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烈火金刚》读后感6篇400、500、600、700、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7 02:34:14作者:百科知识库

《烈火金刚》读后感6篇400、500、600、700、900字

本文包含读《烈火金刚》有感、烈火金刚读后感(434字)、烈火金刚观后感(499字)等400字、500字、600字、700字、900字左右的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烈火金刚读后感_434字

星期日的下午,我们全体同学在班级观看了《烈火金刚》这部电影,我看后感觉中华民族特别的伟大,给了我心灵的震撼,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回想起这部电影,我记忆犹新。在片尾,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等英雄人物,在关键的时刻,身敷手榴弹炸毁敌人正在修复的公路,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战友执行任务时力争献身、最后诀别的环节,队长史新忍住悲痛送别战友,双目含泪,一个铁打的汉子强忍住悲痛,通过向战友一拍肩膀,端起抢来的机枪向鬼子愤怒扫射的镜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爱国英雄的爱恨情愁。

而肖飞身负重伤,最终还是来到准备要炸毁的公路上,从容躺下,拉开身上捆绑着的数十枚手榴弹的导火索时,那一声:“战友们,请向我投弹!”的呐喊,更让我们热泪盈眶、热血沸腾。片尾中的熊熊烈火一一再现了牺牲的英雄们的光辉形象,他们在烈火中重生,在人民正义战争中归于永恒,他们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看完此剧,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代的爱国意识应该与历史时期的英雄们同步,热爱自己的国家,团结奋进。

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意指淋漓,湿透的样子。“淋漓尽致”形容语言或文章表达得非常透澈。语或出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上·崇祯补遗》。後亦用“淋漓尽致”形容表现生动逼真。[源] 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上·崇祯补遗》内臣刘若愚先为霍给谏维华、杨侍御维垣所纠,拟绞系狱。予於朝审时犹及见之狱中所着《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然以如此博洽宏才,而迫於太监李永贞唤召,又知永贞必败而不能见几托病以去,致自罹网罗,可叹也。後竟毙於狱。[典故]“淋漓”是形容湿透的样子。唐代韩愈的〈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一诗中,有“赤龙拔须血淋漓”一句,形容血流得很多的样子。明末时的进士李清,曾在崇祯、弘光二朝为官,明亡後便归隐乡林,以着述自娱。《三垣笔记》是他记述在为官时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一段记到熹宗时的一名太监,名叫刘若愚,颇有才学,被当红太监李永贞招揽,从事主笔为文的工作。李永贞与魏忠贤一批人,仗势干预朝政,结党营私,刘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贤失势後,其党羽都遭诛杀,刘若愚也遭弹劾入狱。李清在作官时,偶然读到他在狱中所写的《酌中志略》,感叹他才识广博,却身不由己,最後被牵连而死於狱中,实在可惜。李清认为他这本书的价值极高,除了讲到皇宫内的大小制度外,也将当时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的骄横胡为,描写得十分生动。後来原文中的“淋漓尽致”被摘出成为成语,用来形容语言或文章表达得非常透澈,亦用於形容表现生动逼真。

成语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如: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又如: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记忆犹新,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烈火金刚观后感_499字

前几天,我看了电影《烈火金刚》,影片讲述的是在河北省桥头镇的八路军和村民们一起抗日的故事。

剧中有许多英雄人物,排长史更新、飞行侦查员肖飞、骑兵战士丁尚武、女区长金月波……我最欣赏的是肖飞。史更新负伤后,肖飞去敌方县城买药,在途中他夺得了夜袭队长的特务证和自行车,蒙混了守城门的日本兵,买得药品成功送回。

肖飞能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县城买药,这说明他非常关心自己的战友,而且胆大过人。要是换了别人,不可能有如此胆量,敢独自一人去县城买药。肖飞还有过人的智慧,当他发现还有十几个日本特务跟在自己身后时,肖飞把他们引进土窖,点燃土窖上的柴草,封住土窖的出入口,为自己争取了时间,成功把药送回。

