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1:34:53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崖姜蕨
名称出处:《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异名:穿石剑(《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骝姜、玉麒麟(《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崖姜(贵州),崖羌蕨、大骨碎补(广东)。
基源:为槲蕨科崖姜蕨属植物崖姜蕨的根状茎。崖姜蕨属全世界仅1种,分布于马来西亚、缅甸、越南;中国的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也产。供药用。
原植物:崖姜蕨Pseudodrynaria coronans(Wall.)Ching[Polypodium coronans Wall.]
形态:植株高80~140cm。根状茎粗壮,扁而横生,密生长线形棕色鳞片,并有睫毛。叶一型,簇生或呈圆形中空的高大丛;叶无柄;叶片硬革质,两面光滑无毛,长圆状倒披针形,长80~120cm或更长,中部宽20~30cm,顶端渐尖,中部以下渐狭,但近基部又渐变宽而呈心形,中部以上深羽裂,有时近羽状,向下浅裂或波状;中部以上的裂片长达15~22cm,宽2~3.5cm,项部渐尖,全缘;叶脉两面明显,网状,网眼内有单一或分叉的内藏小脉。孢子囊群近圆形,背生于靠近侧脉的网眼上边和内藏小脉的交叉点上,成熟时呈断线形,无囊群盖。(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73页.图54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密林中树干或岩石上。分布于中国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化学性质含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和新烯-13(18)[Neohop-13(18)-ene][1,2]。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25。
[2] CA 1979;91∶9656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