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水浒》读后感6篇900、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7 03:51:19作者:百科知识库

《水浒》读后感6篇900、1000字

本文包括读《水浒》有感、水浒传读后感(947字)、水浒1000字读后感悟(955字)、水浒传读书笔记(971字)、《水浒传》读后感(977字)等900字、10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6篇,供您参阅。

水浒传读后感_947字

水浒英雄的忠与义

在这个暑假里我拜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此书写的是北宋徽宗时期,高俅。蔡京。童贯这些朝廷奸佞大臣,中饱私囊、结党祸国,以致百姓民不聊生、仁人志士报国无门、忠臣良将惨遭迫害,招致宋江为首的民间百姓和朝廷良将揭竿起义,以梁山为依靠,除贪官、反压迫、替百姓除害,被招安后又为北宋王朝驱除来犯辽兵,继而平定田虎、王庆和方腊的叛乱后,梁山一百单八将伤亡过半,仍然遭到朝廷奸臣的谋害。最后被立碑纪念,歌功颂德,流传百世的英雄故事。

通过观看名著,我感受到了梁山好汉的忠勇、忠义、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那股现代人少有的豪侠之气。如鲁提辖相助金老汉,不惧恶霸镇关西,挺身相向,仗义疏财。林冲以礼相待却招致家破人亡的无妄之灾,无奈之下手刃恶人,逼上梁山。张顺为了敌我双方军士百姓不受战乱之苦,独人独舟给方腊军送和谈书信,被敌军守城士兵乱箭攒死在涌金门上的惨烈。李逵为了圆一个义字,不惜以死相伴哥哥宋江。这些英雄的所作所为也验证了他们之所以被后人称颂的原因,和历代民众一样,我由心而生的也是敬重!

然而,通过此书,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不和谐。既然那么多的忠勇之士,怎么会被那么几个高俅之辈陷害的如此凄惨,是什么原因让高俅蔡京这种人一手遮天,来操纵大宋朝黎民百姓的生死呢?要想明白此中缘由,可能就需要不断学习,汲取知识才能懂得吧。

有感而发,结合现在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近的亲亲之谊似乎越来越少,尽管也有少数类似见义勇为的事情,但是漠然的人和事还是会发生。可能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信任,却多了猜疑,更不会有像鲁提辖那样的帮衬和资助。我们应该延续和发扬的是梁山好汉们忠义爱国,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精神。

水浒英雄们的事迹之所以能被人们广为传颂,不仅仅是他们的劫富济贫惩恶扬善,也不是他们聚义梁山,替天行道之举,而是他们轻生死,重大义,为民族和国家放弃个人恩怨,保家卫国,为国效力的民族精神。当民族危亡,山河破碎,哪里还有我们的小家和幸福的生活呢?

从中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的国家,环境,生活都是那么优越,人民军队是那么威武雄壮,作为学生的我们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丰富头脑,努力向上,未来是光明无限的,从小做起,爱自己,爱家人,爱祖国,做一个身心健康,精神富有的有用的中国人!

成语无妄之灾:无妄之灾[wú wàng zhī zāi],意指“无妄之灾”之“无”,典源作“无”。无,古“无”字。古时一人把牛系在路上,却被路人牵走,而使当地人平白受到怀疑和搜捕。比喻意外的灾祸。语本《易经·无妄卦》。[源]《易经·无妄卦》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典故]无,古“无”字。无妄,是《易经》卦名。卦象是下震()上乾()。六三的爻辞说:“无妄之灾。”意思是不妄为却无故招致灾祸,这就像是有人把牛系在路上,却被路过的人牵走,而使同邑的人平白受到怀疑和搜捕。後来“无妄之灾”被用来比喻意外的灾祸。如汉人王充《论衡·卷一五·明雩》:“无妄之灾,百民不知,必归於主。”百姓因为不明究里,往往将意外的灾祸归究於为政者。

成语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如: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又如:有个公道大王牛皋,聚众在此山中,称孤道寡,替天行道。——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五回

水浒1000字读后感悟_955字

《水浒传》不单有生动的情节,还有丰富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的文学语言。除此之外,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耶显示了人物复杂的性格,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之中。

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为梁山泊领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动,关系着整个梁山事业的兴衰和存亡。他虽为官府中人,却又喜欢结交江湖上好汉,对下层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济人贫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时雨”的美名。这样的一种特殊经历,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要作个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触中,使他较多地了解下层人民的苦难和愿望,又成为仗义扶危、同情劳动人民对官府的反抗行为的人物。

