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葫芦藓

更新时间:2023-02-02 23:52:16作者:百科

葫芦藓

概况

基源:为葫芦藓科葫芦藓属葫芦藓的全株植物。

原植物: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 Hedw.又名石松毛、红孩儿(贵州),牛毛七、火堂须(四川),地七(云南)。

形态:小形,黄绿色,无光泽,丛集或散列群生。茎长1~3cm,单一或稀疏分枝。叶密集簇生茎顶,干燥时皱缩,湿润时倾立,长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锐尖,全缘或上部有细锯齿,有时内曲;中肋较粗,不到叶尖消失;叶细胞疏松,近于长方形,壁薄。雌雄同株。雄苞顶生,花蕾状。雌苞生于雄苞下的短侧枝上,在雄枝萎缩后即转成主枝。孢蒴为不对称的梨形,倾斜或下垂;蒴柄细长,紫红色,上部弯曲,常较茎长4~6倍;蒴盖呈扁圆形;蒴齿两层;蒴帽兜形,有长喙。(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图110.55页)

生境与分布:生于平原、田圃、居住处周围和火烧后的林地,特别适宜于有机质丰富含氮肥较多的湿地生长。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为世界广布种。

化学性质

全草含苔藓激动素(Bryokinin)。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68。

本文标签:葫芦藓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樱桃叶
下一篇:东北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