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6 19:25:45作者:百科知识库
文章包括读《海的女儿》有感、海的女儿读后感(788字)、海的女儿读后感100(844字)、过程也是一种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读后感(851字)、梦想路上没有失败——读《海的女儿》有感(863字)等800字、9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6篇,供您参阅。
《海的女儿》每个人都听过,就算一些细节忘却,但故事是一定耳熟能详的,但真正的《好的女儿》你知道吗?
听了《海的女儿》后,你觉得小人鱼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为爱不惜一切?读了文章有什么感悟,要发扬真善美,爱太伟大了?不管怎样一定会说“爱”,或许你认为爱伟大,高尚,可是最本质的,所谓真正的爱是什么呢,又有谁能说得出来?
爱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吗?你有没有爱过任何一个爱你的人?
爱的本质是无私的,就像小人鱼那样,她那样无私的爱着王子,她可以为他付出一切:声音,安定的快乐的生活,爱她的亲人们,甚至是生命。她心甘情愿的化作了泡沫。她可以下狠手杀了王子,让自己有生的希望,可她没有这样,她牺牲了自己也要换他的幸福,她认为这样,才能安心。也许你会说她不孝,没有这样心疼自己的亲人,但这做的一切全部都是因为一个——她对王子的爱,只有爱才能让她如此勇敢啊。
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爱,可能你经常对父母说我爱你,但是那爱是真的爱吗?是否只是索取,只有对方的付出呢?口口声声说的平平凡凡的爱并不是所谓真正的爱,而爱应该是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全心全意,更多一点是为了对方的。
其实在这个世上最爱你的从你出生开始,一定是你的父母。想到这里,你就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位王子,谁会像小人鱼那样舍了自己去救你呢?一定最先想到是你的父母,或是和你最亲近的人。绝对不会是你一个所谓的朋友。与朋友确实可能擦出“火花”,但是否他会像小人鱼一样无私的对你,但你的父母一定会像小人鱼那样无私的对你。爱用父母对自己来说,一定是最深刻,准确的,他们会在最危险时为你而不是自己,如果你是一位父亲或母亲,当你爱自己孩子时,一定是不想自己的,所以到那时有的人才会真正有用了爱。
说到了这里所谓真正的爱,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一定要无私。我希望我能做到,希望更多的人能有用“爱”,真心的祝福着。
成语口口声声: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如: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又如:韩世忠带领人马已到城下,口口声声要拿走二位王爷。——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七回
成语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如: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又如:《死去了的阿Q时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柯灵《向拓荒者致敬》
我在网上阅读了安徒生的童话代表作——《海的女儿》,故事很美,语言也很美。小人鱼为了心爱的王子,舍弃了自己甜美的声音,成了哑巴;时刻像行走在刀尖上一样;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化为了泡沫……她永远无法表达自己的爱;王子也永远无法知道这份爱的存在,不知道小人鱼是他的救命恩人,感受不到小人鱼行走在刀尖上的痛苦,更不知道小人鱼为了爱他,永远地化成了泡沫……姐姐们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小人鱼化成泡沫,只能用自己美丽的长发去换取巫婆的尖刀,小人鱼如果把这把刀刺在王子的心口上,把王子的血滴在自己的脚上,她就会恢复人鱼原来的样子。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化为泡沫。这个故事曾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同样为之感动。
妈妈问我读后的感受。我说:“小人鱼很善良,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之美德,为了她心爱的王子,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爱是至纯至美的,她得到了不灭的灵魂。”妈妈问:“如果你是小人鱼,你会这么做吗?”我毫不犹豫地说:“会!”妈妈又问:“你觉得小人鱼这样做对吗?”我的回答同样是肯定的。妈妈说:“人鱼殊途,人和鱼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她追求的爱是不切实际的。为了一份本来就不可能的爱,牺牲自己,让亲人悲痛,值得吗?而且,那个王子永远都不知道这份爱的存在……”我沉默了,觉得妈妈的话也有道理。
