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4:23:28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玳瑁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异名:瑇瑁(《开宝本草》),十三鲮龟、文甲、明玳瑁(《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海龟科玳瑁属动物玳瑁的甲片。玳瑁属仅1种,中国沿海产1种。
原动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L.)
形态:头部具有对称的鳞片,前额鳞为2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颌钩曲,吻部侧扁,嘴似鹦鹉,颌缘锯齿状。幼时背面的角板呈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平铺状。颈角板短宽;椎角板为5块。助角板每侧为4块,第二块最大;缘角板每侧为11块,体后段呈锯齿状;两块臀角板之间有一缝隙。有一块小的间颐角板;有下缘角板。吻部侧扁,颌钩曲。四肢呈桨状,前肢较大,具有2爪;后肢较小,具有1爪。尾短小,体长60~170cm。背面角板呈褐色,有浅黄色的小花纹;腹面黄色,具有光泽。
生境与分布: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性凶猛,以鱼类、软体动物、虾蟹和海藻等为食。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海南等地海域。
生药采集:多于春末夏初捕捉,用沸水汤后,剥下甲片;或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浇泼,使甲片脱落,洗净,干燥。药材主产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
鉴别:本品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cm,厚1.5~3mm,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与乳黄色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无。以片大而厚、半透明、斑纹显著者为佳。
加工炮制:①玳瑁 取原药材,刷净,用温水浸软,切成细丝,干燥或研成细粉。 ②制玳瑁 取滑石粉置锅内,用文火炒热,加入净玳瑁丝,拌炒至表面微黄色,鼓起,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甲的角朊中含有赖氨酸、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体脂含有月桂酸0.09%,肉豆蔻酸10.17%,棕榈酸15.02%,硬脂酸7.22%,花生酸1.09%,山酸0.05%,C14不饱和酸1.34%,C16不饱和酸12.83%,C18不饱和酸23.83%,C20不饱和酸20.64%,C22不饱和酸4.60%,C24不饱和酸2.85%,非皂化部分0.27%[1]。角蛋白及胶质等[2]。
[1]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99。
[2]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