在这昏暗迂腐,官官相护的年代,无数好汉被处处欺压。但乱世出英雄,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他们义聚梁山泊,汇成了一股连朝廷也不敢忽视的势力。在一次次征战中,他们为了义,救出兄弟,杀除贪官,却也冲为了朝廷眼中的最大贼。在几经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让他们四处奔波扫平其他势力,但结果却是,在百经沙场后散的散,死的死,就如同一部戏完结后的惨淡收幕。

他们是天上108颗星,来到人间替天行道。他们豪气冲天,为了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宋江的带领下,他们打倒贪官污吏,济世救民,颠覆了我们心中所谓的“义”。何为真正的义,谁也说不清。但他们却说明了一点善、正即义,民心所向即义。他们用自己的义,反对朝廷的腐败。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起义军的政治主张,虽然说得不十分明确,却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联系到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它所表现的梁山泊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有力地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它描写的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尽管讲忠义,打外敌,平内乱,还是不见容于当权执政者,还是落得悲惨的结局,也深刻地传达了一种历史教训。

成语赴汤蹈火:赴汤蹈火[fù tāng dào huǒ],意指甘愿奔投至烈火沸水当中。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语本《汉书·卷四九·爰盎鼂错传·鼂错》。[源]《汉书·卷四九·爰盎鼂错传·鼂错》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於边,输者偾於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後以尝有市籍者,又後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後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怨,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後不得一算之复,天下明知祸烈及己也。陈胜行戍,至於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傅子》(据《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刘表》裴松之注引)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嵩对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佑,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典故]鼂错(西元前200~前154)为西汉颍川(地约当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时,奉命记录和整理已失传的《尚书》,後屡屡升迁,调任为太子家令。由於他学识丰富,被人称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几乎没有不接受的。後来他倡议削诸侯封地,让各诸侯王怀恨在心,当景帝果真采用其议,削夺诸侯王封地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便举兵叛变,要求皇帝诛杀鼂错,形成西汉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内乱,於是答应诸侯王的要求,牺牲了鼂错。鼂错虽然含怨而终,但他所提出的种种建议,对景帝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例如他曾对边塞的守备提出建议,主张应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将士保卫疆土,他说:“对於能固守城池及战胜敌人者,要给予爵位以示奖赏;对於能攻陷敌方城池者,要赠予所得的财货以增加他的财富与权势。唯有如此,才能使将士们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不顾生死的为国效忠。”後来“赴汤蹈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但也有学者以为,“赴汤蹈火”一语应源自《傅子》。据载,东汉末年豪强四起,刘表占领了荆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韩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虚实。韩嵩对刘表说:“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会坚守节操,为达使命而不顾艰难危险。这里的“赴汤蹈火”,意思同样是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与〈鼂错传〉中的“赴汤火”并无差别。

成语官逼民反: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亦说不完。”又如:“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想望的。——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水浒1000字读后感悟_962字

我读了《水浒传》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冲。比较喜欢的是武松,很讨厌是高俅。高俅天生就喜欢踢球,看到球就忍不住踢一脚。立刻传到了皇帝身边,皇帝还和高俅相约踢球呢!

有一天,林冲被洪太尉给抓起来了。便去坐牢,不知谁把林冲救了回来。他们去闯庄园,还没有等好汉们回来。宋江和小战士们去打仗了。

很多士兵都受伤了,幸亏林冲和花荣赶来了,把庄园里的人吓跑了。宋江打了败仗,感到特别沮丧,大家劝告他下次一定要赢。

第二次,他们冲进了庄园,他们打啊打,还是没有分出获胜,宋江感到很丢脸,丢到了极点。

梁山泊的好汉们正在拼命的想办法,吴用想出了一个办法,首先他们吧庄园粮食烧了,大伙儿又是灭火又是打仗,顾不下去了,搞得庄园里的人纷纷逃跑,他们赢了!

后来,高俅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宋江,宋江一读信,觉得非常高兴,但是其他好汉却不想去。

到了那里,才知道高俅写的是骗人的一封信,想杀死宋江,花荣立刻把弓箭拿了出来,射准了一个钦差大臣,见钦差大臣死了,他们立刻逃回了城里。

令人讨厌的高俅实在气愤,派了好几个船在河岸上作战,别小看梁山泊的好汉,他们早想好了办法,派了好几个潜水员把一个一个的小船用刀子刺开,船慢慢的沉了下去。

高俅再次进攻梁山泊,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早已准备好了,他们点燃火,到处都是火,高俅吓得立刻骑马飞快的走了。

最后,梁山泊的好汉们一个一个的死去了,鲁智深在战斗中牺牲了。武松失去了一条胳膊,他喝酒超厉害,整整喝了18碗酒,依旧没有醉。只有宋江、李逵、卢俊义在战斗中没有死去,林冲、花荣,等其他勇士都牺牲了。

