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2:04:30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樟脑
名称出处:《品汇精要》
概况异名:韶脑(《神效方》),潮脑(《品汇精要》),脑子(《本经逢原》),油脑、树脑(《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为樟科樟属植物樟的枝、叶和树皮的提取物挥发油。
原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
余项参见“樟木”条。
生药制法:一般在9~12月砍伐老树,取其树根、树干、树枝、锯劈成碎片(树叶亦可用),置蒸馏器中进行蒸馏,樟木中含有的樟脑及挥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却后,即得粗制樟脑。粗制樟脑再经升华精制,即得精制樟脑粉。将此樟脑粉放入模型中压榨,制成透明的樟脑块。本品的生长50年以上的老树,产量最高;幼嫩枝叶产量低。
药材主产于台湾、贵州、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此外,广东、浙江、安徽、云南、湖南等地亦产。以台湾产量最大,质量亦佳,称为“台冰”。
鉴别:纯品为雪白的结晶性粉末,或无色透明的硬块。粗制品略带黄色,有光亮。在常温中容易挥发,点火后能发出多烟而有光的火焰,气芳香浓烈刺鼻。味初辛辣,后清凉。
以洁白、纯净、透明、干爽无杂质者为佳。
贮藏:置密闭瓷器中,放干燥处。
化学性质各部分均含挥发油,树干及根达3%~5%,枝,叶含0.6%~2%,树皮含0.8%~2%。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可高达30%~50%),其他成分为:桉油精、黄樟醚、蒎烯、莰烯、二戌烯、α-松油醇、香芹酚(Carvacrol)、丁香烯(石竹烯,Caryophyllene)、甜没药烯(Bisabolene)、α-樟脑烯(α-Camphorene)、薁(Azulene)、水芹烯、丁香酚、樟脑醇(Campherenol)、樟脑酮(Campherenone)、毕澄茄烯(Cadinene)、依兰烯(Vlangene)、榄香烯(Elemene)、葎草烯(Humulene)、芹子烯(Selinene)、橙花叔醇(Nerolidol)、香附酮(Cyperone)等。木材尚含C16~25正烷烃、C17~23异烷烃、C16,C20.22.24,26,28烷醇(其中C26烷醇约占50%)、β-谷甾醇(β-Sitosterol)、多元醇、酮醇等。树皮中还检出丙酸(Propionic acid)、丁酸(Butyric acid)、戊酸(Valeric acid)、己酸(Caproic acid)、辛酸(Caprylic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等。种子含脂肪油,饱和脂肪酸占93%[1]。
另含生物碱香樟碱(Cinnamolauine)(1)、去甲香樟碱(Norcinnamolaurine)[2]。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册.1988:80。
[2] Heterocycles 1987;2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