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大青叶

更新时间:2023-02-03 01:01:00作者:百科

大青叶

概况

异名:大青(《中药志》),菘青(药学通报)。

基源: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叶。菘蓝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约5种,3种供药用。

原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Isatis tinctoria L.var.indigotica(Fort.)T.Y.Cheo etK.C.Kuan,又名蓝靛(通称),大靛(江苏)

形态:二年生无毛草本,常被粉霜,植株高50~100cm。具近圆锥形主根,直径2~3cm,长20~40cm。基生叶莲座状,有柄,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4cm,宽1.5~4cm,顶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茎生叶蓝绿色,叶片近长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1~4cm,基部圆形或具不明显叶耳;茎顶部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宽1~1.2mm;花瓣4,黄色,宽楔形,长3~4mm,宽1.5~2mm;雄蕊6,4长2短;具蜜腺;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短角果近长圆形,长9~25mm,宽2~7mm,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果瓣具中脉;果梗纤细,下垂或开展。种子1粒,淡褐色,长圆形,长8~10mm。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药用植物志》.第9册.428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原产中国,黑龙江、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有栽培。

生药

采集:菘蓝:8~10月采收叶片,晒干。菘蓝主产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

鉴别

性状:菘蓝叶多皱缩卷曲,肿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以完整、叶大、色暗灰绿者为佳。

显微 菘蓝粉末深灰棕色,气微,味微苦。 ①靛蓝结晶蓝色,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有的表皮细胞也含有,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常聚集成堆。 ②橙皮甙样结晶分布于叶肉或表皮细胞中,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呈针簇状,直径3~22μm。 ③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多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9~72μm,上表皮细胞壁连珠状增厚,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明显,气孔较多,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3~27μm,长14~36μm,副卫细胞3(~4)个,不等式,可见2~3个气孔聚集,具共同的副卫细胞。 ④厚角细胞较多,纵断面观呈长条形,直径14~45μm,角隅处壁厚至14μm。 ⑤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7~54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47)

理化:①取菘蓝叶样品粉末2g,加70%乙醇20ml,浸泡20小时,滤液浓缩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以靛玉红为对照展开后,置日光下检视,斑点显红色。(图见《中药材薄属色谱鉴别》.图210A) ②取样品粉末2g,加70%乙醇20ml,浸泡20小时,滤液浓缩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醋酸乙酯-石油醚(12.2’2.7)为展开剂,以靛玉红为对照展距16.8cm,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10B)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枝梗、枯叶及杂质,抢水洗净,稍晾,及时切段。干燥。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新鲜叶中含有大青素B(Isatan B)(水解后产生靛蓝和氧代葡糖酸)。新鲜植物中含3-吲哚甲基葡萄糖异硫氰酸盐(3-Indlylmethy glucosinolate)或称芸苔甙(Glucobrassicin)、1-甲氧基-3-吲哚甲基葡萄糖异硫氰酸盐(又名新芸苔甙)(Neoglucobrassicin)、1-磺酰-3-吲哚甲基葡萄糖异硫氰酸盐(又名1-磺基-芸苔甙,1-Sulpho-3-indolymethy glucosinolate)[1]。茎、叶中还含靛玉红(Indirubin)[2]。

参考文献

[1] 中药志.第1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455 。
[2]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06。

本文标签:大青叶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水杨木白皮
下一篇:铁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