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3:03:35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白术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异名:山蓟、杨枹蓟(《尔雅》),术(《本经》),山芥、天蓟(《吴普本草》),山妾(《广雅》),乞力伽(《南方草木状》)、山精(《神药经》),山莲(《别录》)
基源:为菊利苍术属植物白木的根状茎。苍术属全世界约7种,中国5种
原植物:白木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clz.[Atractylis macro cephala(Koidz.)Hand-Mazz.]
历史:白术为常用中药《本经》所载“木”列为上品,不分白术和赤术〈别录〉始称:“术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木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自此历代本草及《中国药典》1963年、1977年、1985年、1990年四版所载白术原植物均为菊科苍术属植物白木 日本无野生白术,其栽培品系18世纪由中国引入、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状茎结节状。茎直立,中下部分枝,全体光滑无毛 中部叶有长3~6cm的叶柄,叶片通常3~5羽状全裂,侧裂片1~2对,倒披针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5~7cm,宽1.5~2cm,顶端裂片较侧裂片大,倒长卵形、长椭圆形或椭圆形,白中部向上或向下,叶渐小,与中部叶等样分裂,紧接花序下部的叶不分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头状花序较大,单生茎枝顶端,通常6~10个;苞叶绿色,长3~4cm,针刺状羽状全裂;总苞宽钟状,直径3~4cm,总苞片7~10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及中层长卵形或三角形,中层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最内层宽线形,顶端紫红色,全部苞片顶端钝,边缘有白色蛛丝毛;花管状,紫红色 瘦果倒圆锥状,被稠密的顺向长直伏毛;冠毛刚毛羽毛状,污白色,基部结合成环状 花果期8~10月(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彩图8)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或林下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有野生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有栽培 日本也有栽培
生药栽培:宜凉爽气候,耐寒,忌高温多湿,适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种,忌连作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一般在3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条插或撒插,行距33cm,播幅10cm,深3cm,播后覆土盖草,每亩用种量5-7kg 出苗后,结合除草松土,揭去盖草,按株距3~7cm间苗,并用稀人畜粪水追施1次10月下旬~11月上旬挖取术栽,剪去茎叶及尾部根须,摊在阴凉处3~5天后,贮于稍干细沙或细中,并在堆中插上草束,以便散热排湿,12月下旬一次年2月下旬种植,按行株距26×21cm开穴定植或条栽,栽后覆土 苗高3~7cm时即可松土除草,用腐熟的人畜粪水、厩肥或堆肥追施3次,并结合培土7月中旬前后现蕾开花时,需分次摘除 雨季注意排水 病害有立枯病、白绢病、根腐病,发现病株均需拔除烧毁,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浸木栽或喷雾;锈病,用97%敌锈钠300倍液喷射;铁叶病,用11100的波尔多液防治 虫害蚜虫,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杀;地老虎和蛴螬,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注
采集:立冬前后待下部叶枯黄时,挖取生长2~3年的植物根部,除去地土部分、根须及泥土,然后烘干称白木或烘干 也有的晒干,称为晒木或冬木 药材主产于浙江嵊县、东阳、昌化、仙居,安徽歙县、黄山、宁国
鉴别
性状:根茎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有的如拳状,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纹和沟纹,并有细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 质坚硬,断面不平坦,生晒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棕黄色油点,烘木断面淡黄白色,角质,多裂隙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 根茎(直径2cm)横切面:木栓层为1-5列木栓细胞,其间常夹有断续的石细胞带、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射线中散在油室,长径180~340μm,短径135~180μm,含有棕色油滴,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外侧的导管多1~3列径向排列,具旁无木纤维束,其余有的导管间常夹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和菊糖 根茎膨大部(直径3cm)横切面:皮层、射线及髓中有多数油室散在,无韧皮纤维 导管大多1~2列作放射状排列,稀有木纤维包围 根茎顶端(直径1cm)横切面皮层,射线及髓中油室很少 韧皮部外侧有帽状或半月形纤维束 木质部导管和纤维均发达(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114~116) 粉末:淡黄棕色,气清香,味甘、微辛 ①菊糖 呈扇形,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②石细胞 为木栓石细胞,单个散在或三数个成群,有的与木栓细胞相连结,淡黄色 呈类多角形、类长方形、类方形或类长圆形,直径37~64μm,长至76μm,少数呈纺锤形者长至117μm,壁厚薄不匀,有的层纹可见,孔沟及胞腔明显 ③草酸钙针晶 不规则充塞于薄壁细胞中,并有散在。针晶细小,长10~32μm,稀至56μm,少数呈细杆状,直径约至4μm。 ④纤维 黄色,大多成束,呈长梭形,稍弯曲,边缘不平整,末端斜尖或较平截,直径22~34μm,壁甚厚,孔沟明显,胞腔较狭细或宽大,有的含黄棕色物或针晶。 ⑤木栓细胞 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壁颇薄,微木化,有的含淡黄色内容物 有的连结木栓石细胞。另可见导管及管胞。(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05)