人,一来到世界,就注定了他与这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仅要自己承受后果,那些爱你的亲人也会承受由此带来的痛苦。小人鱼为了自己不切实际的爱,连累姐姐们失去了自己美丽的长发,连累姐姐们要承受失去妹妹的悲痛,连累父辈们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且她的爱是一厢情愿的,王子永远也不会感受到。这与时下人们盲目疯狂地追星,有什么区别?!从这个角度上讲,小人鱼的做法确实不可取。
不过,当王子遇难时,她毫不犹豫地去救他,这一点还是可取的,因为她是海的女儿,救王子脱难是她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小人鱼的善良与爱心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她对爱不切实际的追求,还是不要借鉴的好。
成语不切实际:指不符合实际。如: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又如: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也不能把时间定得太短。——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
成语毫不犹豫: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如: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又如:我毫不犹豫地跳了进来,就再也不去了。——《会摇尾巴的狼》
文/彭雅欣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许许多多的童话书,其中有一本叫做《安徒生童话》,里面有一篇《海的女儿》。“辽阔的大海也有自己的女儿?”带着疑问,我读了起来。
它说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大海的女儿小人鱼为追求陆地上的王子的爱和人类的不死灵魂,告别亲人并用美妙的嗓音换了鱼尾变人腿的药水,忍痛喝下它。但代价是如果第二天没得到王子的爱,她就得死。可王子却娶了另一个公主为妻,在小人鱼觉得没了希望时,姐姐们用长发换来一把剪刀,让小人鱼捅向王子,这样她就能活下来。然而,小人鱼却并没有这么做,宁愿自己化成海里的泡沫。“这样做值得吗?”幼小的我当时不能理解故事的真谛——直至今日,也没有一个答案。
现在,我上了六年级,要考中学了。课本上的内容、有些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看就懂,而是需要自己思考才能理解,有时甚至会想破头皮,感情脆弱的我经常被弄得情不自禁地哭起来!而且想这些问题需要花很多时间,认为不值得用那么多时间想这些问题的我很烦燥。有一次,我又很烦躁时,妈妈突然说:“去看看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吧!”“《海的女儿》?为什么要看?看这个跟我的功课有什么关系?”可为了放松一下,我还是放下手中握得紧紧的笔,无力地去拿来这本书,无精打采地看起来,一字一句都再次映入眼帘。
很快,我就读完了。这时,我感觉一个朦胧的道理在我的脑海里——和小时候的不一样了!小人鱼为什么要受哑巴之苦?为什么要每一步都像是在踩在刀尖上?为什么她愿自己死也要让王子活?一切切都是因为——她只愿和王子在一起并拥有不死的灵魂呀。虽然她没有成功,可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却成功了!就像你为目标前进,你付出了很多,尽管没达到预期的结果,但你坚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也是一种美!因为经历是财富,是真实的纪念!我现在不就在为我的目标——考个好中学而努力吗?想到这里,我豁然起身,拿起笔,认认真真,不急不燥地思考每一道题……
我一定会像小人鱼那样,为考个好中学而坚持不懈,不论结局是好是坏——追求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