可是,为什么外国列强都毫不费力地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原来那时的中国科技落后,外国的侵略者有坚船利炮。可神州的勇士依然顽强地坚守阵地。现在的我们,吃要吃好,穿要穿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哪比得上当年的勇士?那时的中国还有许多汉奸,这些汉奸背叛自己的祖国,残害自己的同胞,中国人民都忿恨他们。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同胞,热爱自己的祖国。

《烈火金刚》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许多抗日英雄,我要向他们学习。

成语九死一生:九死一生[jiǔ sǐ yī shēng],意指“九死”指历经多次近於死亡之险境。见於战国·楚·屈原〈离骚〉。“九死一生”形容历经极大的危险而幸存。语或本《六臣注文选·屈原·离骚》唐·刘良·注。後亦用“九死一生”表十死其九之意,比喻幸免於死的人很少,亦用於比喻生命迹象微弱,濒临死亡。[源]《六臣注文选·屈原·离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刘良·注:“九,数之极也。言忠信贞洁,我心所善,以此遇害,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典故]“九死一生”指历经多次近於死亡的险境,犹能存活。见用於刘良注解屈原〈离骚〉的注语。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於汉北,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楚怀王时,屈原因谗言被疏,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表明爱国心志。全文词采雅丽,为一长篇韵文,对後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二句,意思是说楚怀王不了解屈原为了忠君爱国,死守善道,即使历经多次近於死亡之险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诚,反而听信谗言疏远他,但还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绝不与奸佞之徒同流合污。《六臣注文选》中的刘良注语中,就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来解说这个意思。後来“九死一生”这句成语也许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历经极多、极大的危险而幸存。亦用“九死一生”比喻幸免於死的人很少,亦用於比喻生命迹象微弱,濒临死亡。

成语忠君爱国: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又如:诸将赴都堂听讲经史,庶几忠君爱国之心。——清·朱彝尊《袁凯传》

读《烈火金刚》有感_51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烈火金刚》,文章讲述了1952年10月11日夜里,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全身插满了做伪装的野草,潜伏在敌人占领的391高地附近。前面有着巡逻的敌人,身后,隔着远远的开阔地,有着紧张地用望远镜望着他们的首长和其他同志。20多个小时,几百个人必须一动都不动,否则,不仅必胜没把握,就是这些人也会死在敌人肆虐的枪口下。第二天中午,惊恐不安的敌人们突然无目标的向潜伏地发射燃烧弹,有一颗正好落在邱少云的腿旁,他身上很快就烈火熊熊。当时,邱少云在这生死关头,静静的伏在地上,烈火整整烧了30分钟,他如同巨石一样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事后,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共和国英雄”称号、“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像邱少云这样的革命先烈还有很多,他们为了保护祖国神圣的领土,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幸福,用鲜血谱写了一支支英雄的赞歌。是他们忍饥挨饿换来了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来了我们现在在树荫下欢乐地嬉戏;是他们流血牺牲使我们现在在幸福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我们一定要铭记这些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成语忍饥挨饿: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如:余华《活着》:“她每天提着篮子去挖野菜,身体本来就有病,又天天忍饥挨饿,那病真让医生说中了,越来越重。”又如:钱花完了,只好忍饥挨饿。

成语生死关头: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如: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又如:现在是总罢工的生死关头,没有时间让你去从容整理! ——茅盾《子夜》十五

烈火金刚读后感_615字

我最近看了一本名叫《烈火金刚》的书,这是一本有关抗日题材的书,反映的是一个村庄的村民团结一致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一起对抗日军的故事。

