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薏苡仁

更新时间:2023-02-02 21:38:08作者:百科

薏苡仁

概况

异名:薏米(《药品化义》),苡米(《本草求原》),芭实(《纲目》),川谷、回回米(《救荒本草》),感米(《千金·食治》),薏仁(《本草新编》)。

基源:为禾本科薏苡属植物薏米及薏米的颖果。薏苡属全世界有10余种,中国约有5种,入药有2种。

原植物:薏米Coix chinensis Tod.[Coix ma-yuen Roman.;Coix lacrvrn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和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历史:薏苡始载于《本经》列入上品。中国历代本草均有收录。李时珍《纲目》云:“薏苡,人多种之,二、三月宿根自生,叶如初生芭茅,五、六月抽茎开花结实有二种,一种粘牙者,尖而壳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优势粥饭及磨面食,亦可用来酿酒。”李时珍所述此种的特征符合“薏米”的特征。

形态:秆高1~1.6m,有6~10节,多分枝。叶片宽大开展,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总苞椭圆形,先端成颈状之喙,并具一斜口,基部短收缩,长8~12mm,宽4~7mm,有纵长直条纹,质地较薄,揉搓和指压可破,暗褐色或浅棕褐色。颖果大,长圆形,长5~8mm,宽4~6mm,厚3~4mm。花果期7~12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0卷.第2分册.图版73: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潮湿地区。中国东南部常见栽培或逸生。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也有。

生药

栽培:薏苡为湿生性作物,适当性较强。宜温暖湿润气候,需在肥沃潮湿的粘质壤土中种植。用种子繁殖,早播于3~4月,晚播于6月上旬。播前先将颖果用凉水浸湿,再用60~65℃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装于蒲包内,压沉于5%的生石灰水中,浸种48小时以上,保持水面形成油状薄膜,可防治黑穗病,且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浸后以清水淘净,即可播种。点播行株距40mm左右,每穴播种4~5粒,每亩用种量3~4kg。也可按行距40~50cm开沟条播。深约3cm,以盖没种子为度。幼苗长有5~6片真叶时间苗。点播每穴留苗2~3株;条播13~18cm株距定苗。在幼苗分蘖和拔节时,结合中耕除草,分别用稀薄人畜粪水追肥;抽穗期再追肥一次。开花期间用2%过磷酸钙液进行根外追肥。生长期中注意水分管理,抽穗前后应勤灌、灌足水。保持田间有3~5cm水,是高产稳定的关键。病害有黑穗病,主要以种子处理(见前)和轮作;发现病叶、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虫害主要有玉米暝,在卵块孵化时用杀暝松50%乳油800~1000倍液喷射。

采集:南方8~9月,北方9~10月,当果实呈褐色大部成熟后,选择晴天割取全株,晒干,并在场院放置3~4天后,用脱壳机或碾子除去外壳后及种皮,去净杂质,收集种仁。药材主产于福建、江苏、河北、辽宁。

鉴别

性状:种仁呈广卵形或椭圆形,长4~8mm,宽3~6mm,顶端钝圆,基部略宽而微凹,内有棕黑色半环状痕及淡棕色点状种脐。表面乳白色,平滑,偶有残留的淡棕色种皮;背面圆凸,腹面有一纵沟,宽约2mm,沟内常留有浅棕色种皮。质坚硬,断面平坦,富粉质。气微,味淡,微甜。以粒大充实,色白,身干,无破碎者为佳。

显微 粉末黄白色: ①淀粉粒极多,聚集成团,为粉末主体。单粒圆多角形、类球形或卵形,直径2~20μm,脐点三叉状、人字状、星状或短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少见,由2~3分粒组成。淀粉粒遇碘液显橙黄色,少数颗粒显蓝紫色。 ②内胚乳细胞无色。呈类多角形,壁菲薄,稍弯曲,腹腔内充满淀粉粒。 ③果皮表皮细胞黄棕色。狭长,壁薄,垂周壁微波状弯曲。 ④果皮中层细胞黄棕色。呈不规则长方形,稍弯曲,壁菲薄,有不规则形细胞间隙,似海绵组织状。(图见徐国钧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83页.图285)

加工炮制:炒苡仁 取薏苡仁,大小分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色鼓起,取出放凉。 麸炒苡仁 取麸皮,撒在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净薏苡仁,炒至表面黄色鼓起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薏苡仁100kg,用麸皮10kg。 土炒苡仁 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用文火炒热,放入净薏苡仁,拌炒至挂上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薏苡仁100kg,用伏龙肝粉20k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薏苡仁含薏苡仁酯(Coixenolide)(1)[1~3],含量约为0.25%[4],薏苡多糖(Coixan)A、B、C[5],酸性多糖CA-1、CA-2、中性葡聚糖1~7、水溶性多糖[6,7],阿魏酰豆甾醇(Feruloyl stigmasterol)、阿魏酰菜子甾醇(Feruloyl campesterol)[8],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9],少量二酰二醇的脂类[10],脂类化合物[11~13],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镁、铁、锌、锰等元素[1415],维生素B1、B2[16]

此外,有文献认为薏苡种子中几乎不含薏苡素(薏苡内酯,Coixol,6-Methyl-2-benzoxazolinone),而在根及茎中存在;又有人认为薏苡仁酯(coixenolide)是某种菌污染后,由2,3一丁二醇和脂肪酸反应而成,有待实验证实[8]

薏苡根(日本栽培品)中含有苏式,赤式-7,8-二羟基二氢丁香甙元(threo,erythro-1-C-Syringyl-glycerol)*(2);木脂素类化合物:4-酮松脂醇(4-Ketopinoresinol)[17];薏苡素及多种苯并噁嗪酮类(Benzoxazinones)化合物及其甙[18]

注:有的文献[15,19,20]命名为“苏式、赤式-1-C-丁香甘油”,且列于薏苡仁成分下。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04。
[2]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220。
[3] Chem Pharm Bull 1961;9(1):43。
[4] CA 1977;87:130483s [5] Planta Med 1986;(1):64。
[6] Phytochemistry 1987;26(12):3269。
[7] Phytochemistry 1986;25(1):129。
[8]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9;11(3):147。
[9] Phytochemistry 1972,11(3):1192。
[10] CA 1994;86:144495g。
[11] CA 1985;103:119997r。
[12] CA 1987;107:235135g。
[13] Agric Biol Chem 1985;49(7):1985。
[14] 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环境营养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
[15] 中成药 1990;12(12):38。
[1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6;8(1):54。
[17] Phytochemistry 1989,28(3):54。
[18] phytochemistry 1985,24(12):2959。
[19] 阴健.现代中药研究与临床应用(2).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388。
[20] 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823。

本文标签:薏苡仁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竹衣
下一篇:荚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