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初中三年级读后感精选作文大全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18:48:31作者:百科知识库

初中三年级读后感精选作文大全1200字

本文整理了苏菲的日记读后感(1193字)、玉林儿女风采读后感(1224字)、蓝鲸的眼睛优秀作文(1243字)、人际关系学读后感(1162字)、蛰伏(1190字)、蒙田随笔读后感(1208字)等1200字左右的初中三年级读后感精选作文6篇,供您参阅。

苏菲的日记读后感_1200字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窦桂梅老师推荐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阅读的一本书,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来读它并写读后感,可能显得层次低了一些,但我并不胆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心。我的知识并不丰富,活了三十多年,最大的遗憾就是青少年时期几乎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籍,错过了人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为了在六十岁回头看人生的时候不再为此而遗憾,我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在书店里拿起了《苏菲的世界》随手翻了几页,觉得很乏味,但是仔细的翻开一章静读后,便发现这不是一本空洞无聊的书,于是我便欣然的带着它离开了。

《苏菲的世界》主要讲述的是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哲学家艾伯特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把原本比较难懂的哲学,通过艾伯特让苏菲思考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使得哲学变得生动有趣,我们自己也可以了解哲学发展史。

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读了这本书后,丰富了自己在哲学方面的知识,随着书中艾伯特给苏菲所提供的哲学问题,我也跟着思考了,然后继续看下去,发现自己的观点和书中的还有些相同,让我有种成就感,但更多的是接触到了不同的思想,好像自己进入了一个思想相互交流碰撞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随意发挥着自己的想法,没有人会去笑自己,得到的是别人的倾听和尊敬,大家互相汲取着那些精髓,不断丰富自己的世界,但是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一份信仰。

苏菲最开始接触到的哲学问题是‘你是谁’和‘世界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自己一直在思考,也增加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趣。还有,书的开头出现了要苏菲转交给席德的信,这些都设置了悬念,也让我们渐渐踏入哲学的世界。有许多哲学我们无法通过查资料得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并且那些哲学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的思想更加自由。

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贯穿哲学发展的过程,也让我们自己了解了哲学方面的历史,了解了哲学家们的思想。我了解了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及伊比鸠鲁学派与苏格拉底哲学的渊源,还有神秘主义、印欧民族、闪族文化…

看过后才觉得《苏菲的世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哲学思想启蒙的书,现在的小学生也应该开始了解哲学方面的历史了,这本书有益于开启小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眼界更宽阔,精神领域更加富有内涵。并且书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要远比课堂上学习哲学时多得多。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我的教学,我的生活提供帮助。

成语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清·延君寿《老生常谈》:“造古人五七古诗若干首,读万遍或数万遍,熟其音节气味,心解神悟,久久觉得……我之形神与古人之气脉息息相关。”又如:无线电网繁密而敏捷,世界的每一角落息息相关,真是个“天下一家”。——朱自清《三记报章文学》

成语老生常谈: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如:《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谈。”又如: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机,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玉林儿女风采读后感_1200字

英姿飒爽气凛然,替父从戎换铁杉。

多少须眉绣纫下,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是当我读完《玉林儿女风采》这本书时,最能表达出心中感慨的一首诗。它是一部人文史书,也是玉林人的骄傲,它记载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月总像是被披上层纱,透出一丝丝朦胧的光华,而太阳却毫无保留将阳光四处散射。因此月总被人忽视。自古以来,男子为阳,女子为阴。女子仅是男子的附属品,人们寄予在男子身上,女子只能窝在家里绣绣花,做做家务便了却此生。女子们的抱负、只是海市蜃楼,一切只为空谈。然而身为女子的我一直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并非是我活在中,而是如今,事实胜于雄辩。谁说女子不如男!《玉林儿女风采》上鲜活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体现。