皇帝实在是喜欢宋江,但高俅依旧恨宋江、卢俊义,决定除掉卢俊义、宋江,他在卢俊义饭菜里面下了毒药,把卢俊义害死了,又在宋江的酒里下了毒药,几杯酒灌下了宋江的肚子里,他看到李逵来了,就请他一起喝,谁知,那个酒里面有毒,结果两人就这样被毒死了。

一天夜里,花荣和吴用梦见宋江和李逵被高俅给毒死了,就立刻赶了过去,没想到梦尽然变成现实,他们痛苦地哭了起来,谁会知道一百零八个好汉的结局竟然是令人这样悲伤!

皇帝命令道在梁山泊建筑一个庙来纪念这些死去的英雄,叫做“靖忠之庙”。

水浒传好好看啊!我觉得这一场战斗真是残忍,杀害了那么多的英雄,还有战士们,也包括林冲、鲁智深。

成语钦差大臣: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话·钦差官使》:“三品以上用钦差大臣关防,四品以下用钦差官员关防。”又如: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官轮来接,走了一夜,次早就抵埠头。——清·曾朴《孽海花》第九回

水浒传读后感_965字

读了《水浒传》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你是怎么看待《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的呢?来这里看看吧。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最新的《水浒传》读后感,希望对您能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水浒传,每个读者心中的额水浒传都不同,翻开那本厚厚的《水浒传》,静心品味,咀嚼真知,一页页的纸张带着我的灵魂在一点一滴中震撼,感动,升华……那个一个朝政腐败,对外献币气和,对内恣意,搜乱的年代,那是一个官官相护,结党营私的朝纲。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招募义军,群众起义。与官兵周旋数年,几经波折,朝廷招了安,他们为了忠义拼命扫平四方势力,只惜,这一众好汉终是战死、被俘、生离、死别……在尖锐的斗争,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们玩转天下,笑看苍生。演绎了一场兄弟情长,护国安民的绝世戏剧,结束了戏完后的惨淡收幕。在这片英勇就义的天下,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那“身事悲浮梗,功名类转蓬的林冲。”

“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的宋江。“智可张良比,才将范”的朱武……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荡起一片又一片涟漪……水浒于忠义,须臾不可离。

但忠,是为何忠?宋江的忠义一直是后人议论纷纷的。它的忠义带领着梁山泊走向了不归之路,使他们成了统治阶级的鹰犬。致使宋江忠义的理想幻灭。不可否认,这是愚忠,是盲目,不可认同的。虽说如此,还是为这位固执的好汉拍案叫好,佩服!再说那李逵,因为宋江的忠义食酒而死,却是忠心耿耿。无怨无悔。于忠,于心,也让人热泪盈眶,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直到现在,心中还在为那惨淡的结局感叹。那吴用、花荣追随了宋江,双双吊死在树上,留得清名于世。不过也罢,这结局兴许也好。情在,心在。不过是没了魁梧的躯壳。他们的魂化作这夜空中的万千星点,照射着浩然的忠义,俯视这天下。护着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兄弟情在红尘中散发无限,是没有色的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是没有墙的家。

那108位兄弟生生世世一家人。那情义,那忠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让我敬佩、仰慕、感叹……早在70年代,毛主席就说过《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本好书,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我也想去做那样一条好汉,有信仰、有胸怀的好汉!水浒,悲剧的开始,悲剧的结局,却没有悲剧的故事,处处洋溢着老百姓的梦想,是千百年来不灭的灵魂,代代相传……

成语议论纷纷: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如:语出《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又如:他俩现在越发脱离群众,每天下午跑到宝塔下谈天,群众议论纷纷。——刘绍棠《西苑草》

成语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如: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又如: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水浒传读书笔记_971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是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一首豪气凌云的反诗,将我禁锢在忠义的王国。屹立于梁山之巅,仰望宇宙间的108颗星辰,闭上双眼,仰首尘埃……

翻开那本厚厚的《水浒传》,静心品味,咀嚼真知,一页页的纸张带着我的灵魂在一点一滴中震撼,感动,升华……

那个一个朝政腐败,对外献币气和,对内恣意,搜乱的年代,那是一个官官相护,结党营私的朝纲。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招募义军,群众起义。与官兵周旋数年,几经波折,朝廷招了安,他们为了忠义拼命扫平四方势力,只惜,这一众好汉终是战死、被俘、生离、死别……

在尖锐的斗争,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们玩转天下,笑看苍生。演绎了一场兄弟情长,护国安民的绝世戏剧,结束了戏完后的惨淡收幕。