刚开始,史更新带领的排为了掩护大队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他们奋力抵抗,最后史更新受了重伤,后来被村民们所救,在村民家养伤,伤好后,他发现村民们还救下了丁尚武和林丽,他们一起发动群众团结一致,带领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联系到大部队之后,他们在村民的掩护和帮助下,击毙了铁杆儿汉奸——高铁杆,猫眼司令、猪头小队长,点燃了日军的细菌船,在老百姓的帮助下围歼了鬼子,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八百万冀中军民团结成一个力量在生死关头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小说的开始,几个日本兵追赶着成百上千、四处逃窜的中国人,那一盘散沙之状令我心碎,小说的结尾却是一群日本兵在同仇敌忾的中国军民面前抱头鼠窜、跪地求饶的场面。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滴水,很容易被蒸发,然而当它们汇聚成一条大河,一片汪洋时,它就能爆发出“气蒸云江泽,波撼岳阳城”的冲天威力。平凡的我是那么渺小,那么微弱,但融入团队却声能震天,力能撼地。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民族都应该有一种团队精神,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团结就是力量。我们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团队精神。

在文章的结束,牺牲了的英雄们的光辉形象又一次次出现,他们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在正义的人民战争中归于永恒,我永远记住他们,人民永远铭记他们,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成语同仇敌忾: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如:《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又如: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成语抱头鼠窜:抱头鼠窜[bào tóu shǔ cuàn],意指抱着脑袋,像老鼠似地乱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样子。语本《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源]《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蒯通知天下权在信,欲说信令背汉,乃先微感信曰:……当今之时,两主县命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心腹,堕肝胆,效愚忠,恐足下不能用也。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信曰:“汉遇我厚,吾岂可见利而背恩乎!”通曰:“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黶、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借兵东下,战於鄗北,成安君死於泜水之南,头足异处。此二人相与,天下之至驩也,而卒相灭亡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行忠信以交於汉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於张黶、陈释之事者,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足下,过矣。”[典故]“抱头鼠窜”原作“奉头鼠窜”。秦末,楚汉相争时,韩信受刘邦之命攻齐大获全胜,刘邦封韩信为齐王,要韩信继续进击楚军。这时,蒯通劝韩信趁刘邦和项羽争战的时候,脱离刘邦,自立为王。韩信回答说︰“刘邦一向对我非常好,我怎能忘恩负义呢?”蒯通说︰“可是当年常山王被围钜鹿时,曾派张黶、陈释前往成安君处求救,未获倾力相助,以致於两人反目,後来甚而相互攻伐。最後常山王被打得狼狈而逃,只好杀掉项婴,捧着他的头,改投靠汉王。可见就算是刎颈之交的亲密好友都靠不住,你如果以为刘邦绝对不会害你,那你就错了。”典源中的“奉头鼠窜”本来是捧着献敌之头,狼狈而逃的意思,後来“奉头”转为“抱头”,指的是抱着自己的头,“抱头鼠窜”这句成语就用来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样子。

