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鞭叶铁线蕨

更新时间:2023-02-03 02:12:28作者:百科

鞭叶铁线蕨

概况

异名:岩虱子(《贵州草药》),孔雀尾、两头根、黑脚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鞭叶铁线蕨的全草。

原植物:鞭叶铁线蕨Adiantum caudatum L.,又名有尾铁线蕨、过山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陆生多年生蕨类,植株高15~35cm。根状茎直立,顶部被深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栗褐色,有密毛;叶轴偶具稀毛;叶片纸质,两面疏生多细胞长硬毛,线状披针形,长10~30cm,宽2~4cm,下部一回羽状,叶轴顶部通常延伸成鞭状,顶端着地即生根;羽片斜长方形或近三角形,仅上缘深裂成多数狭裂片;叶脉扇形分叉。孢子囊群生于由裂片顶部变质反折的囊群盖下面,囊群盖肾形至圆肾形,略具毛。(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65页.图33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1200m的林下或山谷石缝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性质

含有三十一酮-16(16-Hentriacotanone),三十一烷、异鞭叶铁线蕨酮(Isoadiantone)、β-谷甾醇、鞭叶铁线蕨酮(Adiantone)[1]、谷甾醇葡萄糖甙、檞皮素-3-O-葡萄糖甙、绵马烯-3及一个三萜类化合物Ⅰ[2]。此外还含有糖、蛋白质、脂肪及黄酮类化合物[3]

参考文献

[1] Indian J.Pharm.,1975;37(3):64。
[2] J.IndianChem.Soc.,1990;67(1):86。
[3] Proc.Natl.Acad,Sci.India.Sect B.1986,56(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