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常春藤

更新时间:2023-02-03 04:15:32作者:百科

常春藤

概况

异名:三角风、三角尖(《纲目》),土鼓藤(《纲目拾遗》),龙鳞薜荔(《日华子本草》),爬树藤、爬墙虎(湖北),三牛枫、牛一枫(四川)。

基源:为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常春藤的茎叶。

原植物: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Tobl.)Rehd.(H.himalaica Tobl.var.sinensis Tobl.)

历史:常春藤始载于《纲目拾遗》,云:“作蔓绕草本。其叶头尖。结子正圆,熟时始珠,碧色。”所述应为本种。

形态:常绿攀援灌木。茎长3~20m,灰棕色,有气生根,嫩枝有锈色鳞片,鳞片通常有10~20条辐射肋。叶二型,叶片革质,不育枝上的叶为三角状卵形或戟形,长5~12cm,宽3~10cm,全缘或3裂;花枝上的叶椭圆状披针形、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为卵形或圆卵形,略歪斜而带菱形,长5~16cm,宽1.5~10.5cm,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无毛或疏生鳞片,侧脉和网脉均明显,全缘;叶柄细长,长2~9cm,有锈色鳞片。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直径1.5~2.5cm,有花5~10朵,花淡黄白色绿白色,芳香;萼近全缘,有棕色鳞片;花5数,花柱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直径7~13mm;宿存花柱长1~1.5mm。花期9~11月,果期次年3~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31页.图3791)

生境与分布:常攀援于树木、岩石和房屋墙壁上,庭园中常有栽培。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半阴而潮湿的土地,均可栽种。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育苗。在苗床上,按行距33cm开播幅10~13cm的浅沟,沟深2~3cm,将种子匀撒沟内,每亩用种量1~2kg。播后覆土,盖草。出苗时揭草,结合松土除草进行疏苗和肥水管理,培育1~2年即可出圃定植。或在秋、春两季进行扦插繁殖,将母株藤茎剪成长20~25cm的插条,按行距27cm开沟,深13cm,左右,每隔10~15cm株距排放1根插条,入土为插条2/3,填土压紧,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当年或次年移栽。移栽定植可在春季或冬初进行,以株行距1×1m穴栽。栽后需进行一般管理。

采集:秋季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化学性质

茎含鞣质(12.01%)、树脂等;叶含常春藤甙、肌醇、胡萝卜素、糖类,还含鞣质29.4%[1]

附 洋常春藤(H.helix L.)叶中主含常春藤皂甙A(Hederasaponin A、即常春藤皂甙C(Hederasaponin C)和少量常春藤皂甙B(Hederasaponin B),它们的次生产物(酶解物)分别为α-常春藤甙(α-Hederin)和β-常春藤甙(βHederin);此外,藤中含大牻牛儿烯B(Germacrene B)等[23];余参见“洋长春藤”条。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04。
[2]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727。
[3] 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科学出版社,1977:438。

本文标签:常春藤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垂穗莎草
下一篇:昆明鸡脚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