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石香薷

更新时间:2023-02-02 15:54:02作者:百科

石香薷

概况

异名:青香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基源:为唇形科石荠苧属植物石香薷的全草。石荠苧属全世界约22种;中国约有12种,多数药用。

原植物:正品石香薷为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Orthodor chinensis(Maxim.)Kudo;Mosla fordu(Maxim.)Hand.-Mazz.〕,又名香薷草(南方通称),细香薷(通称),小香薷(江西、贵州),野荆芥(陕西、浙江),另有2种少数地区也作石香薷或香薷药用:石荠苧Mosla scabra(Thunb.)C.Y.Wu et H.W.Li〔Mosla punctata(Thunb.)Maxim.;Mosla lanceolatus(Benth.)Maxim.;Orthoclin punctulatum(J.F.Gmelin) Ohwi〕,又名野土荆芥(南方通称),痱子草(江苏、四川、贵州、广东),野薄荷(湖北、湖南、福建)。小鱼仙草Mosla dianthera(Buch.-Ham.)Maxim.〔Orthodon diantherus(Buch.-Harn)Hand.-Mazz.;Mosla remotiflora Sun〕,又名石荠苧(《植物名实图考》)。

历史:本品为常用中药。《植物名实图考》载:石香薷:“今湖南阴湿处有,不必出崖。叶尤细瘦,气更芳香。”所述及附图为本种。药材主产于广西桂林、全县,广东,湖南长沙、湘潭,湖北孝感、黄岗等地。另浙江、福建、四川也有产,系野生,多自产自销或供邻近地区,也有部分出口。

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9~35cm,纤细,一般自基部多分枝,被白色疏柔毛。叶片细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3.3cm,宽2~7m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边缘具疏而小明显的浅锯齿,两面均被短柔毛及棕色凹陷腺点;叶柄长3~5mm。总状花序头状,长1~3cm;苞片覆瓦状排列,圆倒卵形,长4~7mm,宽3~5mm,5脉,自基部掌状生出;花萼钟形,外面被白色绵毛及腺体,内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绵毛,下部无毛,萼齿5,钻形,长约为花萼长之2/3;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略伸出于苞片,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之下花冠筒上略被微柔毛,余部无毛。小坚果球形,直径约1.2mm,灰褐色,具深雕纹,无毛。花期6~9月,果期7~11月。(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546页 图52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400m以下的草坡或林下。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石荠苧与石香薷的主要区别为茎密被短柔毛;叶边缘锯齿状;苞片卵形,长2.7~3.5mm,顶端尾状渐尖;花萼2唇具锐齿,小坚果黄褐色,球形,直径约1mm,具深雕纹。余项见“石荠苧”条。

小鱼仙草与上述两种不同之处为叶边缘为锐尖的疏齿;苞片针状或线状披针形,与花梗等长或略超过;花萼长约2mm;花冠为花萼长的两倍多。

余项参见“大叶香薷”条。

生药

采集:夏季采收地上部分,除去根部,晒干。药材主产于广西、广东、湖南、湖北。

鉴别:茎方柱形或近圆形,多分枝,长26~30cm,直径1~2mm,基部紫棕色,上部黄绿色,节明显,节间长3~5cin;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叶片多皱缩或脱落,完整者呈线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cm,宽2~6mm,灰绿色或绿色,两面被疏毛及腺点,先端尖,基部渐狭,边缘有疏齿。总状花序头状。质脆易碎。气香,味辛凉。以枝嫩、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挥发油约0.7%,香荆芥酚(Carvacrol)65%、香荆芥酚乙酸酯6%,还有对-聚伞花素(p-Cymene)、α-侧柏烯(α-Thujene)、芳樟醇(Linalool)、龙脑、α-石竹烯等[1]。挥发油中含28种成分,已鉴定的有β-月桂烯(β-Myrene)、柠檬烯、松油醇-4(Terpinenol-4)、荆芥酚、百里香酚(Thymol)、α-香柠檬烯(α-Bergamotene)、橙花烯(Nerolidene)、倍半香茅烯(Sesquicitronellene)、红没药烯(Bisabolene)[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49。
[2] 云南植物研究 1989;11(2):187。

本文标签:石香薷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杂交景天
下一篇:猪肚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