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2:22:09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假茶辣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异名:软柏木、大苦木、山黄皮、野茶辣(《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亚洛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野桐椒、臭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基源:为楝科浆果楝属植物灰毛浆果楝的根和叶。浆果楝属全世界有4~5种;中国有2种,均可药用。
原植物: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Pellegr.)Hand-Mazz.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色,粗糙;小枝有棱,被茸毛。单数羽状复叶,叶柄密被淡黄色茸毛;小叶9~17,对生或近对生,纸质,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10cm,宽3~5cm,基部偏斜,先端渐尖或突尖,全缘或有齿,两面均被灰黄色柔毛,背面尤密。圆锥花序腋生,长5~15cm,被柔毛;花淡黄色,具短柄;萼5裂,外被柔毛;花瓣5,狭长圆形,先端略尖;雄蕊10,花丝合生成短筒;子房球形,无毛。核果球形,呈深红色至紫红色,径约5mm。花期4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72页.图2873)
生境与分布:常生于海拔160~2400m的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林中,也见于山坡灌丛和灌丛草地。分布于中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越南也有。
化学性质从叶中分得山柰酚-3-O-β-D-(6″-O-香豆酰)半乳吡喃糖甙[Kaempferol-3-O-β-D-(6″-O-Coumaroyl)galactopyranoside][1]、山柰酚3-O-β-D-半乳吡喃糖甙(三叶豆甙)、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甙(异槲皮甙)及KCl[2]。叶中还含山柰酚-3-O-β-D-(-O-α-L-鼠李糖基)葡萄糖甙和芦丁,两者均系首次从浆果楝属植物中分得[3]。
[1] 中草药 1991;22(1)∶6-8。
[2] 中草药 1990;21(11)∶2-4。
[3] 中草药 1994;25(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