在这片英勇就义的天下,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那“身事悲浮梗,功名类转蓬的林冲。”“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的宋江。“智可张良比,才将范”的朱武……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荡起一片又一片涟漪……

水浒于忠义,须臾不可离。但忠,是为何忠?宋江的忠义一直是后人议论纷纷的。它的忠义带领着梁山泊走向了不归之路,使他们成了统治阶级的鹰犬。致使宋江忠义的理想幻灭。不可否认,这是愚忠,是盲目,不可认同的。虽说如此,还是为这位固执的好汉拍案叫好,佩服!再说那李逵,因为宋江的忠义食酒而死,却是忠心耿耿。无怨无悔。于忠,于心,也让人热泪盈眶,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直到现在,心中还在为那惨淡的结局感叹。那吴用、花荣追随了宋江,双双吊死在树上,留得清名于世。不过也罢,这结局兴许也好。情在,心在。不过是没了魁梧的躯壳。他们的魂化作这夜空中的万千星点,照射着浩然的忠义,俯视这天下。护着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

兄弟情在红尘中散发无限,是没有色的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是没有墙的家,那108位兄弟生生世世一家人。

那情义,那忠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让我敬佩、仰慕、感叹……

早在70年代,毛主席就说过《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本好书,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我也想去做那样一条好汉,有信仰、有胸怀的好汉!水浒,悲剧的开始,悲剧的结局,却没有悲剧的故事,处处洋溢着老百姓的梦想,是千百年来不灭的灵魂,代代相传……

成语生生世世: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如:《南史·王敬则传》:“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又如:我生生世世忘不了这一刻的感觉。——瞿秋白《赤都心史》

成语忠心耿耿: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又如:卢永祥见一个忠心耿耿的陈乐山忽然变了样子,还不晓是何缘故,十分诧异。——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八回

《水浒传》读后感_977字

《水浒传》读后感

陈雨宵

《水浒传》不单 有 生动的情节,还有丰富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的文学语言。除此之外,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作者所 塑造的人物形象 往往耶显示了人物 复杂的性格,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之中。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为梁山泊领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动,关系着整个梁山事业的兴衰和存亡。他虽为官府中人,却又喜欢结交江湖上好汉,对下层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济人贫苦,急 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时雨”的美名。这样的一种特殊经历,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要作个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触中,使他较多地了解下层人民的苦难和愿望,又成为仗义扶危、同情劳动人民对官府的反抗行为的人物。在这昏暗迂腐,官官相护的年代,无数好汉被处处欺压。但乱世出英雄,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他们义聚梁山泊,汇成了一股连朝廷也不敢忽视的势力。

在一次次征战中,他们为了义,救出兄弟,杀除贪官,却也冲为了朝廷眼中的最大贼。在几经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让他们四处奔波扫平其他势力,但结果却是,在百经沙场后散的散,死的死,就如同一部戏完结后的惨淡收幕。

他们是天上108 颗 星,来到人间替天行道。他们豪气冲天,为了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宋江的带领下,他们打倒贪官污吏,济世救民,颠覆了我们心中所谓的“义”。何为真正的义,谁也说不清。但他们却说明了一点善、正即义,民心所向即义。他们用自己的义,反对朝廷的腐败。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起义军的政治主张,虽然说得不十分明确,却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联系到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它所表现的梁山泊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有力地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它描写的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尽管讲忠义,打外敌,平内乱,还是不见容于当权执政者,还是落得悲惨的结局,也深刻地传达了一种历史教训。

成语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的官吏。如: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一应贪官污吏,准许先斩后闻。”又如:如有真正贪官污吏,破戒和尚,秽行道士,方许下击。——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七回

成语贪赃枉法:贪赃枉法[tān zāng wǎng fǎ],意指指贪污受贿,破坏法纪。语或本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源]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据《元曲选》引)老夫范仲淹,自从刘衙内保举他两个孩儿去陈州开仓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奉圣人的命,着老夫再差一员正直的去陈州,结断此一桩公事,就敕赐势剑金牌,先斩後闻。[典故]“贪赃枉法”原作“贪赃坏法”。赃,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财物。“贪赃枉法”表示为了贪图非分之财,而做出违法犯纪之事。过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为了收受贿赂,而破坏法律。古代的官员是社会上少数拥有地位和权力的人,如果他们品行不端,贪图不义之财,滥用国家给予他们的权力,自然会对百姓造成极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便是指刘衙内的两个儿子去陈州粜米,却贪图贿赂,中饱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为,丝毫没有尽到身为官员的责任。“贪赃枉法”後来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贪污受贿,破坏法纪。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水浒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