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接骨木

更新时间:2023-02-02 21:22:08作者:百科

接骨木

概况

异名:木蒴藋(《唐本草》),接骨草(《履巉岩本草》),续骨木(《纲目》),扦扦活(《本经逢原》),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活(汪连仕《采药书》),铁骨散(《植物名实图考》),接骨丹(《草木便方》),七叶金、透骨草(《福建民间草药》),接骨风(《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接骨木和毛接骨木的茎枝。

原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和毛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var.miquelii(Nakai)Y.C.Tang(S.buergeriana Bl.var.miquelii Nakai)

形态:接骨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m;老枝有皮孔,髓心淡黄棕色。叶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7(-11),椭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5~12cm,顶端尖至渐尖,基部常不对称,边缘有锯齿,揉碎后有臭味。圆锥花序顶生,长达7cm,花序轴及各级分枝均无毛;花小,白色至淡黄色;萼筒杯状,长约1mm,萼齿三角状披针形,稍短于萼筒;花冠幅状,裂片5,长约2mm;雄蕊5,约与花冠等长。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3~5mm,黑紫色或红色;核2~3颗,卵形至椭圆形,长2.5~3.5mm,略有皱纹。花期4~5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21页.图6056)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下、灌丛或平原路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至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毛接骨木与接骨木的主要区别为:羽状复叶有小叶片1~3对,小叶片主脉及侧脉基部被明显的黄白色长硬毛,小叶柄、叶轴及幼枝亦被长硬毛。花序轴除被短柔毛外还夹杂长硬毛。(图见《东北草本植物图志》.498页)生于海拔1000~1400m的松林和桦木林中及山顶岩缝、林缘等处。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内蒙古。

生药

栽培: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为好。用扦插育苗繁殖,在春季发芽返青前,选健壮无病虫害枝条,剪成20~25cm长的插条,每个有3~5个芽节,两端的芽节与剪口留有一定距离。然后以行距20cm开深16~20cm条沟,每隔6~8cm放置插条1根,插条上端芽节应露出地面,覆土压紧后再盖细土,保持畦面平整。插后,注意浇水,苗高15cm时进行中耕除草和适量追肥。扦插苗的当年冬季或次年早春移栽,按行株距2×2m穴栽,深20~25cm,每穴栽1株,填土压紧,再盖土使之稍高于地面。定植后2~3年内,注意中耕除草与肥水管理。

采集: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晒干,或切片后晒干。

鉴别:多加工为斜向横切的薄片,呈长椭圆形,长2~6cm,厚约3mm,皮部完整或剥落,外表面绿褐色,有纵行条纹及棕黑点状突起的皮孔;木部黄白色,年轮呈环状,极明显,且有细密的白色髓线,向外射出,质地细致;髓部通常褐色,完整或枯心成空洞,海绵状,容易开裂。质轻,气味均弱。以片完整、黄白色,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性质

含α-香树脂素、印楝素(Nimb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乌苏酸(Ursolic acid)、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葫芦素(Cucurbitacin)。

另参考“蒴藋”条。

参考文献

CA 1969;71:28933w(J Pharmacol 1969;6(1):67)。

本文标签:接骨木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槾桔
下一篇:裸茎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