网站首页
手机版

桑寄生

更新时间:2023-02-03 04:31:41作者:百科

桑寄生

概况

异名:茑(《诗经》),寓木、宛童(《尔雅》),桑上寄生、寄屑(《本经》),寄生树(《尔雅》郭璞注),寄生草(《滇南本草》),茑木(《纲目》),冰粉树、蠹心宝(《滇南本草》整理本),桃木寄生、油茶寄生(《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桑寄生科梨果寄生属植物桑寄生的枝叶。全世界约60种;中国有11种,其中4种、1变种入药。

原植物:桑寄生Scurrula parasitica L.(Loranthus parasticus(L.)Merr.)

历史:《唐本草》云:“桑上寄生,寄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贡、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厚肌,茎粗短。”《蜀本草》云:“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叶如橘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今处处有,方家惟须桑上者,然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面视之。以色深黄色为验。”宋《图经本草》载:“叶似龙胆而厚阔,茎短似鸡脚,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赤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纲目》中写得很清楚,包括了两种寄生植物,其中载有:“寄生高者2~3尺,其叶圆而微尖,厚而柔,面青而光泽,背淡紫而有茸。人言川蜀桑多,时有生者,他处鲜得,须自采或连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气性不同,恐反有害也。”按郑樵《道志》云:“寄生有两种,一种大者,叶如石榴叶;一种小者,叶如麻黄叶,其子皆相似。大者曰茑,小者曰女萝。今观《蜀平》韩氏所说,亦是两种,与郑相同。”上述所说确为桑寄生科的植物。

形态:为常绿小灌木。老枝无毛,具凸起的灰黄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卵圆形或长卵形,长3~7cm,宽2~5cm,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叶脉稀疏而不明显;叶柄长1~1.5cm,光滑,或幼时被极短之星状毛。花两性。1~3朵,形成腋生的聚伞花序,总花梗长4~10mm。被红褐色之星状毛;小花梗极短;小苞片1枚,卵形,极小;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外被红褐色的星状毛;花管狭管状,长2~2.5cm。顶端4裂,裂片紫红色,柔弱,稍弯曲;外被红褐色星状毛;雄蕊4,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扁头状,子房下位,球形。浆果椭圆形,有小疣状突起。花期8~10月,果期9~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1970页.4046条图)

生境与分布:常寄生于桑科,茶科,山毛榉科,芸香科,蔷薇科,豆科植物上。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生药

采集:冬季至次年春季采割带叶茎枝,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药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

鉴别

性状:茎枝圆柱形,长3~4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卵形或椭圆形,长3~8cm,宽2~5cm;表面黄褐色,幼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革质。无臭,味淡。

显微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有时残存。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有的含棕色物。皮层窄,老茎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物。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及纤维束,断续环列。韧皮部甚窄,射线散有石细胞。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射宽1~4列细胞,近髓部也可见石细胞,导管单个散列或2~3个相聚。髓部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物。有的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或棕色物。带叶茎枝粉末:淡黄白色。 ①石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类三角形、类圆形、贝壳形或长条形,直径14~76μm,长至153μm,壁厚5~43μm,大多三面特厚,胞壁偏靠一边,层纹不规则,胞腔内常含草酸钙方晶或黄棕色、红棕色团块状物。 ②草酸钙方晶直径3~30μm,长至38μm,另有方晶与簇晶合生。 ③草酸钙簇晶直径8~25μm,棱角多短钝。 ④叠生星状毛3~5叠生,每叠3~4出分枝,分枝多弯曲。 ⑤叶片碎片断面观表皮细胞淡棕色,下皮及叶肉细胞黄棕色,有的含方晶、簇晶或簇晶与方晶合生;表面观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可见气孔。 ⑥柱鞘纤维细长,直径14~35μm,壁极厚,初生壁碎离,胞腔线形或不明显。 ⑦木纤维长至271μm,直径10~27μm,壁厚3~7μm,孔沟稀疏。 ⑧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50μm,网纹导管直径20~37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687页.图337)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茎、叶含槲皮素(Quercetin)及萹蓄甙(Avicularin),即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若寄主为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就含有神经毒马桑内酯(Coriamyrtin)、杜亭内酯(Tutin)和马桑亭(Coriatin)等倍半萜成分[1]。本品磷脂的成分中含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等[2]。桑寄生叶中含萹蓄甙(Avicullarin)、槲皮素、d-儿茶素(d-Catechin)、槲皮甙(Quercitrin)[3],和金丝桃甙(Hyperoside)[4]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1。
[2] 中国中药杂志 1990;15(4):36。
[3] 华西药学杂志 1986;1(3):131。
[4] 华西药学杂志 1989;4(3):153。

本文标签:桑寄生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白花夏枯草
下一篇: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