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孙悟空》读后感6篇600、700、900、11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7 03:45:42作者:百科知识库

《孙悟空》读后感6篇600、700、900、1100字

本文包含读《孙悟空》有感、孙悟空读后感(640字)、读《唐僧为什么可以领导孙悟空》有感(660字)、为孙悟空喝彩——读《西游记》有感(668字)、关于孙悟空的读后感(673字)、西游记孙悟空读后感(908字)、让人喜爱让人怜的英雄——孙悟空(1132字)等600字、700字、900字、11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作文6篇,供您参阅。

孙悟空读后感_640字

在快乐的寒假里,我读完了一本原着版《西游记》。这本书与普通的西游记大不相同,书中有大量文言文,如果语文差一些还真难看懂哩!可是,虽然有文言文,读起来却饶有兴趣,妙趣横生,使我百看不厌。

话说公元前汉武帝年间,美猴王在花果山出世,号称“齐天大圣”在那里称王称霸,喜得金箍棒之后造反天庭,大闹天宫,却被如来佛祖镇于五行山之下,苦苦等待了五百个春秋岁月,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被取经人唐三藏法师释放,并收为徒弟,还取了一个诨名叫行者。于是,孙悟空跟着唐僧和后来被收的几个师弟一路上向西天进发取经。孙行者不负重望,一路降妖除魔,保护唐僧。最终,唐僧靠孙行者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凶狠无比,沙和尚的誓死保护和白龙马的日行千里而个个修成正果,肉身成佛。

在《西游记》的人物中,你们猜猜我最喜欢哪位英雄豪杰呢?大家一定猜到我最喜欢谁了,yes!百分之百是悟空孙行者!因为他有七十二套变化之术和一根变化万千的如意金箍棒,但更重要的孙悟空有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不但本领高超,最重要的还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你说我能不喜欢孙行者吗?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个磨难,又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有时在学习上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所以我也要把每件事从头做到尾,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成语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如:《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又如: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不屈不挠,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十九回

成语虎头蛇尾:虎头蛇尾[hǔ tóu shé wěi],意指虎头形大,蛇尾体小。做事起初声势浩大,後来却无声息。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语或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源]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着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典故]“虎头蛇尾”是指虎头形大,蛇尾体小。就是做事情起初声势浩大,後来却无声息而马马虎虎的意思。元代康进之所着的《李逵负荆》这出戏剧,内容是写梁山泊好汉李逵,误会宋江和鲁智深强抢酒店老板的女儿,经过酒店老板的指认,知道自己弄错了,就负荆上山请罪,并且捉到两个冒名作歹的恶人,将功赎罪。典源这里节录的内容是写李逵回到山上,怒气冲冲的向宋江、鲁智深质问的情节。他骂道:“你们的行为卑鄙,心肠狠毒,做的时候声势浩大,人尽皆知,现在却不敢承认,虎头蛇尾。不是我事外再生事端,也不是找你们麻烦,谁要你们强夺别人的女儿事情被我知道了。”後来“虎头蛇尾”可能就是出自此处,被用来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或亦用来比喻文章开始写得很好,结尾极差。

读《唐僧为什么可以领导孙悟空》有感_660字

今天,我怀着一个好心情,去报刊亭买了一期最新的《读者》。

翻开读者的目录,一篇篇好的文章题目映入了我的眼帘。但我对读者的一些高深文章保留着一点神秘感。我还只是一名初一的中学生啊!不经意间,我翻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唐僧为什么可以领导孙悟空》作者是mi的董事长雷军。说实话我看到这个题目也是我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唐僧这么无能却还能当领袖?领导孙悟空这样的刀枪不入的角色?但是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许多。