读《烈火金刚》有感_749字

常言说,钢铁要在烈火中锻炼,英雄要在困难中摔打!就拿八年抗日战争来说,中国人民就像生铁投进熔炉一样,烧了又烧,炼了又炼,才打出了成千上万的英雄好汉,这些烈士虽然死了,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因为他们用血肉扞卫这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回首一九四一年那段反“扫荡”的峥嵘岁月,在广阔的冀中平原上,至今还赫然屹立着一座座英雄的丰碑。日本侵略者加紧了政治诱降,发动惨绝人寰的大扫荡,烧杀抢掠,欺压凌辱,从杀人魔鬼到细菌试验,从蹂躏百姓到滥杀无辜,从万人坑到尸骨成山,他们的手早已沾满了罪恶的鲜血。就在那个看似平常却又静得可怕的黄昏,一支英雄的队伍正在悄悄的壮大,漫漫黑夜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实行的战术是:“铁壁合围”、“反复拉网”、“剔抉扫荡”。他们的政策是:“步步为营”、“处处筑垒”,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八百万冀中军民团结成为一个力量,抱定了有我无敌的决心,英勇地展开了反“扫荡”。他们的行动可说是震山河、荡人心,惊天地、动鬼神,创造了千古未闻的奇迹壮举。那一幕,一个铁打的汉子强忍送别战友的悲痛,一拍肩膀端起机枪发疯似的向鬼子扫射;那一刻,他高喊“战友们,请向我投弹”;那一秒,一名瘦弱的女战士毅然决然的冲向敌群;那一刹那,沸腾的热血充溢着你我的内心,无数朵生命之花绚烂了那片天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显赫背景,他们是一群那样普通的人,像天上的星星,分不清谁是哪一颗,甚至许多忙碌的人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为什么直到今天还在熠熠闪亮?为什么我们重温那段经典时依然热情澎湃,心中满是力量?是精神,一种从家仇上升到阶级仇、民族恨的思想意识,一种锄强扶弱、保家卫国的忠诚正义,一种牺牲自己、解放人民的崇高境界,一种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成语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如:明·焦竑《玉堂丛语·一·文学·丘濬》:“(丘濬)即席联句,动辄数百言。豪言警语,如壮涛激浪,飞雪走雷,去触山而迸发。”又如: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指出方向……的革命浪漫主义。——茅盾《老兵的希望》

成语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如: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又如:这不仅是一点感触,而惨绝人寰的事实,是民族最大的耻辱,是每个人的仇恨。——老舍《蜕》

烈火金刚读后感_926字

刚刚看完优秀抗日题材电视剧《烈火金刚》,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颗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现代青年的心。

在片尾,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等英雄人物,或身缚手榴弹炸毁敌人正在修复的公路,或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与战友执行任务时力争献身、最后诀别的环节,队长史更新忍悲送别战友,双目含泪,一个铁打的汉子强忍内心的强大悲痛,通过向战友一拍肩膀和后来端起抢来的机枪向鬼子愤怒激射的镜头描写,淋漓尽致地突现了英雄的爱恨情仇。而肖飞身负重创,最终还是来到准备要炸毁的公路上,从容躺下,拉开身上捆绑着的数十枚手榴弹的导火索时,那一声“战友们,请向我投弹!”的大喊,更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女战士林丽奋力挣脱汉奸的阻挡,冲向敌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让人肝肠寸断,顿生无限敬仰、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情感。同时,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更是充满了无比的仇恨。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现了牺牲了的英雄们光辉形象。他们在烈火中重生、涅盘,在人民正义战争中归于永恒。人民永远铭记他们。

看完此剧,心中久久仍不能平静,我们现代的爱国意识应该与历史时期的英雄们是一样的。但奋不顾身、为国牺牲或与邪恶抗争的勇气及对强寇顽敌舍命拼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境界,笔者认为,现代的我们与英雄们是不可同日而语了。面对英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要不,为什么在和平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那么多丑陋的行径,罪恶的举止,无人阻止或止而不绝?公交车上肆无忌惮的骚扰、偷抢;大街上围观恶人的挥刀行凶,以及那么多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腐败机构的横行霸道,鱼肉民生的种种恶行。这林林总总的新闻或消息报道的内容,都令人发指,深恶痛绝。

然而,造成人人自保,趋利弊避害、明哲保身及纵容犯罪的一系列根源何在?笔者认为,是浮躁的时代冰封了人们的爱心和正义感,无数个血淋淋的案件事实和身边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例,也侧面反映了机制的不公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颠倒或泯灭。人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选择了面对嚣张罪恶的忍气吞声。究竟谁之过,到底谁之责?这个时代是缺少了英雄了吗?难道是我们不需要了,还是英雄真的都已成为过去?

笔者深深相信,时代在变,但我们呼唤英雄的声音依然热切。让我们呼唤英雄,创造时代的英雄。英雄归来!

成语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如:《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又如: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

成语同日而语:日:时日。同时来讲。比喻一样看待。如:《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又如: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宋·苏轼《放鹤亭记》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