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爪哇白豆蔻

更新时间:2023-02-03 01:28:39作者:百科

爪哇白豆蔻

概况

异名:小豆蔻(《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姜科豆蔻属植物爪哇白豆蔻的果实。

原植物: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ex Maton

形态:植株高1~1.5m。根状茎延长。茎基叶鞘红色:叶片披针形,长25~50cm,宽4~9cm,顶端有长2.5~3cm的尾尖,除具缘毛外,两面无毛,揉之有松节油味,无柄;叶舌二裂、叶鞘口无毛,穗状花序圆柱形,长约5cm,宽约2.5cm,花后逐渐延长;苞片卵状长圆形,麦杆色,缩存;小苞片管状,顶端三裂,被毛;花冠白色或稍带淡黄,裂片长圆形,唇瓣椭圆形,淡黄色,中脉有带紫边的桔红色带,无侧生退化雄蕊;药隔附属体三裂,蜜腺黄褐色,2枚,果扁球形,直径1~1.5cm,干时具9条槽,鲜时淡黄色;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种沟明显。花期2~5月,果期6~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2分册.49页.图版40)

生境与分布:原产印度尼西亚。中国海南有引种栽培。

生药

采集:夏、秋季果实即将黄熟但未开裂时采集果穗,去净残留的花被和果柄后晒干;或再用硫黄熏制漂白,使果皮现黄白色。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海南和云南南部有栽培。

鉴别:蒴果类球形,具三钝棱,直径0.8~1.2cm,每一棱上的维管束较明显,顶端有凸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柄痕;果皮木质,内表面无光泽,果实3室,每室有种子2~4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形,背面稍隆起,直径约4mm,外被类白色膜状假种皮,种皮灰棕色,表面有波纹,腹面一端有种脐。无芳香,味辛凉,似樟脑味。以个大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潮。

化学性质

果实中的挥发油成分有α,β-蒎烯、莰烯、柠檬烯、桉油素、P-伞花烃、松油烯、α-松油醇、α-石竹烯等[1]。种子中含有15种芳香成分包括α-蒎烯、1,8-桉油精(1,8-Cineol)、芳樟醇(Linalool)、苦橙油醇(Nerolidol)及许多倍半萜类如石竹烯(Caryophyllene)、杜松萜烯(Cadinene)、β-红没药烯(β-Bisabolene)等[2]

附 全植物均含挥发油。主要有右旋龙脑(d-Borneol)、右旋樟脑(dCamphor)。元素有k、Ca、Mg、Zn、Mn等[3]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42 。
[2]CA 1988;109:156045y 。
[3]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0;13(1):9。

上一篇:树腰子
下一篇:芜荑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