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2:26:39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浙地黄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异名:鲜生地(《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天目地黄的根状茎。
原植物:天目地黄Rehmannia chingii Li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植株被多细胞长柔毛。具根茎。茎单出,有时基部分枝。基生叶略呈莲座状排列,叶片椭圆形,长6~12cm,宽3~6cm,两面被稀疏的白色柔毛,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粗锯齿,先端钝或突尖,基部楔形,逐渐收缩成长2~7cm带翅的柄,茎生叶形状与基生叶相似,向上逐渐缩小。花单生,花梗长1~4cm;萼片1~2cm;萼齿5枚不等长,后方3枚稍长;花冠筒状紫红色,长5.5~7cm,外面被多细胞长柔毛,上唇裂片长卵形,长1.4~1.8cm,下唇裂片长椭圆形,中间裂片长约2cm,宽1.4cm,侧裂片稍小;雄蕊后方一对稍短,花丝基部被短腺毛,前方一对稍长,无毛,药室长圆形,长约1.5mm,基部叉开成一直线。蒴果卵形,长约1.4cm,具宿存的花萼及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至长卵形,长约1.1mm,具网眼。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90~500m之山坡、路旁草丛中。分布于安徽、浙江。
药性性味:甘、苦,寒。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热病口干,鼻衄,中耳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30g。外用:捣汁滴耳。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鼻衄,热病口干:浙地黄12~30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中耳炎:鲜浙地黄捣汁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