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1:48:14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泽泻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水泻、鹄泻(《本经》),及泻、芒芋(《别录》),泽芝(《典术》),禹孙、如意菜(《纲目》),水泽(《药材学》),水白菜(《中药志》),车苦菜、一枝花(《全国中草药汇编》),天鹅蛋、天秃(《药材资料汇编》),禹泻、牛耳菜、酸恶俞(《和汉药考》、《中国药学大辞典》)。
基源:为泽泻科泽泻属植物泽泻的块茎。
原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var.onentale Sam.)
历史:最早记载于《本经》,列为上品。苏颂谓:“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花,作丛似谷精草,秋末采根暴干。”《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曰:“汝南郡属豫州(现河南省汝南县),今近道亦有,不堪用。惟用汉中(现陕西省)南郑(现陕西省南郑县),青州,代州(现山西省雁门)者,形大而长,尾间必有两歧为好。”《唐新修本草》苏恭谓:“今汝南不复采,惟以泾州(现甘肃泾川县)华州(现陕西关中)者为善”等等,据历代本草记载的泽泻形态,并查见其附图,与现使用的泽泻颇为一致,从其分布范围看,以陕西省汉中、南郑、甘肃泾川产的泽泻为佳,而今泽泻分布已向南移,且已从野生转向栽培。30年代中国学者对泽泻进行了生理、药理研究,60年代日本学者研究了泽泻的化学成分和结构,70年代,中国浙江省和江西省都有泽泻研究小组,对它进行了药理、药化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专门研究,初步摸清了块茎中的成分和结构以及药理作用,1977年起被列入《中国药典》。
形态:多年生沼生植物,高50~100cm,块茎球形,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基生,叶柄长5~54cm,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鞘宽5~20mm;叶片椭圆形至宽卵形,长2.5~18cm,宽1~10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花葶由叶丛中生出,直立,高约1m,每节分生2、3枝,通常有3~5轮分枝,集成大型的伞状圆锥花序,总花梗2~4cm,小花梗长短不等,总苞片和小苞片披针形至线形;花两性,萼片3,广卵形,长2~3mm,宽1.5mm;花瓣3,白色带红,倒卵形,较萼片短;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上位,倒卵形,花柱较子房短或等长,弯曲。瘦果多数,两侧扁,背部有1~2浅沟,长1.5~2mm,有宿存花柱。花期6~8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17页.图686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浅沼泽地或水田中,人工栽培于积水畦地,富含腐殖质的粘土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及河北、新疆、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以腐殖质丰富、土质粘性的水田为佳。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6月下旬~7月上旬播种。先将种子冷水浸种48分钟,取出沥干,撒播于苗床;随即用硬扫帚轻压,再用细土或草木灰撒盖,以不见种子为度。每亩用种量1kg。播后第2天开始灌水,将种子浸没,次日将水排净,过2日又灌水。发芽后每天傍晚灌水,白天排水。为防强烈口照,须搭棚遮阴。苗高7cm时进行间苗,保持株距3~4cm,结合除草进行追肥。8月中、下旬移栽,行株距30×24cm,每穴栽苗1株,以浅栽为佳。生长期要耘田2~3次,拔除杂草与基部病斑黄叶。田间应保持3~7cm深的水。一般追肥3~4次,于排水之后、耘田之前进行。11月下旬可将水田的水排干。当植株抽伸花茎与侧芽时,应随即摘除。病害白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虫害蚜虫,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杀。
采集: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块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药材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多系栽培。
鉴别
性状:块茎类圆球形、长圆球形或倒卵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凹陷,并散有众多突起的须根痕,在底部尤密。质坚实,破折断面黄白色,颗粒性。气微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 块茎横切面:外皮大多已除去,有残留的皮层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甚大,内侧可见一列内皮层细胞,壁增厚,木化,有纹孔。中柱通过组织中,散在有周木型的维管束和淡黄色的分泌腔。所有薄壁细胞中均充满淀粉粒。(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451页.图351) 粉末:米黄色。 ①淀粉粒较多。单粒长卵形、梨形、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4μm,长至20μm,脐点人字状、裂缝状、十字状、三叉状、星状、点状或马蹄状,位于中央或较宽端;复粒易见,由2~3分粒组成。 ②中柱薄壁组织无色,细胞形大,类圆形或圆多角形,有大形气隙。邻近维管束的薄壁细胞,可见表面由多数椭圆形纹孔相集成的纹孔域,其侧面观部分壁上具细小连珠状增厚。 ③内皮层细胞形大,壁厚5~7μm,木化,孔沟纤细。 ④油室大多破碎,完整者类圆形,直径54~110μm,分泌细胞中可见油滴。 ⑤导管有螺纹、梯纹、网纹、单纹孔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24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253页.图120)
加工炮制:①盐制泽泻 取泽泻片,用盐水拌匀或喷洒均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泽泻片100kg,用食盐2kg。 ②麸炒泽泻 将锅烧热,撒入麸皮,待冒烟时,投入泽泻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泽泻片100kg,用麸皮10k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包括泽泻醇(Alisol)A、B、C、泽泻醇A乙酸酯(Alisol A monoacetate)、泽泻醇B乙酸酯、泽泻醇C乙酸酯、表泽泻醇A(Epialisol A)、24-乙酰基泽泻醇A(24-Acetyl-alisol A)、23-乙酰基泽泻醇B(23-Acetyl-alisol B)、23-乙酰基泽泻醇C,并含胆碱、卵磷脂、倍半萜类物质及泽泻摩醇(Alismol)及其氧化物(Alismoxide)。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