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5:54:02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棕榈子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基源:为棕榈科棕榈属植物棕榈的果实。
原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f.)H.Wendl.(Chamaerops fortunei Hook.f.;Trachycarpus excelsus Wendl.)
余项参见“棕树心”条。
生药栽培:宜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中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佳。用种子繁殖,于4月初播种。播种前,用温水浸泡种子1天后捞出,装入湿麻袋内,每天早、晚用温水冲洗两次,保持种子湿润,待种子开始萌动时播种育苗。幼苗生长缓慢,3年后进行移栽,10年后茎高才达30~50cm。生长期间,注意肥、水管理。
采集:霜降前后采收青黑色的果实,晒干。
鉴别:果实肾形,长7~9mm,短径5~7mm;表面深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网状皱纹,有时剥落,内部较平滑,在肾形的凹陷处可见短小的果柄,或果形的果柄残痕。质坚硬。气无,味淡。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果实含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及蔗糖等;果皮含无色花青素(Leucoan thocyanins)以及鞣质,鞣质水解后有α-儿茶素、没食子酸及鞣红样物质[1]。雄花和雌花中曾共检测到24种氨基酸,其中主要者为5-羟基哌可酸(5-Hydroxypipecolic acid),天门冬酰胺和γ-氨基丁酸[2]。从花序分得一蛋白质,命名为TP-1,相对分子量为25.6KD,具有明显抑制绿色木霉菌,棉花枯萎菌及稻瘟菌的生长[3]。
[1]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50。
[2] 生药学杂志 1984;38(4):355(CA 1985;103:109826v)。
[3] 植物生理学报 1993;19(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