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鳞始蕨

更新时间:2023-02-02 22:20:29作者:百科

鳞始蕨

概况

异名:猪毛七、还魂草、土黄连(四川)。

基源:为鳞始蕨科鳞始蕨属植物鳞始蕨的全草。

原植物:鳞始蕨Lindsaea odorata Roxb.[Lindsaea cultrata auct.non(Willd).Sw],又名陵齿蕨(《中国植物志》),刀叶林蕨(《海南植物志》)。

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0~30cm。具栗色横走的根状茎,其上密被栗红色钻形的鳞片。叶近生,直立,叶柄禾秆色或基部呈栗黑色,长4~7cm;叶片草质,线状披针形,长10~14cm,宽约2cm,一回羽状,有羽片17~30对,互生,具短柄,呈半圆状斜三角形,长5~10mm,宽1~2.5mm,羽片下缘平直,全缘,上缘稍呈弧形,有缺刻;叶脉二叉分枝。孢子囊群着生于羽片的上缘,生于两缺刻之间而横跨于2~4条小脉的顶端;囊群盖横线形,边缘啮断状。(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40页.图28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高达2000m的林下荫蔽处、林缘、山坡草地或田边。分布于中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泰国、斯里兰卡、越南、日本也有分布。

药性

性味:淡,凉。

功效:止血,利尿。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尿闭及吐血等症。”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新华本草纲要》:“治尿闭、吐血:鳞始蕨适量,水煎服。”

本文标签:鳞始蕨  药性  临床应用  
上一篇:棱孔菌
下一篇:弯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