古有英勇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现有刚强的王丽萍英勇夺冠。王丽萍1971年8月出生于亚山镇白花村。自小天真活泼,喜唱爱跳。由于窘境,初中被迫辍学,16岁的一天,她在白花分场打工时,左手被打麻的机器卷了进去,从此左臂。她曾一度消沉、悲痛欲绝、彷徨……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亲人和父老乡亲的呵护下、关爱下。她渐渐面对。因为她知道这只是人生道路中困难的九牛一毛,起码她还有右手,一样能做有用的人。正是这场困难改写了她的人生,她走上了残疾人体育运动之路。她开始学习打羽毛球。失去左手的身子出现重心不稳摔倒,顽强的她也总是说:“是之母,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然后又接着练习,尽管手脚摔得伤痕累累,也不叫一声苦、一声难,咬紧牙关,坚持不懈。为了增强身体灵活性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起来跳步,然后练习蹲跳、蛙跳、跃腿、挥臂……不输于男子的训练,不缺乏男子的坚韧,连教练都为她竖起大拇指。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10月,广西残疾人田径运动会上她打破了400米全区记录;1999年全区残运会女子毛球冠军,2001年8月在福州获全国残疾人羽毛球赛女双冠军女单亚军,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她的光辉胜迹数不胜数,当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冉冉升起时,她感到无比的光荣自豪……

如果不是她的坚持她的人生将不是如此绚丽,如果不是她的、顽强。她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不可能凭借不健全的身体成就人生的,我敬佩这勇敢的姑娘。

不是只有男子才具备,不是只有男子才有能力实现梦想。谁说女子不如男,王丽萍就是典范,除了王丽萍还有更多女子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一样不输于男子,像决心加毅力闯世界的女科技工作者,刘治赋、中国现代戏剧界的骄傲凤子、蹼泳女王钟洁暇、跆拳道公主陈丹……她们每个人都是经历千辛万苦,层层磨练才有如此成就。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她们是我们的骄傲。她们一样能做出男子们的,甚至做得更好、更好、更!我应该像她们学习,我们不该或埋怨自己非男儿身,因为我们也可以为祖国争光一样能顶半边天。

女子不再仅是男子的附属品,女子的能力也不断体现出来,月光愈加皎洁,洒向五湖四海,夜里散发出了浓郁的女子香……

成语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如:元·张之翰《元日》:“千辛万苦都尝遍,只有吴淞水最甘。”又如:侨胞的金钱不是容易得到的,是由于他们胼手胝足,千辛万苦,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邹韬奋《抗战以来·热烈爱国的千万侨胞》

成语海市蜃楼: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意指蜃,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其实这是由於光线折射造成的自然现象。语本《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後用“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源]《史记·卷二七·天官书》故北夷之气如群畜穹闾,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蜄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典故]在海边或沙漠,偶尔可以看到绿州或城市的景象,好像就在眼前,可是等到走近一瞧,却又消失了,这种现象就是“海市蜃楼”。古人利用丰富的想像力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他们认为这是因为有一种叫做“蜃”的大蚌壳,能够吐气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这样的想像说解,古人将之记录在正史中的天文历书中,如《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一·异事》中,也记载着在登州的海边,偶而可以看到云雾中有宫室、人马的景象,称为“海市”。其实“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於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作用,而得远处的景物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後来“海市蜃楼”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

蓝鲸的眼睛_1200字

这学期,我读了冰波爷爷写的《蓝鲸的眼睛》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使我受益非浅。它给我留下一个深深的印象:如果眼睛没有了,我们的心灵还未灰暗,那么我们还是身残志不残的强者;但如果我们的心灵也灰暗了,那么世界便不再精彩。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失去光明后,很想恢复光明。她对光明强烈的渴望感动了上帝。在偶然间,她得到了蓝鲸的眼睛,使她恢复了光明。可当她听到蓝鲸在为失去自己的眼睛哭泣时,她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她不愿意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于是,她毅然把眼睛还给了蓝鲸。小女孩的做法感动了蓝鲸,也感动了上帝。蓝鲸最后将自己的眼睛留给了小女孩。

看完后,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蓝鲸和快乐王子的影子。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相同的东西:只要能让别人幸福,我愿意付出我的所有。快乐王子的身上缀满了纯金箔片,他的眼睛是两粒闪亮的蓝宝石,还有一颗大大的红宝石在他手捏着的剑柄上闪闪发光。可为了帮助穷苦的百姓,他在小燕子的帮助下,把纯金箔片和宝石送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们。最后,小燕子冻死了。而快乐王子也因破烂不堪而被拆除。后来,有人问快乐王子:“你帮了别人,却毁了自己,值得吗?”快乐王子毫不遗憾地回答:“只要我的付出能给别人快乐,我也就快乐了,当然值得。”

