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1:34:44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展枝唐松草
名称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概况异名:石砾唐松草(药学学报),札阿中(藏药名)。
基源: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石砾唐松草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石砾唐松草Thalictrum squamiferum Lecoy.(T.glareosum Hand.-Mazz.)
形态:多年生草本,全部无毛,有白粉。根茎短,须根长达15cm。茎下部常埋在石砾中,在节处有鳞片,自露出地面处分枝;茎中部叶长3~9cm,为三至四回羽状复叶,上部叶渐变小,叶片长2~4.5cm;小叶薄革质,互相多少覆压,顶生小叶卵形,长1~2mm,宽约0.6mm,侧生小叶较小,卵形,全缘,干时反卷,脉不明显;叶柄长3~15mm,有狭鞘。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5~6.5mm;萼片4,淡黄绿色,常带紫色,脱落;雄蕊10~20,长约6mm;心皮4~6,柱头尖头状,与子房等长。瘦果椭圆形,稍扁,长约3mm,有8条纵肋,宿存柱头长约0.8mm。花期7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506页.图版121∶22;581页.图版147∶6-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600~5000m间山地多石砾山坡,河岸石砾沙地或林边。分布于青海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至西南部。
生药采集:夏季采割全草,晒干或鲜用。
化学性质含唐松草新碱[3]。
附 同属植物大叶唐松草(Thalictrum faberi)含有新生物碱N-去甲唐松草新碱(N-Desmethylthalidasine)及已知成分唐松草新碱(Thalidasine)、唐松草拉西宾(Thaliacebine)、唐松草飞宁(Thalifinine)、芬氏唐松草碱(Thalidazine)、小檗碱、β-谷甾醇、3,4′,5-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延胡索酸和棕榈酸[1,2]。
[1] 药学通报 1980;15(7):46。
[2]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045。
[3] 中草药 1990;2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