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胡桐泪

更新时间:2023-02-03 03:39:48作者:百科

胡桐泪

概况

异名:胡同碱(《纲目》)。

基源:为杨柳科杨属植物胡杨的树脂,在土中留存多年而成。

原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y.(P.diversifolia Schrenk)

历史:其树脂称胡桐泪或称胡桐律,始载于《唐本草》,入草部;《嘉祐本草》移木部中品。《证类本草》引云:“树高大,皮叶似白杨、青桐、桑辈,故名胡桐。”《西域传》云:“胡桐,似桑而曲”又引《图经本草》云:“出肃州以西……其木甚高大,皮似白杨青桐辈,其叶初生似柳,渐大则似桑、桐辈。其津液沦入地中,与大石相著,冬月采得之,状如黄矾薑石,味极咸苦…。”

形态:乔木,高达15~30m,稀灌木状,树皮、小枝淡灰褐色,有毛;冬芽椭圆形,光滑,褐色,长约7mm。长枝或萌枝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菱形,长5~12cm,全缘或边缘不规则疏生锯齿,灰色或蓝绿色;叶柄长0.5~2cm,略扁,先端有2腺体;短枝和中年树的叶宽椭圆形或肾形,长2.5~5.5cm,有11~15锯齿或全缘。先端有粗齿牙,基部楔形、阔楔形、圆形或截形,有2腺点,两面同色;叶柄微扁,约与叶片等长。雄花序细圆柱形,长1.5~2.5cm,轴有短绒毛;雄蕊15~25;花药紫红色,花盘膜质,边缘有不规则齿牙,苞片菱形;雌花序长3~5cm,果期长达9cm,花序轴有短绒毛或无,子房长卵形,被短绒毛或无毛,子房柄约与子房等长,柱头3,2裂,紫红色。蒴果长椭圆形,长约1.5cm,2~3瓣裂,无毛。花期5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57页 图713)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水源附近和地下水较高的荒漠。它具有需光、抗热、抗大气干旱、抗盐碱、抗风沙的生长习性。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挖土中的树脂。

鉴别:分老式、新式两种。老式:树脂流入土内年月较长,为大小不一的块状或碎粉状,土黄色,质酥易碎。新式:树脂流入土内年月较短,多为不规则的圆块,樱绿色,质软色嫩,不易破碎,带酸性。以年久、色黄、无泥杂者为佳。

化学性质

含树脂及无机盐类[1],还含黄酮类成分[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 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
[2] 中药通报 1988;13(8):8。

本文标签:胡桐泪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格木
下一篇:变叶美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