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3:55:52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金挖耳
名称出处:《分类草药性》
概况异名:朴地菊、劳伤草(《泉州本草》),翻天印、铁骨消(《湖南药物志》),挖耳草(《重庆草药》),耳瓢草(《贵州草药》),倒盖菊、山烟筒头(广州空军《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的全草。
原植物: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 Sieb.et Zucc.(Carpesium atkinsonianum Hemsl.)
历史:金挖耳见《植物名实图考》卷十五,湿草类:“高二尺余,独茎褐紫,参差生叶,叶如凤仙花叶,面青背白,微齿,秋开黄花,如寒菊下垂,旁茎弱欹,故有是名。”按上描述及附图,对照商品药材原植物,与本品相符。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较细弱,直立,高25~100cm,中部有分枝,被短柔毛。下部叶柄长2~2.5cm,无翅,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 15cm,宽3~5cm,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部叶渐小,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有不规则细锯齿或全缘;全部叶两面贴生短柔毛并有腺点。头状花序直径6~8mm,下垂,单生于茎或枝顶,基部有2~4枚长圆状披针形苞叶;总苞宽卵球形,总苞片4层,外层的宽卵形,中层和内层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全为管状花,黄色,缘花雌性,中央花两性。瘦果线形,顶端具喙和腺点。花期7~8月,果期9~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84页.图6381)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灌丛或路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8~9月花期采收。药材产于四川、福建、湖南等地。
鉴别:茎细而长,全体被有丝光毛,幼嫩处尤为浓密,灰绿色至暗棕色。叶多皱缩破碎,卵状长圆形,灰绿色至棕绿色。茎基丛生细根,长约5~10cm,暗棕色。有时带头状花序,呈桔黄色。有青草气,味涩。
药性性味:苦、辛,寒。 ①《植物名实图考》:“凉。”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寒。有小毒。” ③《重庆草药》:“微苦、辛,平。”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腮腺炎,颈淋巴结结核,乳腺炎,带状疱疹,急性肠炎,痢疾,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腹痛,急性肠炎,淋巴结炎。” ②《泉州本草》:“主喉科诸证,头风目疾,风火赤眼,劳伤目黄,诸虫螫伤。” ③《重庆草药》:“洗疮,疱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鲜草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急性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结结核:金挖耳6~15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金挖耳鲜品捣烂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