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1:04:55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伏牛花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异名:隔虎刺花,刺虎(《大观本草》),绣花针,鸟不踏(《江西草药》),黄脚鸡(广东)。
基源:为茜草科虎刺属植物虎刺的花。虎刺属全世界约8种,中国约5种。
原植物: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Gaertn.f.
历史:伏牛花始载于宋代《开宝本草》。据《图经本草》及《纲目》载:“伏牛花生蜀地,所在皆有,今惟益州蜀地有之,多生川泽中,叶青细,似黄檗叶而不光,茎赤有刺,开花淡黄色作穗,似杏花而小,三月采,阴干。”《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载:“《嘉祐本草》,伏牛花,味苦甘平,无毒,疗久风湿痹,四肢拘挛,骨肉疼痛,作汤,主风眩头痛,五痔下血,一名隔虎刺花,花黄色,生蜀地,所在皆有,三月采……。”《植物名实图考》载:“伏牛花,《开宝本草》始著录,李时珍并入虎。今虎刺,生山中林木下,叶似黄杨,层层如盘,开小白花,结红实,凌冬不凋,俚医亦用,治风肿,未知即此木否,图以备考。”从《植物名实图考》的图文来看,实为本种无疑。
形态:常绿小灌木,高0.3~1m。根粗大分枝,或缢缩呈念珠状,根皮淡黄色。枝条细,灰白色,分枝多,屈曲,有直刺,刺长1~2cm,常对生于叶柄间,黄绿色,小枝有灰黑色细毛。叶革质,对生,卵形或阔椭圆形,长1~2.5cm,宽约1cm,顶端凸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有光泽,下面有时被疏毛,侧脉2~4对,几无柄,托叶生于叶柄间,早落。花小,白色,有短梗,1~2朵生于叶腋;萼管倒卵形,长约3mm,无毛,萼裂片4,小,宿存;花冠漏斗状,长约1cm,喉部有长毛,花冠裂片4;雄蕊4枚,花药稍伸出,药隔宽;柱头4浅裂。核果球形,直径约5mm,成熟时红色,有4颗坚硬的分核。花期4~5月,果期11~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69页.图5952)
生境与分布:生于阴山坡林下和溪谷两旁灌丛中,宜较肥沃的砂质或粘质土壤。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中南半岛、印度、日本也有分布。
药性性味:《开宝本草》:“苦、甘。”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头痛,四肢拘挛。 ①《开宝本草》:“疗久风湿痹,四肢拘挛,骨肉疼痛。作汤主风眩,头痛,五痔下血。” ②《本草蒙签》:“主大风遍身碎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浸酒滴涂。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伏牛花散(《杨氏护命方》)治男女一切头风、发作有时,甚则大腑热秘:伏牛花、山茵陈、桑寄生、白牵牛、川芎、白僵蚕、蝎梢各9g,荆芥穗12g。为末。每服6g,水煎一沸。连渣服。
单方应用:《浙江民间草药》:“治痛风:伏牛花30g,煎汁,用酒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