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斑蝥

更新时间:2023-02-03 04:00:12作者:百科

斑蝥

概况

异名:斑猫、龙尾(《本经》),螌蝥(《说文》),斑蚝、龙蚝、斑菌、腃发、晏青(《吴普本草》),龙苗(《药性论》),羊米虫(《陆川本草》),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中药志》),花罗虫(《广东中药》),章瓦(《吉林中草药》)。

基源:芫青科斑芫菁属动物眼斑芫青、大斑芫青的干燥全虫。

原动物:眼斑芫青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又名黄黑小斑蝥(《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大斑芫青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历史:斑蝥首载《本经》,称斑猫,列为下品。《本草图经》载:“斑猫生河东川谷,今处处有之,七月八月大豆盛时,此虫多在叶上,长五六分,甲上黄黑斑文,乌腹尖喙……”。雷曰:“斑蝥背上一画黄,~画黑,嘴尖处有一小赤点,在豆叶上食汁。”按上文所述之形态与习性,与今用药斑蝥相符合。

形态:眼斑芫青成虫体长约11~15mm,黑色,被以黑色长毛。头具刻点,复眼肾形,触角11节,末端数节膨大,基部数节较小。前胸长稍大于阔,前端狭于后端;前胸背板中央有纵沟一条,后缘上方反转,其近前有横凹陷。鞘翅有黄色横带,上肩部近缝合线基部左右各生一斑纹,中央稍前方与稍后方有等大横带,此带之前后缘呈波状,翅鞘黑色部点刻甚密,黄色部点刻甚粗。体腹部及足具黑色长绒毛。(图见《中国动物药》.143页 图153)

生境与分布:眼斑芫青及大斑芫青均具复变态,成虫食植物叶、芽及花等,被害植物有大豆、茄子、蕃茄、花生及棉花等。几遍中国各地。

大斑芫青成虫体长约1.5~3cm,全体被黑毛,上有黄褐色横带,横带前缘纹纹甚显著,前胸背板的纵沟不明显。其它同眼斑芜青。(图见《中国动物药》143页.图154)复变态,幼虫共6龄,成虫4~5月开始危害,7~8月最烈。多损伤大豆、花生、茄子及棉花等。中国各地约有分布。

生药

采集:7~8月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捉时宜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液刺激皮肤、粘膜,捕得后,置布袋中,用沸水烫死,然后取出晒干。药材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南、云南、江苏,以河南、广西产量较大。

鉴别

性状:虫体长圆形,南方大斑蝥长1~2.5cm,宽0.5~1cm;黄黑小斑蝥长1~1.5cm,宽0.5~0.7cm。头略呈三角形,黑色,有1对较大的复眼及1对触角,触角多已脱落。背部革质鞘翅上有3条淡棕色横带纹。胸腹部棕黑色,而光泽,胸部突起,有足3对,腹部环节状,有黑色绒毛。气特异,味初辛后苦。以个大,有黄色花斑、色鲜明、完整者为佳。

理化:取样品粉末适量,加盐酸-氯仿(1∶100)25ml,振摇50分钟,过夜,滤过,蒸干氯仿,残渣加丙酮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斑蝥素为对照,以氯仿-丙酮(95.5)为展开剂,展开后,用0.04%溴甲酚绿醇溶液显色。(图见刘洲红《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619页.图536-1 B)

加工炮制:①生斑蝥 取原药材,除去头、足、翅及杂质。 ②米炒斑蝥 取净斑蝥与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除去米粒,放凉。每斑蝥100kg,用米20k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含斑蝥素(Cantharidin)、脂肪、蜡质、蚁酸、色素等[1]。又含17种微量元素,含量最高的为P4.7592mg/g,Mg3.229mg/g,Cal.9238mg/g,其他尚含Fe、Al、Zn、Cr、Mn、Cd、Sr、Cu、Ba、Co、Ni、Ti、U、Y[2]。但斑蝥各部位无机元素含量高低有差别[3]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9;20(3)∶39。
[2] 中药材 1991;14(2)∶14。
[3] 中国中药杂志 1990;15(10)∶24。

本文标签:斑蝥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路旁菊
下一篇:三刺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