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酸枣仁

更新时间:2023-02-02 22:10:18作者:百科

酸枣仁

概况

异名:白棘、棘针(《神农本草经》),枣仁(《药品化义》),酸枣核(《江苏药材志》),角刺(山东),硬枣(河南),红花枣(内蒙古)。

基源:为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的种仁。

原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

历史:《别录》载:“酸枣生河东(现今山西、河北等省),八月采实,故一般认为最初用的果实,至《雷公炮炙论》则用种仁。”《本草图经》载:“酸枣,今近京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坂及城垒间,似枣木而皮细,其木心赤色,茎叶俱青,花似枣花,八月结实,紫红色,似枣而圆小,味酸。”据上所述,即为本种。

形态:落叶灌木,高1~3m;老枝褐色,幼枝直立,不扭曲,紫红色或灰褐色,具2枚托叶刺,长刺直,长1~3cm,短刺下弯。长4~6mm。叶片纸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5~3.5cm,宽0.6~1.2cm,先端钝圆,稀税尖,具小尖头,基部近圆形,稍不对称,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浅绿色,基生3出脉;叶柄长1~6mm,稀达1cm。花两性,5出数,2~3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2~3mm,花黄绿色,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倒卵圆形,基部有爪,花盘肉质,5裂,子房下部藏于花盘内,并与花盘合生,花柱2半裂。核果小,近圆形或长圆形,直径0.7~1.5cm,成熟时红褐色,中果皮薄,味酸,核两端钝;种子扁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8~10月。(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463页.图149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700m的向阳山坡、旷野或路边灌丛。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朝鲜、俄罗斯也有。

生药

栽培:宜生于较温暖、干燥的环境。适应性强,能耐碱、耐旱、耐寒,对土壤选择不严,山坡、荒地、沟边、路旁均可种植。用分株繁殖。在早春或晚秋,将老株根部萌生的带根新株劈下,按行株距2×1m开穴造林,穴深约30cm,施入堆肥及细土,每穴栽1株,覆土压紧,浇水。也可于10~11月种子播种育苗,按行距33cm开条沟,深7~10cm,每隔7~10cm下种1粒,覆土2~3cm,浇水保湿,出苗后培育2年,苗高1m左右时出圃定植。苗期应间除病弱及过稠密的苗,及时除草和肥水管理。定植后,结合中耕除草,每年春季修剪1次,注意抚育管理。

采集:采收秋季成熟的果实,晒干后碾破,将压碎的果肉筛出供食用。果核用石磨碾磨,注意勿辗碎种子,筛除核皮后即得。药材主产于河北、陕西、辽宁、河南。此外,内蒙古、甘肃、山西、山东、安徽也产。

鉴别

性状:种子圆形或椭圆形,略扁,长0.5~1cm,宽4~7mm,厚约3mm。表面红棕色或紫红色,有光泽;一面较平坦,其中央有一条隆起的纵线或纵纹,另一面微隆起。顶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下端有略凹陷的种脐,种脊位于边缘一侧,不甚明显。种皮硬脆。有的已破碎或有裂纹,剥去种皮可见类白色的胚乳;子叶2片,黄白色,油润,基部有短小的胚根。种仁微有香气,味淡,带油性。

以粒大、饱满、外皮色紫红、种仁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种皮最外为一列黄色或棕黄色的栅状细胞,长70~90μm,壁厚,木化,靠外侧有一条明显的光辉带,外被厚约5μm的角质层;营养层细胞颓废,棕色;最内一列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增厚,稍木化。于一端有一较大的种脊维管束。胚乳细胞类多角形,含大量糊粉粒及脂肪油。粘液层厚20~30μm。子叶表皮细胞及其附近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小簇晶,直径3~5μm;薄壁细胞中均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67页.图424)

粉末红棕色。 ①种皮栅状细胞成片,黄棕色或淡红棕色。横断面观细胞1列,呈长方形,长(径向)60~145μm,宽(切向)9~14μm,外壁增厚,其外缘锯齿状,外被角质层,侧壁上、中部甚厚,胞腔线形,下部渐薄,胞腔渐扩大,有的胞腔略弯曲,胞腔内常含有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状物,光辉带宽5~8μm,位于栅状细胞上端;顶面观呈类多角形,于最上部处可见垂周壁具多数辐射状孔沟,有的孔沟较细,有的长几达细胞中心,稍下壁厚,胞腔圆点状,深棕色,底面观呈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壁具层纹,有的可见环状裂纹,胞腔稍大,直径3~9μm,内含红棕色物。 ②种皮内表皮细胞成片。表面观呈多角形、类方形或类长方形,直径7~25μm,长至43μm,垂周壁呈密集的连珠状增厚,厚约2~4μm,非木化,胞腔及孔沟充满棕色物;横断面观呈扁长方形,切向约至43μm。径向8~11μm,垂周壁呈梯状增厚。 ③棕色薄壁细胞界限常不清楚,含淡棕色或黄棕色物。 ④草酸钙方晶少数,存在于棕色薄壁细胞中。呈双锥形、类方形、短棒形、不规则形或略呈簇状,直径2~16μm,长至23μm。 ⑤内胚乳及子叶细胞均含糊粉粒,直径2~10μm,可见微小类方形或多角形的拟晶体;并含脂肪油滴。 ⑥草酸钙簇晶存在于类多角形的子叶表皮细胞中。簇晶小,直径1.5~4μm,中央常可见点状空洞。(图见徐国钧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81页.图284)

理化:取样品粉末适量,先用乙醚回收提取脱脂。再用正丁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滤过,蒸去正丁醇,残渣用甲醇溶解,制备成样品液。以酸枣仁皂甙A、B为标准品。吸附剂为硅胶G。展开剂为水饱和的正丁醇,展距12cm。展层后,用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100℃烘烤5分钟。样品液与对照品液在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图见刘训红等《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414页.图312-1)

加工炮制:炒酸枣仁 取净枣仁,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种子含酸枣仁皂甙A(Jujuboside A)、酸枣仁皂甙B11,4],水解得酸枣仁甙元(Jujubogennin),加酸水解得爱倍林内酯(Ebelinlactone)[1],白桦脂酸[2]、白桦酯醇[2,3],脂肪油约32%,蛋白质,甾醇,挥发油[2],当药黄素(Swertisin),美洲茶酸(Ceanothic acid),麦珠子酸(Alphitolic acid),胡萝卜甙[3],阿魏酸(Ferulic acid),刺枣素(Spinosin),酸枣仁黄酮甙(Zivulgarin)(1)[4],cGMP样活性物质[5,6],及多种氨基酸[7],微量元素[8,9]

附 茎皮含鞣质[2]

参考文献

[1] Phytochemistry 1974;13:2829。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63。
[3] 植物学报 1986;28(5):517。
[4] 药学学报 1987;22(2):114。
[5] Phytochemistry 1980;19(2):2791。
[6] Chem Pharm Bull 1982;30(3):1081。
[7]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88;9(1):62。
[8] 微量元素 1988;(1):52。
[9] 河北中医 1989;11(4):43。

本文标签:酸枣仁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石上开花
下一篇:白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