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桂枝

更新时间:2023-02-02 23:50:13作者:百科

桂枝

概况

异名:柳桂(《本草别说》)。

基源: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嫩枝。

原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余项参见“肉桂”条。

生药

采集:春、夏季将桂树的嫩枝条砍下,除去叶片,截成30~60cm长的小段,晒干。药材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

鉴别

性状:枝条圆柱形,最细枝略呈四棱形,长30~6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微有光泽,有纵皱纹,可见断枝残痕、叶痕、芽痕及细点状皮孔,较粗枝条皮部作环状横裂,细枝皮部易剥落而露出红棕色木部。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以枝条嫩、棕红色、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 粉末:淡红棕色。 ①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长方形、短梭形或纺锤形,直径30~64μn,壁较厚,有的三边厚,一边较薄,少数层纹可见,孔沟明显。壁甚厚者孔沟不明显,胞腔宽窄不一。 ②韧皮纤维梭状,稍弯曲,有的边缘齿状突出,初生壁明显,直径12~32(~48)μm,壁甚厚,木化,孔沟不明显。 ③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1~68(~104)μm,有的含淡棕色油滴。 ④木纤维较长,直径18~24μm,具斜纹孔或相交成十字形。 ⑤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微木化,有的一边甚厚,胞腔内大多充满红棕色物。 ⑥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76μm。 ⑦射线细胞类方形、长方形,壁连珠状增厚。此外,草酸钙针晶稀少,极细小。(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681页.图334)

理化:取样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冷浸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桂皮醛为对照,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距10cm,喷0.1%2,4-二硝基苯肼试液,桂皮醛显橙红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297页.图202-1)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与肉桂相似,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85%)为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1]。从桂枝皮中还分得3-(2-羟基苯基)丙酸[3-(2-Hydroxyphenyl)propanoic acid]及其葡萄糖甙[2]。此外在水煎剂中还有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 acid)、β-谷甾醇、香豆素、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长链脂肪酸等[3]

参考文献

[1] 中药志.第3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540。
[2] Planta Med 1989;55(3):45。
[3] 中药通报 1984;9(3):31。

本文标签:桂枝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透茎冷水花
下一篇:梨果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