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刺参

更新时间:2023-02-03 01:38:12作者:百科

刺参

概况

异名:白仙茅(云南),大花藦苓草(《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基源:为川续断科刺续断属植物大花刺参的根。

原植物:大花刺参Morina nepalensis D.Don var.delavayi(Franch)C.H.Hsing(M.delaveryi Franch.;M.bulleyana Forr.et Diels)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单1或2~3分枝,高20~50cm,上部疏被纵列柔毛。基生叶线状披针形,长10~20cm,宽0.5~1.2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鞘状抱茎,边缘有疏刺毛;茎生叶对生,2~4对,长圆状卵形至披针形,向上渐小。花茎从基生叶旁生出,假头状花序顶生,径3~5cm。含10花以上,有时达20花;枝下部近顶处的叶腋中间有少数花存在;总苞苞片4~6对,坚硬,长卵形至卵圆形,渐尖,边缘具多数黄色硬刺;小总苞钟形,无柄,长8~10mm,顶端平截,被长柔毛,并具长短不一的齿刺15条以上;花萼筒状,边缘紫色或全部紫色,长7~9mm,裂片二唇形,顶端再2~3裂,裂口达花萼的一半,边缘具长柔毛及齿刺5条或10枚以上,排列不规则,花冠红色或紫色,径1.2~1.5cm,稍左右对称,被长柔毛,裂片5,长椭圆形,长5~6mm,先端徽凹;雄蕊4,二强,花丝较短,着生于花冠喉部;子房下位,花柱高出雄蕊,柱头头状。瘦果柱形,长4~6mm,蓝褐色,被短毛,具皱纹,顶端斜截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3卷.第1分册.51页.图版17∶5-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0~4000m的山坡草甸、灌木丛林或松栎林中。产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

生药

采集:秋、冬季采挖,晒干或鲜用。

化学性质

含酸性粘多糖。

参考文献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89;10(4):181。

本文标签:刺参  药性  化学性质  
上一篇:夜鹰
下一篇:黑鹅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