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丝瓜络

更新时间:2023-02-03 02:22:19作者:百科

丝瓜络

概况

异名:丝瓜网(《医林纂要》),丝瓜壳(《分类草药性》),天罗线(《药材资料汇编》),丝瓜瓤(《河北药材》),千层楼(《湖南药物志》)。

基源:为葫芦科丝瓜属植物丝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原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

余项参见“丝瓜”条。

生药

采集:秋季采取枯老的果实,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烂,取出洗净,除去种子,晒干,称“丝瓜络”。广东粤丝瓜采收后不去皮,称“丝瓜布。”丝瓜络产于中国各地,以浙江慈溪,江苏南通、苏州所产质量为好。丝瓜布主产广东。

鉴别

性状:丝瓜络为维管束纵横交错而成的网络状物,呈长圆柱状或长峻形,略弯曲,长短不一;表面淡黄白色至暗黄色,粗糙,有数条纵浅沟,间有残存的果皮及果肉。体轻,质韧,有弹性,横切面有腔室3个。气微,味淡。以筋络清晰、质韧、色淡黄白者为佳。

丝瓜布呈长圆筒形,一端具坚韧的果柄,果皮灰黄色,上有10条纵向棱线,质脆。余与丝瓜络相似。

显微 维管束粉末:白色。经组织离析后观察。 ①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壁木化,胞腔较小,两端斜尖,常断裂,直径约17~40μm。 ②木薄壁细胞较少,两端平直,壁较厚,有壁孔。 ③导管众多,均为螺纹,直径约34μm左右。(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02)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品有炒丝瓜络和丝瓜络炭。 ①炒丝瓜络 取净丝瓜络小块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②丝瓜络炭 取丝瓜络块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褐色时,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

含木聚糖(Xylan)、甘露聚糖、半乳聚糖。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22。

本文标签:丝瓜络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藤杜仲
下一篇:尖山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