美丽的蓝鲸何尝不是呢?它是大海中的巨龙,是大海中的灵魂,是大海中不容冒犯的神灵。没有人比蓝鲸更爱自己眼睛了,因为它的心灵就在眼睛里。它一生洗刷眼睛,其实是在洗净自己的心灵。一次偶然他失去了眼睛,万分的伤心。但最后,它把眼睛、把光明留给了患了病的,视力明显在一天一天下降,即将永远投入黑暗,渴望得到光明的女孩。

多么感人的举动啊!别人快乐,就是他的快乐。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倡导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无数的像蓝鲸和快乐王子那样的、令人尊敬的人。

获南丁格尔奖章的白衣天使叶欣,在抗击“非典”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直至自己染上“非典”,以身殉职,却还是无怨无悔;

在三尺讲台上,我们的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放弃一次次升迁转业的机会,把青春留在了孩子的身上。以燃尽自己,也要照亮别人,为培育出满天下的桃李而幸福。

……

可是,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做不到。我怕吃苦,怕付出。在每月一次的大扫除中,我只完成老师交给我的工作,却不愿去帮助同学,共同完成那又累又脏的任务。平时做值日,还挑挑拣拣,缺乏吃苦精神。在学习上也同样,就怕反复多练,多动脑筋,做作业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有时,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还要怪老师没有讲清楚。有时为了自己快乐而给同学取“绰号”,背地里捉弄同学,弄得同学哭笑不得。我平时的言行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的感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做了坏事不敢承认,还要编一个“美丽的谎言”来骗老师,这是多么的不可取呀!

想想这些,我真是惭愧。以后,我也要像蓝鲸那样“让这世界的一切美好,天天洗着我的眼睛”,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让我的快乐和空气一样,弥散在我身边的每个人身上。

成语哭笑不得: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如:元·高安得《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又如:否则咬着了辣椒,哭笑不得的时候,我不能负责。——鲁迅《伪自由书·止哭文学》

成语以身殉职: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如:《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又如:(白求恩)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人际关系学读后感_1200字

我所选的这本《人际关系学》只是众多同名书籍中的一种版本。但我相信众多版本的《人际关系学》大体一致!其中,书中的关于人际关系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纷,见仁见智的。而就我的借鉴理解,及书中作者的总结,人际关系定义如下: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中文常指除亲属关系以外的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在日新月异、经济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际关系显得日益重要。怎么说呢,大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小至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无一不涉及人际关系。作为院级学生干部的我们,人际关系可以说是我们的必修课。何出此言?就拿我们各部门各干事在学生会的工作来说吧。最基本,我们学生会里的各部门之间就存在着在工作上相互协作完成任务或工作的关系,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再而,作为体育部一名干事的我,平时也需要和师兄师姐同事打交道,交流安排工作任务,了解彼此;做出的活动方案需要老师的审批和各相关协会的协办,无疑我们又在(或者说又需要)与他们打交道了。这也是人际关系。出来工作要与上司打交道;做管理者要与下属打交道;做生意要与顾客打交道;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吧,生活处处、事事都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或大或小,或密切或仅相关,或长或瞬间……所以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的说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许不用我多说,都或多或少地清楚知道!再多的文字也无法述说完“人际关系”的奇妙。自己去发掘吧……《卡耐基人际关系学》中,虽然没有直接教导我们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但他教育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卡耐基说,在别人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社会阅历不如自己的人犯了错误,我们不要直接去批评他,因为在我们认为是错误的时候别人并不这样认为,在你想发脾气训人的时候,先对自己说:“等一等”暂停一分钟,然后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当你认真考虑他的立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那么气愤了,这个方法将很好的让你变成一个很有耐心和宽容的人。如果你想要在领导方法上超越自我,希望改变其他人的态度和举止时,请您记住“给他人一个美名,让他为此而奋斗努力。”所以,在别人犯错的时候,请换个角度来“教育”他,让他能够欣然接受并乐于改正它。令我获益良多……

