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4:29:38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蒲黄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蒲厘花粉(《本草经集注》),蒲花(《江苏省植物药材志》),薄棒花粉(《新疆药材》),蒲草黄(《药材学》)。
基源:为香蒲科香蒲属植物水烛或东方香蒲及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原植物: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或东方香蒲T.orientalis Presl.
历史:蒲黄为常用中药,始载于《本经》,列上品。《图经本草》:“蒲黄,生河东池泽。香蒲,蒲黄苗也,至夏抽梗于叶丛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杆,蒲黄即花中蕊屑也,细若金粉……”,《纲目》:“蒲,丛生水际,似莞而褊,有脊而柔。”所述与商品药材原植物为香蒲科香蒲属植物一致。《中国药典1963年版》收载: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ery et Chanb.)或香蒲属其它植物,1977年版、1985年版和1990年3版都是收载水烛或东方香蒲及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中药志》1960年第1版,蒲黄原植物的收载为:长苞香蒲、水烛、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和小香蒲(T.minima Funk.)等同属植物。
形态:水烛:多年生沼生草本,高1.5~3m,叶片线形,宽5~8mm。穗状花序圆柱形,长30~60cm,雌雄花序不连接,有1~10cm的距离,雌花序在下,长10~30cm,成熟时径10~25mm,雌花的小苞片较柱头短,柱头线状长圆形,毛与小苞片近等长,而比柱头短;雄花序在上,长20~30cm,雄花有雄蕊2~3枚,毛较花药长,花粉粒单生。小坚果无沟。花果期6~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2页.图6833)
生境与分布:生于水边及池沼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华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亚洲北部、欧洲、北美、大洋洲也有分布。
东方香蒲与水烛的主要区别在于:圆柱状穗状花序雄花序与雌花序彼此连接,雄花序在上,长3~5cm,雄花有雄蕊2~4,花粉粒也为单生;雌花序在下,较雄花序粗,长6~15cm,雌花无小苞片,有多数基生的白色长毛,毛与花柱近等长,柱头匙形,不育雌蕊棍棒状。小坚果有1纵沟。花果期5~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1页.图6831)
生境与分布:生于水旁或沼泽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陕西、华东、湖南、广东、云南等省区。日本、原苏联、菲律宾等也有分布。
生药栽培:宜温和潮湿的环境。土壤以腐殖质较多的壤土为好。通常在水浅的塘边、沟渠或水田中栽培。用种子繁殖,于2~3月,将去年秋季采收的果实穗切成3~4cm长的小段,然后播入水田或塘边,每段间距4~7cm。发芽后进行除草、间苗等管理。幼苗生长期间,结合拔草追施堆肥或饼肥,促进生长。3年后即开花、结实。亦可在4月间进行分株繁殖,将蒲草挖出,掰分成若干株,以株行距33×33cm分栽于水田或塘边。
采集: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中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长。
鉴别
性状:为鲜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用放大镜检视,为扁圆形颗粒,或杂有绒毛。无臭,无味。
以色鲜黄、光滑、纯净者为佳。
显微 粉末姜黄色。花粉粒类球形、长圆形、圆三角形或广卵圆形,直径20~40μm,长约至35μm。外壁厚约1.5μm,内外两层约等厚,表面具拟网状雕纹,网脊粗而中断,具单乳(远极孔),不甚明显;光切面观花粉轮廓线呈微细的凸波状。(图见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395页.图191)
理化:取本品粗粉适量,用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至适当体积,低温放置后分为3层,取中层浸膏,用5倍量5%硫酸稀醇溶解,水浴加热水解6小时,冷藏,析出甙元,取甙元少许用无水乙醇溶解后,点于纤维素板上,以异鼠李素、槲皮素为对照品,用氯仿-乙酸-水(50∶45∶5)为展开剂,展开后,用1%三氯化铝乙醇液显色,在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图见刘训红《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45页.图243-1)
加工炮制:蒲黄炭 取净蒲黄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化学性质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雌花序含槲皮素、异鼠李素、异鼠李素甙、β-谷甾醇、二十五烷、6-氨基腺嘌呤、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3,4,7,13],琥珀酸、香草酸、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D-甘露醇[7]。花粉含β-谷甾醇棕榈酸酯、棕榈酸、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谷甾醇、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柚皮素[14]、异鼠李素3-O-α-鼠李糖基-α-鼠李糖基-β-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α-rhamnosyl-α-rhamnosyl-β-glucoside)、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α-L-rhamnosyl-(1→2)-β-Dglucoside)、山柰酚-3-O-α-鼠李糖基-β-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α-rhamnosyl-β-glucoside)、槲皮素-3-O-α-鼠李糖基-β-葡萄糖甙(Quercetin-3-O-α-rhamnosyl-β-glucoside)[14,15]山柰酚-3-O-(2G-α-L-鼠李糖基)-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2G-α-L-rhamnosyl)rutinoside][15]。
附 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花粉含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甙、二十五烷、棕榈酸、硬脂酸、谷甾醇、棕榈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1]、α-香蒲甾醇(α-Typhasterol)[2]、β-谷甾醇棕榈酸酯、5α-豆甾烷-3,6-二酮[3]、槲皮素、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4]、香蒲甙(异鼠李素-3-O-葡萄糖-鼠李糖-鼠李糖甙)[5]、三十一烷醇-6,二十九烷二醇-6,21、二十九烷二醇-6,8、二十九烷、二十九烷二醇-6,10[3]、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6],雌花序含香草酸、反式对羟基肉桂酸、原儿茶酸、甘油单香豆酸酯、琥珀酸、对羟基苯甲醛、D-甘露醇[7],Zn、Cu、Mn、Fe、Mg、Ca、Na、K[8]。
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花粉含水分16%、粗蛋白18.9%、粗淀粉13.31%、糖6.47%、粗脂肪1.16%、灰分3.7%。糖中有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木糖、松二糖、低聚糖[9]。又含异鼠李素甙、脂肪油、谷甾醇[2,10]、棕榈酸、硬脂酸[9]、甲酸、乙酸、丙酮酸、乳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11]。叶含维生素C[9]。汉城产的叶含3,3′-二甲基槲皮素-4′-葡萄糖甙、异鼠李素-3-O-葡萄糖甙、异鼠李糖-3-O-新橙皮甙[12]。根茎含鞣质、糖[9]。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等.中药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3:401。
[2]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444。
[3] 中草药 1985;16(1):48。
[4] 中草药 1983;14(1):11。
[5] 湖南中医杂志 1990;6(2):53。
[6] 湖南中医杂志 1985;1(3):42。
[7]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83;18:24。
[8] 中草药 1986;16(6):4。
[9]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2457。
[10] 裴鑑等.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27。
[11] Chem Pharm Bull 1978;26(5):1437。
[12] Phytochemistry 1981;22(12):2881。
[13] 湖南医药杂志 1978;5(3):46。
[14] 中草药 1990;21(2):2。
[15] 药学学报 1986;21(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