文章先讲了读者的疑惑:为什么唐僧能当BOSS?原因是唐僧有很多领袖的优点。例如:他有一颗仁慈之心。孙悟空则用火眼金睛打死妖怪。如果一个领导没有仁慈之心,那么他手下的员工每天就会烦恼,抱怨自己的领导。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仁慈之心的话,天天拿着一堆作业给学生们写的话,学生不得怨恨学校吗?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的话,也未必会成功。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初三的学生们都比体育老师还健壮,还高大。那么竟然如此,为什么学生不去当体育老师呢?如果这样的话,成绩绝对不及格。因为之所以能当领袖,就是经得起一番考验,才能成就经典的。再比如说:唐僧是一个欣赏本事的人,能够包容万物的缺点。这样才能找三个徒弟保护。如果唐僧是一个神一样的男人的话,就没人去保护他。最后一个唐僧有崇高的信念。唐僧在崇高的信念面前,才会有着类似于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的信念。而孙悟空能力强,但没有信念,怎么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呢?

最后,在末尾。我想说一句:“正是有了唐僧这种“无能的人”,才能取到经”。从意义上,唐僧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成语刀枪不入: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如: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五百年来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城墙,毕竟还敌不过西洋的炸药。”又如:她有刀枪不入的本事。

成语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如: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又如: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炒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

为孙悟空喝彩——读《西游记》有感_668字

记不得哪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对此我深有感触。

今年寒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它主要讲了:唐僧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收了三位高徒,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读后,我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我最最敬佩的人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孙悟空本身就是个神话,他是从花果山中一块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因他穿过了花果山水帘洞,就成为了猴子们的王。然后跋山涉水,拜菩提祖师为师,不但学会了七十二变,而且学会了腾云驾雾。后来他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最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唐僧取得真经,孙悟空那种热爱自由、敢于反抗、机智、勇敢、忠诚、无私、临危不乱、充满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使我敬佩不已。

取经路上,孙悟空经受了多少磨难啊!在崇山峻岭中,他忍着唐僧的误解,在紧箍咒的疼痛中三打白骨精;在车迟国,他上刀山、下油锅,与虎精、羊精、鹿精三个“大国师”斗智斗勇;在盘丝洞,他被蜈蚣精的千只眼睛发出的万道光芒刺得晕了过去,但他依然不屈不挠,最终除掉了他们,救出了唐僧。

由孙悟空我想到了自己也是一个遇到困难不服输、不放弃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到很难的奥数题,想了很久都做不出来,于是便焦躁不安的想放弃,但当我想到孙悟空时,一股强大的力量又使我安静地坐了下来,认真地思考着,最后终于解决了。姐姐佩服地说:“你真厉害,这么难的题都能做出来,太不可思议了!”哥哥也敬佩地说:“就是!就是!”听了他们的话,我高兴地笑了,真得感谢孙悟空啊!”

成语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如:元·郑德辉《老君堂》第二折:“恨不的驾雾腾云,臂生两翅,飞出狱院。”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又如: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成语齐天大圣:指神通广大的人。如: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又如:其实是主考的车子一过了卢沟桥,就送关节的送关节,交条子的交条子,一个个齐天大圣,大圣齐天了。——清·王濬卿《冷眼观》第十七回

关于孙悟空的读后感_673字

国庆长假期间我重读了一本名著:《西游记》,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一座荒山,山上有个白骨精,她听说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就变成了一个老婆婆,走到唐僧面前,被孙悟空看穿,又挨了孙悟空一棒,老婆婆死了,而白骨精化作一缕青烟飘走了。唐僧见老婆婆被孙悟空打死了,便念起紧箍咒来,孙悟空只得假装求饶。但他凭借火眼金睛又先后识破了白骨精变成的老爷爷、少女,而一旦发现妖怪,孙悟空又毫不犹豫地打死白骨精变成的肉身,并最终使白骨精现出原形,葬身于金箍棒下。但唐僧不知三人均是白骨精所变,以为孙悟空一路害死那么多无辜的人,又念起了紧箍咒,孙悟空实在受不了了,便暂时跑回了花果山。

