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2:09:48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甘遂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生田(《本经》),甘泽、重泽、苦泽(《吴普本草》),陵泽(《广雅》),肿手花根(《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甘遂的根。
原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Liou
历史:甘遂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宋代《图经本草》云:“今陕西江东亦有之,苗似泽漆,茎短小而叶有汁,根皮赤,肉白,作连珠,大始指头。”所述形态特征、产地与今之药材甘遂相符。《植物名实图考》载有甘遂,所云:“俗多呼为芫花,山西交城产者黄红花,根甚细。”并附图,所述所绘十分清晰,非本种而系瑞香科的瑞香狼毒。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40cm,有乳汁。根长,部分呈连球状,有时呈长椭圆状,外皮棕褐色。茎光滑无毛。单叶互生,近无柄,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cm,宽4~10mm,全缘,无毛。总状花序顶生,具5~9伞梗,每伞梗再二叉状分枝;苞片三角状宽卵形,全缘;杯状花序总苞钟状,先端4裂,具腺体4,腺体生于裂片之间的外缘,呈新月形,黄色;花单性,无花被;雄花只有1雄蕊;子房3室,花柱3,柱头2裂。蒴果近球形。花果期6~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624页.图2978)
生境与分布:生于荒坡草地上,也有栽培的。产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南。
生药栽培:宜温和气候,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壤土。用种子繁殖,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点播按行株20×12cm开浅穴,每穴播种子3~4粒,覆土约2cm;条播以行距20~25cm开条沟,将种子拌细土或草木灰后撒于沟中,覆土浇水,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以10~12cm株距定苗。亦可育苗移栽。生长期松土除草2~3次,结合培土,施追肥2~3次。开花时期需摘除花蕾,以利根生长。
采集: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苗枯萎后采挖根部,除去泥土,撞去外皮,以硫黄熏后晒干。
鉴别
性状:根纺锤形、长椭圆形或长圆柱形,有的中间缢缩呈连珠状,长2~10cm,直径0.5~1.5c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或缢缩处残留棕红色栓皮,并有少数细根痕,有的栓皮未除去,具明显纵槽纹或少数横长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皮部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长圆柱形者纤维性较强。气微,味微甘而辣。以肥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 根的横切面:残存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散有卵圆形,类三角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的厚壁细胞,并有乳汁管。韧皮部宽阔,近形成层处筛管群明显;有乳汁管。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至10余个相聚,放射状排列;射线宽2~10余列细胞,亦有少数乳汁管分布。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7) 粉末:黄白色,气微,味微甘而辣。 ①淀粉粒极多,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36μm,脐点明显,星状十字状、人字状、裂缝状或点状,大粒层明显;复粒较多,由2~14分粒组成;半复粒稀少,脐点2个。 ②厚壁细胞几无色,呈类多角形、类三角形、类方形、贝壳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8~56μm,长36~164(~2080)μm,壁厚4~18μm,非木化,孔沟较宽 ③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偶有网纹导管,直径13~79μm;具缘纹孔较小,椭圆形,导管分子一般较短,有的形状不规则,少数纵横相接。 ④木纤维较少,无色。细长,边缘不平整,末端斜尖、渐尖、钝圆或有短分叉,有的呈扭曲状,直径15~27μm,壁厚约5μm,非木化,有稀疏单斜纹孔。 ⑤乳汁管较难察见。用20%醋酸及苏丹Ⅲ试液处理,可见无节分枝乳汁管,直径11~18μm,乳汁管内含物显红色。(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2)
理化:①甘遂的薄层色谱 取根样品粉末1g,加乙醇5ml,冷浸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l,点于硅胶G板上,先以苯-乙醇(41)为展开剂,以大戟醇为对照,展开5cm,再以正庚烷-苯(5∶5)为展开剂,展开10cm,用醋酐-硫酸(1∶1)喷雾后,于110℃烘10分钟,斑点显紫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71-2)
加工炮制:①甘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大小分开,筛去灰屑。 ②醋甘遂 取净甘遂,加米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甘遂100kg,用米醋30k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醋甘遂,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α-大戟甾醇(Euphol,α-Euphol,Euphadienol,r-Euphorbol)、甘遂甾醇(Tirucallol)、甘遂萜酯(Kansuinin)A,B、20-去氧巨大戟萜醇-3-苯甲酸酯(20-Deoxyingenol-3-benzoate)、20-去氧巨大戟萜醇-5-苯甲酸酯、巨大戟萜醇-3-(2,4-癸二烯酸酯)-20-乙酸酯[Ingenol-3-(2,4-decadienoate)-20-acetate]、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十二酸酯-20-己酸酯(13-Oxyingenol13-dodecanoate-20-hexanoate)、甘遂大戟萜酯(Kansuiphorin)C(1)、D(2)等[1,2],多为具有细胞毒活性的二萜。还含棕榈酸癸酯、β谷甾醇[3]。
[1]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582。
[2] Phytochemistry 1991;30(3):1018。
[3] 中成药198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