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菴<img src="/uploads/baike/9/bc0458.gif"/>

更新时间:2023-02-03 02:19:56作者:百科

菴<img src="/uploads/baike/9/bc0458.gif"/>

概况

异名:菴芦(《本草经集注》),菴草(《千金翼方》),菴蒿(《广利方》),淹(《履巉岩本草》),覆(《纲目》),臭蒿(《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为菊料蒿属植物菴的全草。

原植物:菴Artemisia keiskeana Miq.

历史:菴首载《本经》,列上品,用其果实。自《本经》至《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所记述的“菴”原植物颇为混乱,除部份为本种外,《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等还将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 Willd.作菴入药,而《政和本草》又将白苞蒿A.lactiflora Wall.ex DC.称秦州子。近代一些重要的医药书籍如《中药志》两版,《中国药典1963年版》以来五版,都没收载菴或菴子。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cm,下部半木质,径约3mm,上部草质,绿褐色,具细纵棱,分枝多而细,茎枝初时疏被丝状绒毛,后光滑。叶纸质,不分裂,背面淡绿色,有时具腺点,基生叶莲座状;基生叶、茎下部及营养枝叶柄长3~8mm,无假托叶,叶片倒卵形或宽楔形,长3~8cm,宽15~45mm,顶端圆,中部以上边缘有数段尖的浅锯齿,基部楔形;中部叶无明显的柄,叶片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匙形,长45~65mm,宽15~40mm,顶端钝尖,中部以上边缘具数枚疏锯齿或浅裂齿,基部楔形;茎上部叶小,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钝,全缘或上半部有数枚小齿。头状花序近球形,径3~3.5mm,具细梗,梗长1.5~2mm,组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总苞球形,径3~3.5mm,总苞片3~4层,背面绿色,内层的边缘宽膜质;全为管状花,缘花雌性,中央两性。瘦果卵状椭圆形,略压扁;无冠毛。花果期8~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532页.图6478)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海拔地区的山坡、灌丛、草地、疏林下或路旁。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朝鲜、日本、原苏联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8~9月采割全草,晒干。

药性

性味:辛、苦,温。 《药性论》:“味辛、苦。”

功效:行瘀,去风湿。

主治:血瘀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千金翼方》:“治折踠瘀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研末或捣汁饮。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江苏中医 1990(8):“治慢性肝炎:菴20g,红枣10g。水煎3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连用60剂为1疗程。”

单方应用:①《广利方》:“治诸瘀血不散,变成痈:生菴蒿,捣取汁200ml服之。”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治风湿关节痛:菴15~30g。水煎服。”

本文标签:  
上一篇:土田七
下一篇:刺果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