理化:①白术的薄层色谱 1)取样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于60℃水浴中温浸1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石油醚(60~90℃)3ml溶解,点于硅胶H-CMC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00:2)为展开剂,以苍术酮为对照。展距10cm,取出,晾干,喷以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于100℃加热2分钟,斑点显红紫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6~IA) 2)取样品粉末适量 用水煮沸提取,水提液以石油醚(30~60℃)萃取3次,合并石油醚萃取液,回收石油醚至小体积,点于硅胶G板上,以正己片-苯-乙酸乙酯(14∶3∶3)为展开剂,以白术醚、脱水苍术内酯、苍术内酯、羟基苍木内酯、以苍术酮为对照展开后,用碘蒸气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6-1B) ②不同产地白术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适量,置挥发油提取器中提取挥发油,用乙酸乙酯稀释成10%溶液,点于硅胶板上,以苯-乙酸乙酯-己烷(15∶15∶70)为展开剂,展距20cm,用5%对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喷雾,加热显色,苍术酮喷后即显红色,烘后成紫色,苍术素烘后显绿色,茅木醇及桉油醇在同一位置,烘后显棕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6-2) ③不同生长年限白术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取挥发油,加石油醚溶解,点于硅胶G-CMC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7∶3)为展开剂,展距10cm,用香草醛乙醇-浓硫酸(0.5∶8∶2)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6-3) ④白术及其炮制品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蒸馏法提得挥发油,加乙酸乙酯溶解成一定浓度,点于硅胶G板上,以苯-乙酸乙酯-环已烷(15∶15∶70)为展开剂,展开后,用5%对 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或异羟肟酸铁试剂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6-4) ⑤白术与苍术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2g,用环已烷5ml振摇提取5分钟,滤过,滤液点于硅胶05%CMC-Na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5∶5)为展开剂,展开后,用0.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0%硫酸液喷雾,加热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5-5)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品有白术片、焦白术、麸炒白术和七炒自术。 ①白术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泡至三、四成透,捞出,闷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②焦白术 取白木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取出放凉 ③麸炒白术 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俟冒烟时,倒入白术片,拌炒至表面深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白木100kg,用麸皮10kg。 ④土炒白术 用灶心土(伏龙肝)粉置锅内,用中火炒热,倒入白木片,拌炒至表面挂土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白木片100kg,用灶心土20kg 此外,尚有炒制、米制、泔制、制炭等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含挥发油,油中王要成分为苍木酮(Atractylon)、白术内酯A(Butenolide A)、白木内酯B(Butenolide B)、3-β-乙酰氧基苍术酮(Acetoxyatractylon)、3β-羟基苍术酮(Hydroxyatractylon)、芹烷烯酮〔Selina-4(14),7(11)-dien-8-one〕、倍半萜(C15H22O)[1]。还含有白术三醇(Tetradeca2,8,10-trien-4,6-diene-1,12,14-triol)的各种酰化产物,有12-α-甲基丁酰-14-乙酰基-2E,8Z,10E-顺白术三醇、12-α-甲基丁酰-14-乙酰-2E,8E,10E-反白术三醇、14-α-甲基丁酰2E,8Z,10E-顺白术三醇、14-α-甲基丁酰-2E,8E,10E-反白术三醇[2]。
[1] 中药志.第1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152。
[2] 化学学报 1989;47(1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