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益母草

更新时间:2023-02-02 23:06:42作者:百科

益母草

概况

异名:地母草、灯笼草、野麻、茺蔚(《植物名实图考》),益母夏枯(《滇南本草》),森蒂(藏语)。

基源:为唇形科益母草属的几种植物及其变种或变型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正品为益母草及其变种白花益母草,细叶益母草及其白花变型。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Thunb〔L artemisia(Lour)S.Y.Hu;L.heterophyllus Sweet〕,又名益母蒿(北方各省),爱母草、红花益母草、益母艾、落地艾(广东、广西),野天麻(江苏、福建),铁麻干(浙江),月母草(四川),地母草(云南)和白花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Thunb.var.albiflorus(Migo)S Y Hu,又名野毛草、油麻松(广西)。细叶益母草Leonurus sibiricus L(L.sibiricus L var grandiflora Benth.;L.rnanshuricus Yabe),又名风车草(山西),龙串彩、石麻、益母草(陕西),四美草、风葫芦草(内蒙古)和细叶益母草白花变型Leonurus sibiricus L.f.alliflorus(Nakai et Kitagawa)C.Y Wu et H.W Li。以下几种在部分地区作益母草入药: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河北、河南、江苏)。突厥益母草Leonurus turkestanicus V.Krecz et Kupr.(新疆北部)。錾菜Leonurus pseudomacranthus Kitagawa(L macranthus auct non Maxim;L.heterophyllus auct non Sweet)(河北、河南、江苏、新疆北部、陕西等部分地区)。脓疮草Panzeria alaschanica Kupr.(内蒙西部)。此外,甘肃个别地区将夏至草Lagopsis supina(Steph)IK.-Gal.作益母草使用。

历史:茺蔚子首载于《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也均有收载。陶弘景谓:“今处处有之,叶如荏,方茎,子形细长,三棱。”清邵晋涵《尔雅正义》所引陶注除个别字不同外,其末还有:“白花,花生节间。”《尔雅·萑蓷》部注:“今茺蔚也。叶瓜荏,方茎,白花,花生节间。又名益母。”可见晋、南北朝以开白花的作益母草。唐·殷咎《产宝》(今存《经效产宝》)载:白花的不是益母草。按现代的益母草用本种,一般为紫花,但有白花变型。华北的益母草所用的细叶种类,也有白花变型。

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20cm,钝四棱形,微具槽,有纵向糙伏毛,在节及棱上尤为密集。茎下部的叶轮廓为卵形,基部宽楔形,稍下延,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长2.5~6cm,宽1.5~4cm,裂片向上再分裂,上面有糙状毛,下面被疏柔毛及腺点;茎中部叶轮廓为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偶有多个长圆状线形的裂片。花序最上部的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疏齿。轮伞花序腋生,具8~15花,多数远离而组成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比萼简短,长约5mm,花萼管状钟形,外面贴生微柔毛,萼齿5,先端刺尖,前2齿靠合,后3齿较短;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长1~1.2cm,冠筒长约6mm,内面在离基部1/3处有近水平向的不明显鳞毛毛环,冠檐2唇形,上唇直伸,全缘,边缘具纤毛,下唇略短于上唇,内面在基部疏被鳞状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侧裂片卵圆形,细小;雄蕊4,前对较长,花丝疏被鳞状毛;花柱略超出于雄蕊而与上唇片等长。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长2.5mm,顶端平截而略宽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花期6~9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509页.图版99:1-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400m以下的山坡草地、田埂、路边、溪旁等处,尤以阳处为多。分布遍于全中国。原苏联、朝鲜、日本、热带亚洲、非洲以及美洲各地均有分布。

变种白花益母草与正种不同之处,在于花冠白色。产于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

细叶益母草的形态与益母草很相近,主要区别是本种的叶分裂成小裂片,裂片线形,宽1~3mm。花序上的苞叶明显3深裂,小裂片呈线形;花冠较大,长约1.8cm,外被长柔毛,下唇短于上唇1/4;花萼外面尤其在中部被柔毛。花期7~9月,果期9月。(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593页.图572)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石质及砂质草地上及松林中。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及陕西北部。原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本种的白花变型与细叶益母草的不同在于花冠白色,分布于内蒙古。

大花益母草与上述2种的区别在于叶不具皱纹.草质,叶裂片宽大,其上有缺刻或粗锯齿;萼齿长5~10mm;花冠长2.5~2.8cm,通常淡红或淡红紫色。河北部分地区、河南、江苏等地使用。余见“大花益母草”条。

突厥益母草与以上益母草的不同在于叶密集,位于茎下部者不早落,叶明显为掌状5裂,分裂达叶长的2/3或几达基部,裂片羽状分裂,裂片宽楔形,上部裂片分裂或宽披针形小裂片;花萼前2齿在花时增大。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海拔1000~2000m山坡下部、河漫滩及水沟旁等潮湿地。分布于新疆北部。原苏联也有分布。