成语一字一句: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如: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又如:他一字一句地交代工作。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海的女儿主要讲的是大海里的一条小人鱼,她与其他的人鱼一样,可以在水晶宫般的海底世界里逍遥自在地度过漫长的三百年,随后化为泡沫。小人鱼在深蓝色的大海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可是,她越来越觉得孤独,开始向往神奇的人间。当小人鱼在十五岁生日那天夜晚,游到海面看见王子,并救了这位遇难的王子,同时也不这位王子迷住了。为了与王子生活在人类里,小人鱼不惜牺牲她的舌头,放弃她甜美的声音来与海底女巫交换,让她的鱼尾变成人类的双腿,并且还有忍受双腿带来的剧痛,但小人鱼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为了心爱的王子,所有的付出,牺牲以及承受的剧痛都是值得的。面对小人鱼的行为,我们不免佩服起小人鱼,为了爱情她不惜付出与牺牲,而且那结果是怎样并不知道,只是一味地付出而不管结果,那就是无私的爱情,试问现金有谁可以像小人鱼那样,为了爱情不惜付出代价的呢?别人都说要有收获就要有付出,可是小人鱼的付出,收获在哪里呢?忘不了,当王子要和另一个漂亮女郎结婚了,小人鱼的希望顿时化为乌有,并且在王子结婚的第二天早晨化为海上的泡沫。而小人鱼的姐姐为了救她,剪掉她们飘逸的长发,从女巫那儿要了一把刀子,只要小人鱼将刀子刺进王子的心里。让血滴在自己的脚上,她就会再次变回人鱼,但她却将刀子抛向洁白的浪花,自己跳进湛蓝的大海里。小人鱼到最后为爱情付出了生命,她本来还有机会活到三百年的,但她放弃了,为了爱情,她选择了成全王子,而牺牲自己。而小人鱼的姐姐们,为了救小人鱼,而做出了牺牲,虽然不知道小人鱼会怎么做,但作为她的姐姐们不忍心看到小人鱼的消失,希望给她一个机会,让她来选择,但她还是了爱情,放弃了自己。读了《海的女儿》使我明白,爱情是需要付出的,当中可能会有疼痛,会使你牺牲一些可贵的东西,但是为了爱情,你会忍受,甚至为了心爱的人可以得到幸福,你会选择放弃自己成全他人。虽然我们的放弃并不像小人鱼那么伟大的牺牲自己,但是我们也会像小人鱼那样,选择放手去成全他们,并会祝愿他们幸福!或许有人会说爱情是自私的,但是那样的爱情到最后受伤的是双方,谁也不会得到幸福。
成语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又如:倒不如院长,放下名心,逍遥自在。——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四回
成语见佛不拜:看见佛像,却不上前叩拜。比喻自有主张。如: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有云,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有僧问曰:‘既见佛,为甚不拜?’曰:‘家无二主。’”又如:六十余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三
还记得那些曾陪伴我们的童话吗?还记得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绚丽的故事吗?童年时听过的童话,如今再细细品味,又有新的感受。
住在湛蓝大海深处的小人鱼,为了心爱的王子承受刀割般的痛苦,失去了动人的嗓音,甚至在最后化为虚无缥缈的泡沫……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总是令许多小女孩流下眼泪,如今再次读起,却觉得其实这也不失为一个美满的结局。又或者说,生活中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故事吧。
我们像小人鱼那样,为了心中所向往的梦想,不顾一切地向着目标奔跑。就如同故事中小人鱼为了得到一双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腿,不但需要承受刀割般的疼痛,还失去了动人的声音;在故事的结尾,当小人鱼拿着姐姐们用美丽长发换来的匕首面对着沉睡的王子时,她只是将匕首投入浪花,然后静静地走向自己生命的尽头。自始至终,小人鱼都没有怨恨过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守护心爱的人。故事看起来像个爱情故事,但我却获益匪浅。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故事,我们同样曾为了心中的理想付出过代价,这个代价,或许会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或许是我们的一些个人兴趣,而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的心血和努力。然后在这些故事的结局,我们努力了,我们付出了,但我们没有如愿以偿。
然而我们却没有小人鱼的释怀。我们对这样的结局不满意,我们对此耿耿于怀。但其实,我们已经努力了,不是么?我们为了梦想曾经历经艰辛,我们为了理想曾经不顾一切,我们曾经执着追求的,在最后总会有所收获。在这条路上,没有失败,关键的是追求过程中的收获。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成长了,我们懂得了更多。
而所谓的悲伤结局,又何尝不是一个美丽的结局呢?假如小人鱼选择了杀死王子,当初她所做的一切就失去了意义。正如我们一直努力,假如只在意结局,那么我们在此之前所做的一切,便会如同沾染上尘埃的宝石般,失去了它原有的光泽。
梦想没有失败,重要的是当中的过程。只要我们努力过,便应当无怨无悔。梦想的路上充满艰辛,梦想的路上总有挫折,梦想的结局或许不尽如人意,但当我们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便会明白,其实我们拥有的已经足够了!
