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3:54:12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女菀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白菀、织女菀(《吴普本草》),女肠(《广雅》),羊须草(《雷公炮炙论》),茆(《别录》)。
基源:为菊科女菀属植物女菀的全草或根。女菀属为单种属。
原植物:女菀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Aster fastigiatus Fisch.)
历史:女菀首载于《本经》,列为中品。《纲目》载:“白菀即紫菀之白色者也,雷言紫菀白如练色者名半须草,恐即此物也。”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本品附于紫菀之后。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cm,被短柔毛。叶互生,基部渐狭成短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12cm,宽0.3~1.5cm,全缘稍反卷,背面密被短柔毛及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复伞房状;总苞筒状至钟状,总苞片3~4层,苞片草质,边缘膜质,顶端钝;舌状花1层,雌性,舌片白色,椭圆形;中央管状花多数,两性。瘦果长圆形,稍扁,边缘有细肋,密被短毛;冠毛1层,污白色或稍红色。(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4卷,132页,图版3861-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150m的山坡,荒地和路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东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朝鲜、日本及原苏联西伯利亚东部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全草含槲皮素。根含挥发油。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