錾菜药材名棱台草、玉容草(《滇南本草》),白花益母草(《植物名实图考》)。《本草拾遗》谓:“錾菜,生江南阴地。似益母,方茎对节,白花,花中甜汁,饮之如蜜。”似为本种。其与以上各种的区别在于植株各部被长硬毛或糙伏小硬毛。叶深裂达基部而成3个宽大裂片,边缘有缺刻或粗锯齿。萼齿长3~5mm;花冠长1.5~2.1cm,通常白色,略具紫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图鉴》.第3册.655页.图5264)生于海拔100~1200m山坡或丘陵地上。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及江苏(南至南京、宜兴)。

脓疮草参见“白龙穿彩”条。

夏至草参见“夏至草”条。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于9~10月播种。按行株距各20~23cm点播或条播,深2cm左右,将种子拌入草木灰或细土后撒入穴中,每亩用种量400~500g。播后覆上薄土,稍加镇压,保持土壤湿润。苗高5cm时开始间苗,点播每穴留苗1~2株;条播以10~15cm留苗。定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病害有菌核病,须铲除病土,撒上生石灰粉,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白粉病,用庆丰霉素80单位喷射2~3次;锈病,用敌锈钠300~400倍液喷射。虫害有蚜虫。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

采集:夏季茎叶茂盛,花初开时采割地上部分,干燥或切段干燥。药材中国大部地区均产。

鉴别

性状:茎方柱形,上端多分枝,长约60cm,直径约5m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四面凹下成纵沟,密被茸毛,棱及节上更密,质轻而韧,断面中心有白色的髓。叶交互对生于节上,边缘有稀疏的锯齿,上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两面均有细毛茸,质薄而脆,皱缩破碎。有的在叶腋部可见紫红色皱缩小花,或有少数小坚果。气微,味微苦。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显微 粉末:绿灰色。 ①非腺毛有两种,茎、叶非腺毛1~4细胞,长37~493μm,顶端细胞约占全长的1/2~2/3,直径9~26μm,表面有细小疣状突起;苞片非腺毛单细胞,角锥形,长25~282μm,直径8~34μm,表面光滑。 ②腺鳞头部4或8细胞,顶面观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51μm,柄极短。 ③小腺毛头部1~4细胞,直径18~26μm,柄短,1~2细胞。 ④叶肉细胞中充满细小草酸钙针晶,还有草酸钙簇晶。另可见内果皮厚壁细胞、草酸钙方晶、分枝状细胞、导管、木纤维等。(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721页,图354)

理化:取样品粉末5g,加入盐酸-甲醇(1∶100)液5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再加蒸馏水5ml,滤过,蒸干,加入正丁醇1ml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水苏碱、益母草碱为对照,以正丁醇-乙酸乙酯盐酸(4∶0.5∶1.5)为展开剂,展距12cm,喷改良碘化铋钾试剂,生物碱显橙红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597页.图580)

加工炮制:酒益母草 取益母草段,喷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每益母草段100kg,用黄酒15k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益母草中所含有机物可分为如下6类:生物碱、二萜类、黄酮类衍生物、脂肪酸类、维生素以及其它有机物[1~3]

细叶益母草中已报道的生物碱有5种[1,4],计有:益母草碱(Leonurine)(1)、亚硝酸益母草碱(Leonurine nitrite)、水苏碱(Stachydrine)、益母草定(Leonuridine)、益母草宁(Leonurinine),其中益母草碱及其衍生物,对子宫有收缩作用[4,5]。二萜类衍生物有细叶益母草素(Leosibirin,3β,19-Diacetoxy-15,16-epoxy-6β,9α-dihydroxylabda-13(16),14-dien-7-one)(2)、Isoleosibirin(3β,19-Diacetoxy-15,16-epoxy7,9α-dihydroxylabda-13(16)、14-dien-6-one)和Leosibiricin(8-Acetoxy-9α,13;15,16-diepoxy-7-ketolabda-14-en-19,6β-olide)(3)[2]。细叶益母草中还含有苯甲酸、多量氯化钾、月桂酸(Laur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油酸、甾醇、原维生素A、精氨酸、4-胍基-1-丁醇(4-Guanidinc-1-butanol)、4-胍基-丁酸(4-Guanidino-butyric acid)、水苏糖、芸香甙等黄酮类及微量生物素[1,6]。益母草中也含有益母草碱[5]。还含水苏碱、益母草定、亚麻酸、油酸、月桂酸、苯甲酸芸香甙和延胡索酸(Fumaric acid)[7],新的二萜化合物Prehispanolone(9α,13R,15,16-Diepoxy-labdan-14-en-7-one)[8]。突厥益母草中分离出芦丁(Rutin)[3]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54。
[2] Phytochemistry 1982;21(11):2699。
[3] Farm Zh 1987;(1):49。
[4] 化学学报 1981;39(1):94。
[5] Planta Med 1977;31(1):51。
[6] 药学杂志(日) 1954;74(2):157。
[7] 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73。
[8] Phytochemistry 1991;30(1):354。

本文标签:益母草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青香藤
下一篇:大枝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