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3:36:31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海蜇
名称出处:《食物本草会纂》
概况异名:石镜(《异苑》),水母(《广韵》),蜡、樗蒲鱼(《本草拾遗》),海(《纲目》),水母鲜(《蟫史》)。
基源:为海蜇科海蜇属动物海蜇。药用其口腕部。
原动物: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
形态:呈伞半球形,直径一般为250~450mm,最大者可达500mm以上。伞中央胶质厚,向边缘逐渐变薄。外伞表面光滑。伞缘有感觉器8个,位于主辐和间辐的末端缺刻内,在各缺刻间吊伞缘每1/8有缘瓣14~20个。内伞有很发达的呈同心圆的心肌。在4个间辅处各有1个近心形的生殖下腔。每腔外面有一个小的疣状突起。与这些突起交互排列的4个口柱,向中央汇合到腕盘,腕盘很粗,呈棱柱形,由这里向外伸出8对弯刀形的肩板,向下有8个翼状的口腕,口腕上部愈合,中央无口,但在各肩板上缘和腕翼边缘的皱褶上有许多吸口。此外,它们还有许多丝状附属器。而后者尚有一些粗而长的棒状附属器。中央胃腔伸出16条辐管,即4条主辐,4条间辐,8条从辐。这些辐管都伸到伞缘,通过不明显的环管,并在其内、外侧,除从辐管仅在内侧不分枝外,都有分枝,彼此相连构成网状。从胃腔底部的主辐位置伸出4条辐管,各自分叉向下伸到8个口腕,又多次分枝进入吸口,以与外界相通。生活时通常呈青蓝色,有时呈暗红色。雄性比雌性颜色淡。口腕附属器乳白色,或近于透明。吸口褐色。生殖腺黄色。
生境与分布:多生活于河口、海湾附近。营漂浮生活。以硅藻和桡足类动物等为食。中国北起辽宁,南到台湾基隆、福建厦门均有分布。以浙江沿海产量最大。
生药采集:夏秋季捕捞,捕得后用石灰、明矾浸制,再榨去其体中水分,洗净,盐渍。一般伞部和口腕部分开加工,口腕部俗称“海蜇头”,伞部俗称:“海蜇皮”。产于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地。
加工炮制:用时置水中浸泡2~3天,每天换水除净砂子,待漂淡后捞出,切碎即可。
化学性质每100g含水分65g,蛋白质12,3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4g,灰分18.7g,Ca182mg,P微量,Fe9.5mg,硫胺素0.11mg,核黄素0.04mg,尼克酸0.2mg,每1kg干海蜇含碘1320μg[1],多肽、溴等[2]。
新捞获的海蜇,含水极多,固体物很少。例如一种海蜇含水分98.95%,只含有机物1.004%,灰分004%。海蜇还含有胆碱(Choline)。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31。
[2]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