看完这篇故事,我从孙悟空身上首先感受到的是他的责任心:因为只有他具备看穿妖魔的能力,所以不管唐僧念不念紧箍咒,孙悟空的原则都是:见妖魔就打。即使唐僧有错怪他的时候,孙悟空还是在默默地保护着唐僧。

还有就是他执着的精神:虽然这次去东土大唐,路上千辛万苦,但孙悟空从未因为一路上的磨难有过放弃的念头,即使中途有过委屈,他也只是暂时回到花果山,一旦唐僧师徒有难,他便立刻回来出手相救。

孙悟空的这些优点让我联想到:上学期我因为生病,虽然住院三个月,但我并没有因此休学一年,而是在家自习,最后还是赶上了班级的学习进度,这不也是一种执着吗?当然,未来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会遇到更多的艰苦,但我会时时想起孙悟空那般执着的精神,在自己想松懈的时候,我会时时提醒自己,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取得长足的进步!

成语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如:元·张之翰《元日》:“千辛万苦都尝遍,只有吴淞水最甘。”又如:侨胞的金钱不是容易得到的,是由于他们胼手胝足,千辛万苦,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邹韬奋《抗战以来·热烈爱国的千万侨胞》

成语紧箍咒: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又如:反腐倡廉的紧箍咒要经常念

西游记孙悟空读后感_908字

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没有它们的哺育滋养,我们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没有它们的意味深长,我们的人生是缺憾的;没有它们的充实诱导,我们的精神是虚无的。读书,特别是文学书籍,犹如春雨哺育着大地,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夏风凉爽着世界,让我们享受着人生;如秋果挂满了枝头,叫我们精神饱满,文学名著的奥妙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塑造着我,成就着我,“雪中送炭”,无疑是我们对文学名著的真实体验!

我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博大精深,我对四大名著也情有独钟。《西游记》,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令我留恋忘返,回味无穷。但今日今时,再次拜读《西游记》,我的领悟却变了。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此时此刻我又有了新的领悟,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长时间个性受约束的日子,新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石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

成语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如: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又如:瑚之为学,博大精深,以经世自任。——《清史稿·陆世仪传》

成语潜移默化: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意指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语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典故]“潜移默化”原作“潜移暗化”。北齐时,颜之推写了一本家训,教导子孙做人处世的道理。其中有一部分写到,人在年轻之时,性格未定,时常有样学样,如果多和贤德的人在一起,性格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们的影响,可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像在兰室待久了,身上也会有兰花的香气;在鱼市中待久了,身上则会有鱼腥味一样。所以自古以来,君子都很慎重地选择朋友。孔子也曾说:“不要去结交道德修养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更有品德的人交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後来“潜移默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潜移暗化”演变而出,形容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让人喜爱让人怜的英雄——孙悟空_1132字

