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2:24:34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桂皮紫萁
名称出处:《长白山植物药志》
概况异名:分株紫萁(《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基源:为紫萁科紫萁属植物桂皮紫萁的根状茎及叶柄残基。紫萁属全世界约15种;中国有8种,6种供药用。
原植物:桂皮紫其Osmunda cinnarnomea L.var.asiatica Fernald(O.cinnamonea L.)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达1m余。根状茎短而粗大,斜生。叶二型,丛生于顶端;不育叶厚纸质,常具锈色茸毛,长圆状披针形,二回羽状分裂;一回羽片无柄,线状长圆形,羽状深裂,顶端渐尖;二回羽片近长圆形而略呈镰刀状,全缘,顶端钝,边缘具锈色茸毛;叶脉羽状,细脉分叉。孢子叶短于不育叶,长可达40cm,宽2~3cm;具长柄,密被锈色茸毛,二回羽状分裂;一回羽片长圆状卵形,长约3.5cm,宽约1cm;二回羽片长圆形,背面密生褐色孢子囊。(图见《长白山植物药志》.130页.图版55)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中、灌丛中湿地或沼泽地。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四川西部、云南北部,日本、朝鲜、印度北部、越南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含内酯类化合物:紫箕甙、二氢异紫箕甙、2-脱氧-L-吡喃核糖内酯、(4R,5S)-紫箕内酯、花楸甙。还含有:甲基(3S,5S)-5-羟基-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己酸酯、(4R,5S)-5-(β-D-吡喃葡萄糖氧基-己烷-4-内酯、(4R,5S)-5-羟基-2-己烯-4-内酯、(3S,5S)-3-羟基己烷-5-内酯、羟基己烷-4-内酯、蜕皮酮、蜕皮甾酮[4]、球蛋白[5]、麦芽醇β-D-吡喃葡萄糖甙、5-羟甲基-2-糠醛、甘油、琥珀酸。
[1] Chem Pharm Bull 1983;31:2146。
[2] Chem Pharm Bull 1984;32:2815。
[3] Chem Pharm Bull 1990;38(10):2862。
[4] 中药志.第3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40。
[5] CA 1989;111:11688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