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2:06:23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大蓟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异名:虎蓟(《本草经集注》),刺蓟(《日华子本草》),鸡项草(《本草图经》),鸡脚刺(《滇南本草》),野红花(《纲目》),恶鸡婆(《草木便方》),大牛喳口、山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福建民间草药》),牛口刺(《浙江中药手册》),驴扎嘴、马刺刺(《山西中药志》),马刺草(《中药材手册》),土红花(《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菊科蓟属植物蓟的全草或根。蓟属全世界250~300种,中国有50余种。
原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DC.,又名山萝卜(山东),大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地萝卜(广西)
历史:大小蓟始载于《别录》,列为中品,至《植物名实图考》才分列大蓟和小蓟,考历代本草记载大蓟,原植物并非一种。《纲目》大蓟图及《植物名实图考》大蓟图(五)与蓟相似,而《救荒本草》的大蓟图与飞廉(ndrduus crispus L.)相似以至目前民间商品药材,在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地尚有以刺儿菜作大蓟用;云南以同属植物青刺蓟(Cirsium chlorolepis Petrak)的根作大蓟用;陕西、甘肃、青海等地以飞廉全草作大蓟用;山东还以蝟菊[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Trautv.)Kitag.et Kitam.]全草作大蓟用。《中国药典》1977、1985、1990年版收载大蓟,原植物均为蓟。
形态:多年生草本,具纺锤状宿根。茎直立,高50~100cm,有分枝,被灰黄色膜质长毛。基生叶有柄,叶片长圆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15~30cm,宽5~8cm;中部叶无柄,基部抱茎,叶片羽状深裂,边缘具刺,表面绿色,被疏膜质长毛,背面脉上有长毛;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单生,总苞下常有退化的叶1~2枚;总苞长1.5~2cm,宽2.5~4cm,有蛛丝状毛,总苞片多层,线状披针形,外层较小,顶端有短刺,最内层的较长,无刺;花紫红色,长1.5~2cm。瘦果长椭圆形,稍扁,长约4mm,冠毛羽毛状,暗灰色,比花冠稍短。花果期4~11月。(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2页.图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400~2100m的山坡、林中、林缘、灌丛、草地、荒地、田间、路旁或溪边。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生药栽培:宜在温暖湿润气候的地区和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而湿润的壤土上生长。用种子繁殖,秋播或春播,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深2~3cm,直播。播时,需将种子拌入草木灰或细土后点播,每亩用种量500g。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逐次间苗,每穴留苗1~2株,并用人畜粪水追施1次,越冬前宜用堆肥或草木灰穴施。
采集:全草于夏、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晒干,以秋季采者为佳;根于8~10月采挖,除去泥土、残茎,洗净晒干。药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鉴别
性状:地上部分长约1m。茎圆柱形,上部分枝,直径0.5~1.5mm,表面褐色或绿褐色,有数条纵棱,密生灰白色毛;质松脆,断面黄白色,髓部白色,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黄白色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圆球形或椭圆形,总苞桔黄色,苞片披针形,4~6层,表面微带紫黑色,管状花多脱落,冠毛羽状,黄白色。气微,味淡。以色绿、叶多、无杂质者为佳。
根长纺锤形,稍弯曲,长5~15cm,直径2~10mm。表面暗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粗糙,皮部薄,棕褐色,有细小裂隙,木部类白色。气特异,味微苦涩。以粗壮、无须根、芦头者为佳。
显微 叶的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非腺毛4~18细胞,顶端细胞细长而扭曲,直径约7μm,壁具交错的角质纹理。 粉末:棕绿色,气微,味淡。 ①多细胞非腺毛极长,完整者4~30余细胞,顶端1~2或数个细胞甚细长,皱缩扭曲,粗细悬殊,直径17~182μm壁厚3~14μm,有的细胞含黄棕色物。 ②单细胞非腺毛(冠毛)长短不一,先端尖或稍钝圆,直径约至17μm。 ③叶片碎片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呈类多角形,垂周壁稍增厚或略呈连珠状;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都有微细的角质纹理;并有气孔及毛茸;气孔长圆形,直径28~36μm,副卫细胞3~5个,不定式或不等式;表皮及叶肉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结晶。 ④草酸钙结晶黄绿色,呈针簇状或扇形,直径3~18μm。 ⑤苞片下表皮 表面观,细胞呈条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斜纹孔,其间散列黄色厚壁细胞(短硬毛),表面观呈类卵圆形,直径28~35μm,长40~18μm,壁厚8~15μm微木化或木化,层纹明显,胞腔小,有的含棕黄色物。 ⑥苞片上表皮细胞细长,直径8~15μm,壁厚2~3μm,有的含棕黄色物。 ⑦内果皮石细胞成片或单个散在,呈菱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稍偏弯,大多一端较宽平,另端斜尖,直径14~58μm,长38~144μm,壁厚3~14μm,少数可见孔沟,有的含细小方晶。另可见果皮薄壁细胞、外果皮表皮细胞、纤维等。(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342)
理化:取样品根粉末2g,加浓氨水8~10滴湿润后,加氯仿5ml冷浸过液,再于50℃水浴上湿浸4~6小时,滤过,滤液蒸干,加氯仿0.2ml溶解,点于硅胶G-0.5%CMC板上,单向展开2次,第1次以氯仿-甲醇(10:0.8)为展开剂,氨蒸气饱和下展开,展距10cm,取出凉干,放置约10分钟,第2次以氯仿-甲醇(3:1)为展开剂,展距5cm,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生物碱显橘红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491)
加工炮制:①切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段(全草)或切薄片(根部),干燥。 ②大蓟炭 取大蓟段或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洒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
此外,尚有炒制、醋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根含挥发油,成分有单紫杉烯(Aplotaxene)、二氢单紫杉烯、四氢单紫杉烯、六氢单紫杉烯[1]、乙酸蒲公英甾醇酯、α、β-香树脂醇乙酸酯、豆甾醇,β-谷甾醇[2]。
新鲜叶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3]。
[1] Phytochemistry 1983;22(4):1030 。
[2] 医学中央杂志(日) 1967;227:140,144 。
[3] 药学杂志(日) 1959;79(1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