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3:03:44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使君子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异名:留求子(《南方草木状》),五棱子(《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为使君子科使君子属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实。使君子属全世界约17种。中国产2种。
原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Q.sinensis Lindl.;Q.grandiflora Miq.),又名索子果(广西)。
历史:使君子始载于《开宝本草》,谓:“使君子生交、广等州,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亦似诃黎勒而轻。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来医宗因号为使君子也。”所指即本种。
形态:落叶攀援状灌木,高2~8m,嫩枝和幼叶有黄褐色短柔毛。叶对生或近对生,膜质,椭圆形至卵形,长5~13cm,宽2~6cm,表面无毛,背面有时疏被棕色柔毛;叶柄被毛,宿存,成硬刺状。穗状花序顶生组成伞房花序式,下垂;苞片早落,卵形至线状披针形,被毛;花两性;萼筒长5~9cm,被黄色柔毛,顶端5齿;花瓣5,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1.5~2cm,由白变淡红;雄蕊10.2轮排列:子房下位。果近橄榄核状,长2.5~4cm,有5棱,熟时黑色,有1粒白色种子。花期5~9月,果期6~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89页.图3708)
生境与分布:生于平地、山坡、路旁等向阳灌丛中,亦有栽培。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四川、贵州。印度、缅甸、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栽培:宜栽于向阳避风温暖的地方。怕霜冻。以土层深厚而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用种子繁殖,于3~4月或9~10月播种。用新鲜饱满的果实条播,按行距20cm开沟,以株距10cm播种,播后覆土3~4cm。苗高10~17cm时带土移植,行株距3×2m。亦可在冬季或早春,选择健壮植株根部的萌蘖苗,连根分株移栽。还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扦插繁殖,剪取1.7~2m长的藤蔓,将2/3藤盘成小圆圈,埋入土中,留1/3于地面。或将藤蔓煎成20cm长的枝条或根条扦插,生根成活后移栽。生长中注意中耕除草及追肥。藤蔓长达1m以上时,须搭棚架,以利攀附生长。每年冬、春,需适当修剪,促使多开花结果。为了防寒越冬,可将稻草包裹藤蔓或埋于土中。
采集:9~10月间果皮变紫黑色而未开裂时摘下果实,晒干。剥去果实后的种子称君子仁,生用或炒用。药材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鉴别
性状:本品椭圆形或卵形,两端渐尖,有5角棱(稀4~9棱),长2.5~4cm,直径1.5~1.8cm;表面紫棕色或黑棕色,平滑,微有光泽。质硬而轻,将果实咬之,自顶端角棱处开裂,内含种子1枚。种子长椭圆形,长1~2cm,直径0.6~0.9cm;表面暗棕色,皱缩,有纵沟,种皮薄易剥落而露出黄色子叶;子叶2片,肥厚,边缘不整齐,胚根细小成点状。气微香,味微甜。以个大,表面紫黑色具光泽,颗粒饱满,种仁色黄、味香甜而带油性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由大形薄壁细胞组成,内含棕色物质。表皮以下为网纹细胞层,细胞切向延长,有网状纹理,并常散有小形维管束。子叶细胞含脂肪油滴和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0~15μm。粉末: ①纤维多成束,黄色,有的上下层纵横交错。甚长,直径10~20μm,壁厚3~8μm,木化,孔沟较密。 ②木化细胞大多呈梭形,末端渐尖、钝圆或较平截,有的一端扩大并分枝,长66~442μm,直径20~39μm,壁厚3~13μm,孔沟较密。 ③种皮网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43μm,壁稍厚,非木化,有密集的类多角形网状纹孔。另可见果皮表皮细胞、种皮表皮细胞、草酸钙簇晶等。(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454页.图221)
理化:①检查氨基酸 取本品粗粉5g,用石油醚50ml50℃浸1小时脱脂,滤过,残渣用40%乙醇20ml温浸1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取少量浓缩物,用50%甲醇水溶液溶解,点于滤纸上,喷洒茚三酮试剂,在100℃左右烘箱中,放置1~2分钟,呈现紫色斑点。 ②取上述乙醇提取的浓缩物,用50%甲醇溶解点样于硅胶G板上,以使君子酸钾,1-脯氨酸,1-天冬素对照,以正丁醇-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展距13cm。茚三酮喷雾后,在100℃烘1~2分钟,样品在与对照品相同Rf值处,显相应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459页.图291)
加工炮制:炒使君子,取使君子,除去外壳,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取出放凉。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含使君子酸钾(Potassium quisqualate),并含脂肪油20%~27%,油中含油酸48.2%、棕榈酸9.1%、硬脂酸9.1%、亚油酸9.0%、肉豆蔻酸4.5%、花生酸、甾醇,还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戊聚糖、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等,生物碱含胡芦巴碱(Trigonelline)。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