成语虚无缥缈: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如: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又如:这都是虚无缥缈的事,那里有甚么神仙鬼怪!我却向来不信这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五回
成语自始至终: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如: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先皇帝与汴军校战,自始至终,马数才万。今有铁马三万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养卒练士将帅之不至也。”又如:自始至终,秀莲唱得很拘谨,好像并不想取悦听众。——老舍《鼓书艺人》五
小时候缺书,上初中的时候才第一次读到《海的女儿》,那时,还不懂爱情,也不敢谈爱情,所以没有太深的感触,只有些模糊的感觉到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年过三十,在教学生们读《海的女儿》时,我也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读出了满腹的辛酸和叹息。《海的女儿》讲的是童话中的爱情,是现实中没有或少有的爱情。是啊,生活中有多少人肯为了爱情像美人鱼一样牺牲甜美的声音,而换来的是每走一步都如刀割般的疼痛。即便这样痛苦,为了王子她还要脸上带着笑旋风样狂舞。如此的付出,小美人鱼也没有赢得爱情。当王子挽上自以为心爱的公主时,小美人鱼就要化为泡沫,此时,善良的美人鱼除了对王子与公主的祝福,竟然毫无怨言。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的落下来,幸好美人鱼没有化为泡沫而是变成精灵,否则,我会觉得这个世界的不公。
我们这些凡人,是不是也如王子一般面对真爱、大爱却识别不出,置若罔为,辜负了爱情呢?读过一篇叫《碎心鱼》的文章,讲的是一个男人,厌烦自己低眉顺眼的妻子,凭着年轻成名随心所欲,红白玫瑰、旧爱新欢流水样穿梭。妻子的日记清楚地记载着男人的每一次外遇,却从来没有勇气说出,一如既往的爱着男人,伺候着男人。上帝曾说过,有一种鱼,它一生只能爱一次,当爱人离它而去时,它就会因为心碎而含泪死去。妻子终是如碎心鱼一样在“苦哇”、“苦哇”的喃喃中死去。失去妻子,失去温暖与关爱的男人大彻大悟,他的后半生也如碎心鱼一样了。
爱情,本是纯洁而高贵的。可是,权势可以让爱情浪漫生动,谁人不向往有权势的爱情!所以,每个女人都希望遇到爱他的王子,每个男人都渴望碰上爱他的公主,王子并非英俊,公主也并非美丽,权势才是爱情的基座。所以《灰姑娘》的故事时代流传,靠爱情改变地位是世世代代历久弥新的梦想。我们深陷在权势的迷雾里却以为得到了甜美的爱情,就像《海的女儿》中王子爱上公主。
在爱情的历程中,你是否也伤害了为爱付出的美人鱼?拥抱真爱,你是否会被欲望阻隔?
在清晨,在黄昏,我不断地在草丛中,在树叶间,在空气里寻觅,我想找到美人鱼变成的那个小精灵,她纯洁的心灵如甘露般滋润着我的灵魂,使我对这个世界依然充满向往,充满热爱和依恋。
成语随心所欲:随心所欲[suí xīn suǒ yù],意指完全顺随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语本《论语·为政》。[源]《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典故]“随心所欲”原作“从心所欲”,见於儒家的重要典籍《论语》一书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记述了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其弟子自相问答的言语,由孔门後学记录而成,为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养进程,他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向学,三十岁时自立於社会而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明了事理而无所迷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天地万物生成运行的自然法则,六十岁时能聆听并了解他人话中的真义,七十岁时则能完全顺从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会踰越法度。”由孔子这段话可以得知,当人修养到极致,万事万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运行的法则,而不会有所违逆。可知“从心所欲,不踰矩”,当是儒家修身养性的最终目标。“随心所欲”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完全顺随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来在使用这句成语时,有时会转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负面表述。
成语修身养性:修身: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如: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 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又如: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上了年纪就安安静静地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