大闹天宫前的悟空——完美的英雄出生石猴,决定了从血缘上就没有自然权威的约束,它是天地之精华所孕育而成。闯龙宫,搅地府,闹天庭,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披靡;神通广大,机智勇敢,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来去无踪。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任何权威和偶像;在其心灵里,激荡的是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激情;追求着“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理想社会和自由人生。自然的本性使悟空在传统束缚面前显得桀骜不驯,他来到天宫,与天庭格格不入,原因是他不肯服从于天庭中严格的等级秩序。他对玉皇大帝不仅不拜服参见,而且自称老孙。第一次闹天宫起因在于发现弼马温是最低级的官吏,感到自己受到了玉帝的愚弄;第二次闹天宫是因为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竟未邀请自己参加。这并不是悟空小气,而是他认为自己与天庭中傲慢的神佛是平等的,是他强烈的自尊心和叛逆性格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他在花果山针锋相对地召开“仙酒会”,挂出“齐天大圣”的大旗,其目的就是要显示与天庭平等的地位。即使天庭的大兵压境,他仍不屈服,甚至在如来佛面前宣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玉帝)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尽管悟空最终没有翻出如来佛的五指山,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仍以自己的方式——一泡猴尿,亵渎了威严而虚伪的神佛,他是真正的英雄。归入佛门取经后的悟空——悲剧的化身自从被唐僧救出走上取经道路之后,悟空有了本质的变化,他此时扮演的,不过是一个为王前驱、替天行道的英雄角色,而非反叛权威和王权、反叛神权的个性独立的为自己自由而抗争的英雄,他的命运受人支配,失去了彻底掌握命运的自由,因而是悲剧性的。唐僧、悟空、八戒、沙僧这四个人中,唐僧是如来佛的弟子,可谓是天之骄子;八戒前世曾是天蓬元帅,统领无数天兵天将;沙僧也曾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久经沙场。然而,当遇到妖魔鬼怪之时,克敌制胜,冲在最前头的还不是那个“下方妖猴”孙悟空吗?取经后的悟空是一个被压抑的灵魂,他独立的个性虽遭摧残却没有被完全抹杀。他仍不时蔑视神界的权威,他敢将“三清”的金身扔入茅厕,他敢嘲弄众仙,咒骂观音“一世无夫”,他的思想丝毫没有被迂腐的唐僧所同化,然而头上的金箍就是对他叛逆性格的镇压,他不得不屈服,违背自己的本性,从此息事宁人。在我看来,悟空本应是个推翻黑暗天庭的救世主,他的一身本事,他的进步思想,他的平等观念,就像是在漆黑夜里盗取光明火把的普罗米修斯,带来光明与希望。而事实上,在落后的封建社会中,牺牲或妥协是反叛者唯一的道路。如果悟空不随唐僧取经,能从五行山下被解放出来吗?归于王权和神权是悟空迫不得已的选择,是使生命价值相对实现的唯一途径,因此,悟空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他是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悲剧的化身。

成语所到之处:所去的任何地方。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早已消灭了。”又如:他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成语格格不入:格格不入[gé gé bù rù],意指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语本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源]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据《象山全集·卷五》引)婺女之行道经上饶,往往闻说其守令无状,与临川大不相远。既而,闻景明劾罢上饶、南康二守,方喜今时监司乃能有此,差强人意。刘文潜作漕江西,光前绝後,至其帅湖、广,乃远不如在江西时,人才之难如此。某人始至,人甚望之。旧闻先兄称其议论,意其必不碌碌,乃大不然。明不足以得事之实,而奸黠得以肆其巧;公不足以遂其所知,而权势得以为之制。自用之果,反害正理。正士见疑,忠言不入,护吏而疾民,阳若不任吏而实阴为所卖。奸猾之谋,无不得逞;贿赂所在,无不如志。闻有一二行遣,形若治吏而伪文诡辞、谄顺乞怜者,皆可回其意。下人转移其事,如转户枢,胥辈窥之,审玩之熟,为日久矣。所欲为者,如取如携,不见有毫发畏惮之意。惟其正论诚意,则扞格而不入,乃以此自谓其明且公也。[典故]“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陆九渊(西元1139~1192),字子静,南宋抚州金谿人。为乾道进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於象山结茅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曾任靖安县主簿、国子正,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陆九渊创“心学”,提出“心即是理”的观念,认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恒不变的,且放诸四海皆准,故不论时代古今、东西南北,道德标准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於治学方法上,主张“发明本心”,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曾与朱熹会鹅湖论辩,意见多处不合。陆九渊的学说後来由明朝的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在〈与徐子宜书〉中,陆九渊提到刘文潜在江西作官时,颇有政绩,等他到了湖、广作官,评价就大不如前。陆九渊曾听兄长提起刘文潜,以为他必不是个庸碌之辈,後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刘文潜在满足自己的私慾上,无所不取,丝毫没有畏惧;但是论到诚意正心等道德修养时,就显得抵触而不能相合,并以此自谓为光明公正。後来“格格不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