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3:22:14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薜荔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木莲藤(《日华子本草》),辟萼(《质问本草》),石壁莲(《植物名汇》),爬墙虎、风不动(《中国药用植物志》),彭蜂藤(《福建民间草药》),墙脚柱、红墙套、烟筒丕(《闽东本草》),石龙藤(《中药志》),常春藤(《广西中药志》),石壁藤、补血王、追骨风、爬岩风(《湖南药物志》),田螺掩、爬山虎、大鼓藤(《广东中药》),石绷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薜荔络石藤、老鸦馒头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粉藤、爬墙藤、牛屎藤(《江西草药》),爬壁草、木隆谷、木隆冬、邦邦老虎藤(《上海常用中草药》),班子藤、乒乓抛藤(《福建中草药》),王不留行、凉粉果、爬山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桑科榕属植物薜荔的茎叶。
原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F.repens Hort.Var.latchuensis Koidz.;F.stipulata Thunb.;Plagiostigma pumila Zucc.),又名泡树、饼泡树、木瓜藤、壁石虎、木壁莲(中国树木分类学)。
余项参见“木馒头”条。
生药采集:4~6月间采取带叶的茎枝,晒干,除去气根。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此外,贵州、江西、湖北、广东、安徽亦产。
鉴别:干燥茎枝呈圆柱形,细长而弯曲,直径1~4mm。外表面棕褐色,常散生有攀援根或点状突起的根痕;质坚韧或脆,折断面黄色或黄褐色,髓部圆点状,黄白色,偏于一侧。茎枝上的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先端钝圆,通常卷折,棕绿色或黄褐色,革质。气弱,味淡。
以茎细、均匀、带叶者为佳。
药理附 薜荔果多糖416.6mg/kg ip或sc连续给药10d,对多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淋巴肉瘤Ⅰ号腹水型及皮下型、网织细胞肉瘤腹水型及皮下型、肉瘤180的抑制作用较显著[1]。薜荔果多糖25mg/kg sc,iv或ip给药,对正常615系小鼠及荷瘤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有明显的增多作用。与化疗药丝裂霉素、5-Fu合并使用时,较化疗药单独使用能明显增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的量。给药14d,能显著增加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合并放疗药使用,比单独放疗组的吞噬功能大为提高。10,25,62.5mg/kg对荷瘤小鼠、放疗小鼠的外周白细胞也有显著的提高作用[2]。
[1]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77;(5):81。
[2]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