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3:02:31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土大黄
名称出处:《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概况异名:吐血草(《汪连仕采药书》),救命王(《慈航活人书》),金不换(《纲目拾遗》),血当归、癣药(《湖南药物志》)。酸模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30种。
基源:为蓼科酸模属钝叶酸模的根 酸模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30种。
原植物:钝叶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Rumex madaio Makino;Rumexdaiwoo Makino.),又名金不换。本种为土大黄的正品。此外尚有红丝酸模Rumex chalepensis Mill。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和尼泊尔大黄Rumex nepalensis Spreng.在不同地区也作土大黄用。
历史:《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在大黄条下引述:“江淮出者曰土大黄,二月开花,结细实。”《纲目拾遗》一书中云:金不换,亦名救命王,如羊蹄根而叶圆短,本不甚高。此草出於西极,传入中土,人家种之治病。故山泽也不产。立春后生,夏至后枯,用根。”《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云:“金不换、江西、湖南皆有之,叶如羊蹄草而圆,或称土大黄。”根据描述及附图是为钝叶酸模。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m。根肥厚而大,黄色。茎直立,紫绿色,有多数纵沟。基生叶具长柄;宽6~16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背面有明显的疣状突起;茎生叶卵状披针形,互生,茎上部叶变为异叶,叶脉红色,托叶膜质。花小,淡绿色,由叶腋抽出花轴,其上轮生多数小花,排列成圆锥花序;花被6片,2轮,宿存,外轮3片,披针形,内轮3片随果时增大为果被;雄蕊6;雌蕊子房1室,顶端有3花柱,柱头毛状。瘦果卵形,具三棱,茶褐色。种子1粒。花果期5~7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80页.143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原野山坡边。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
红丝酸模与土大黄的区别在于其基生叶的叶脉红色。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湖北、湖南。
羊蹄与土大黄的区别是茎直立,常不分枝;叶片长椭圆形,基部心形。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广西、台湾。
巴天酸模与土大黄的区别为叶有粗柄,叶片矩圆状披针形。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及河南。
尼泊尔大黄的主要特征是叶片长圆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心形,两面无毛。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湖北。
生药采集:秋季采收质量较好。挖取根部,除去茎、叶、根须,去净泥土,晒干。药材产四川、贵州、江苏、福建、湖南。
鉴别:根及根茎类圆锥形,长约17cm,根茎直径达3cm,根直径达1.8cm;表面棕红色至棕灰色。根茎顶端有茎基残余,具棕色鳞片状物及须毛状纤维,侧面有的具侧芽或须状根,并有少许横纹;根部有分枝,表面具多数纵皱纹,散在有横长皮孔样疤痕及细根痕。质硬,断面黄色,有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纹。气微,味稍苦。
加工炮制:将原药材拣净杂质,切除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化学性质钝叶酸模根及根茎含结合及游离的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衍生物,总含量1.14%,其中结合型0.87%,游离型0.27%。还含有酸模素及多量鞣质[1]。
此外,巴天酸模、红丝酸模、尼泊尔酸模等的根和根茎中均含与钝叶酸模中类同的成分。
药学学报 1981;16(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