成语日新月异:日新月异[rì xīn yuè yì],意指日日更新,月月不同,随时都有新的变化,指时时刻刻都能更新自己的品德。语本《礼记·大学》。後用“日新月异”形容发展或进步快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或新现象。[源]《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典故]在古代的儒者,认为一个人应敦品励学才可成为身心兼修的大家。特别是对品德的涵养,更是古人所重视的。所以在《礼记·大学》中,有一段记录个人品德修养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使品德更新,那就能天天使品德更新,且一直持续不断地更新。”《书经》的〈康诰〉篇说这是“鼓励人民振作、自新。”《诗经》也说:“周朝虽是一个旧的国家,但在文王的治理下,却能自新品德并且德化其人民,使得国运呈现崭新的气象与发展。”因此,君子无不尽力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期能达到完善的境界,进而领导国家走向康庄富强。典源只见“日新”,後来更见结合“月异”之“日新月异”一语,用来形容发展或进步快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或新现象。

成语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如:《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又如:见仁见智,议论纷纭,却无非背后论人是非,在兆奎面前都有忌讳。——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蛰伏_1200字

这段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岁月是我们的蛰伏期。

蛰伏这个词来形容我最合适不过。脑海中总是想要紧握住时间,但实际上又在挥霍那时间。到了后来又开始后悔。但最后还是如此循环往复。过着乱无章法的每一天。

寻觅

哈里,他不也是在后悔吗,是,他是在后悔,是在死后后悔。后悔在车祸之前对姐姐雅丹娜因小事怄气。在生前是那么一件芝麻大小的事,但死后呢,却因这件事介怀,万分后悔难过。人不就是这样吗?总是在事后才会检讨自己之前的行为,为之前所做的盲目举动后悔万分。但那又怎样,事情都发生了,泼出去的水不会再回来,只有为之前的盲目做补偿。下一次呢,又这样,总没有真正检讨过自己。只是一时的后悔,一时的,仅仅是一时的。难道只有死后才能真正得去学会珍惜时间、宽容他人、检讨自己吗?也许把,虽然哈里确实是这样的。车祸死后的他很后悔,只想与姐姐道歉,因为有“未完成心愿”,而无法到达“天蓝色的彼岸”在阿瑟的帮助下来到人间与家人道别,并完成心愿。这时,他才完全没了这辈子的忧愁,步入了夕阳边的那抹天蓝。但真实世界哪有这种机会让你去真正理解生命的含义呢。所以只有靠你自己,自己,自己。我自己又何尝没有后悔过,那后悔的滋味尝过一遍,我便再也不敢去接触。

点滴

找寻,找寻母亲指尖的温度。家门前的小路上留下了我一个个玩耍的痕迹,也留下了我的欢声笑语。那时,是童年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放学一回到家,便召集所有的伙伴一起玩耍,直到被妈妈气的拎着耳朵回家写字。写字也总是不安分的,总要妈妈陪在身旁才肯投入学习。那时妈妈总会给我倒满一整杯热热的牛奶,等我写累了便递上牛奶,那时总觉得理所应当,并没什么特别的感受。直到现在,住校了,自己又太懒,连水也是直接喝冷的,没有了那每晚的热牛奶,心间总是空空的,感到落寂时才发现那不经意的行为早已规划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母爱就像那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给我心尖的温暖。她温暖了我,陪伴了我,也耗尽了她自己。她现在十分啰嗦,事情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一遍又一遍,让我有些反感,但终究也是懂了。因为她头上干枯的黑发中夹杂的根根银丝代替了她从前那一头乌黑柔顺的让我十分羡慕的长发,看到那一幕,让我心酸,眼泪含在了眼角,晶莹剔透似宝石般闪耀,仿佛随时会落下。那时,我懂了,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妈妈一天天的老了。在我成长中呵护着我,环绕纠缠着我,使她的爱甚至是缓缓入渗出入我每一个毛孔,直至耗尽她自己,才让我懂得,她老了。原来妈妈老了。当初那团巨大的火焰也要烧到尽头了。

感悟

彼岸,天蓝色的,让那个曾经迷茫在十字路口的我找到了光明的出路。让我相信我能仅仅只靠自己去远离后悔,去突破那蛰伏期。让我知道蛰伏总有苏醒,作茧自缚也可以破茧而出。

后悔,难过,迷茫,突破,新生。让我们自己冲破这“茧”,重获新生,自由飞翔。会有这么一天的。我都做到了,你们还怕什么。

成语作茧自缚: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ú],意指蚕吐丝结茧,将自己包裹於内。语本《景德传灯录·卷二九·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善恶不二》。後用“作茧自缚”比喻人做某事,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源]《景德传灯录·卷二九·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善恶不二》我自身心快乐,翛然无善无恶。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六尘本来空寂,凡夫妄生执着。涅盘生死平等,四海阿谁厚薄。无为大道自然,不用将心画度。菩萨散诞灵通,所作常含妙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法性本来圆明,病愈何须执药。了知诸法平等,翛然清虚快乐。[典故]蚕吐丝成茧,把自己给裹起来。这本是养蚕时常见的景象,有心人将它用来比喻人做了某事,反将自己困於其中。南朝梁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善恶不二颂〉,颂中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两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们本来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於是以为坐禅可以成佛,却不知那就像吐丝为茧,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给困住了。所以颂中接下去说:“法性本来圆明,病愈何须执药。”法性就是佛性,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练的,就像没生病的人何必吃药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颂〉中,志公和尚也说:“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意思也是一样。在〈菩提烦恼不二颂〉中更明白地说:“大道只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们不了解,用尽心机往外去寻找,那倒真像是蚕吐丝为茧,把自己越綑越紧,离佛的境界也就越来越远了。後来“作茧自缚”这句成语或即从这里演变出来。出现“作茧自缚”这句成语的文献如:《浮生六记·卷六·养生记逍》:“又读〈逍遥游〉,而悟养生之要,惟在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茧自缚矣乎!”

成语不厌其烦:厌:嫌。不嫌麻烦。如: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八回评:“每阅数年,必综叙素臣生子生孙,娶妇嫁女,中科发甲。而读者不厌其烦,甚至一回之中,先后数见,绝无沓冗繁复之病。”又如:今之史学则异是,必致谨于闾阎日用之细,起居笑貌之琐,不厌其烦,不嫌其鄙。——清·严复《道学外传》

蒙田随笔读后感_1200字

看了《蒙田随笔》后,才发现他的思想观点在我看别的书时就接触过了,原来他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感情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峻研究的学者。读完他的书,让我重新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虽然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但是陶渊明也说过:“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蒙田说:“自然的造化可谓巧夺天工,倘若我们的相貌毫无相同之处,那就会人兽不分;倘若我们的相貌完全相同,人与人就无法辨别。”这句话给了我好大的启发,是啊,这和马克思思想里的所谓“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的观点大概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所以,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作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只要善于学习,从以往事件中汲取经验便足以使自我变得更聪明。如果谁能记得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以及使他们情绪发生变化的微妙的原因,那他就能为未来的变化和自己的处境作好思想准备。由此,蒙田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只有推开门才能知道门是开是关,因此,蒙田提倡要我们“认识你自己吧”。曾经我看过一些书,其中有《认识你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想这些书其中的一些思想也多多少少有受到蒙田的熏陶吧。

其中还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说,读书能明智,能获得乐趣。但是,倘若读得过度,变成书呆子,便只剩兴味索然了。此外,可能还会伤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从来我都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抛开书本,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就认为书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我们不能抛弃它,因为它能带给我们知识和不一样的思想,可是,就在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蒙田说出来埋藏在我心底深处的话,诚然,书籍对我们很重要,很有意义,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看书,那我们可能不会有机会出去走走,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甚至可能由于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什么的影响健康,所以,当我们想出去走走的时候,那么就抛开书本吧,屋外也会是另一番有趣的天地。蒙田还指出,对书本的选择,当选有趣而且易读的。因为此类书籍能调剂我们的精神,给我们带来慰藉,至于那些艰深难懂的学科,我们不选也罢,留给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去探讨吧。在读到这里之前,我一直抱着所谓的经典名著硬着头皮苦读,殊不知既无趣又让自己心情郁闷不少,也许现在还不是读这类书的好时机,所以与其浪费时间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倒不如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书的世界里。

这些都只是我对《蒙田随笔》的一点点小小的想法,我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我相信还有更大的宝藏等着我去挖掘。蒙田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成语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如: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又如: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清·颐琐《黄绣球》第八回

成语异曲同工: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如: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又如:至诚虽是个小弟弟,又是个“书朋友,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却骎骎乎与大哥异曲同工。——朱自清《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