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6 12:16:13作者:百科知识库
本文包含读《金色花》有感、金色花读后感(530字)、泰戈尔金色花的读后感(570字)、读《金色花》、《荷叶母亲》有感(742字)、泰戈尔金色花读后感(748字)等300字、500字、600字、700字、8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读完这首简短、温馨而意味深长的、赞美母亲的小诗,我感受到了许多。
泰戈尔用童嫩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美丽的金色花,为母亲送去芳香、遮挡阳光,那该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报答着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可视看看周围的同学吧!我们很少帮家长干活儿,有时帮父母拿下东西都懒的动,倒一杯开水都会“大言不惭”地向妈妈索要“劳务费”,也许是妈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外面被母亲的爱环绕着,只是一味的索取爱,却不懂得去回报。
泰戈尔回报母爱的诗句,唤醒了我麻木的心,他让我深味母爱的伟大,让我反思自己并热爱生活。
成语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如:《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又如: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大言不惭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梁斌《红旗谱》四二
成语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如: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又如: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秋风习习,我翻开了语文书。咦!《金色花》?我一看这题目就感觉这篇课文一定会很有趣!
《金色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神奇的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想象到:与妈妈“捉迷藏”,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一天里与妈妈的三次嬉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为妈妈做事,看妈妈工作,让妈妈闻到花香,投影妈妈读书的地方。孩子之所以不让妈妈知道,是因为他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所以就只是撒娇,瞒着妈妈。世界上最伟大的莫不过于母亲。“母爱是无私的,母爱的回报也是无私的”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有错。
母爱是无私的,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例子。如:当我们生病时,母亲是一直照顾我们的,母亲是寸步不离的照顾我们。而母爱的回报也是无私的,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例子。如:当母亲的脚扭伤时,你应该去慰问一下母亲,当母亲一定是说:“我没事,你不用担心”这一类的话语,可这全都是骗你的,你应该帮母亲揉药酒,帮母亲做家务。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我们从小就会得儿歌唱的一点也没有错,我们应该孝顺父母,母爱是无私的,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成语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如: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又如: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成语寸步不离:寸步不离[cùn bù bù lí],意指紧紧跟随着,一小步也不离开。比喻关系密切,总是在一起。语出《述异记》。[源]《述异记》(据《太平广记·卷三八九·陆东美》引)吴黄龙年中,吴都海盐有陆东美,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时人号为“比肩人”。夫妇云:“皆比翼,恐不能佳也。”後妻卒,东美不食求死。家人哀之,乃合葬。未一岁,冢上生梓树,同根二身,相抱而合成一树,每有双鸿,常宿於上。孙权闻之嗟叹,封其里曰“比肩”,墓又曰“双梓”。後子弘与妻张氏,虽无异,亦相爱慕,吴人又呼为小比肩。[典故]“寸步不离”是说紧紧相随,连一小步都不离开,这个词语见於《太平广记·卷三八九·陆东美》引录的《述异记》。这篇故事是讲述一个名叫陆东美的人,娶了一位仪容举止都非常出众的朱氏。夫妻二人互相敬重,极为恩爱,总是“寸步不相离”地紧紧相随,当时的人都称他们为“比肩人”。但由於两人太过恩爱,朱氏死後陆东美也了无生趣,不吃不喝地一心求死。陆东美死後,家人便将他与朱氏合葬,不到一年,坟上长出一棵梓树,树根相连,树身分成二枝但却紧紧相抱,就好像陆氏夫妇生前那样的形影不离。後来“寸步不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关系密切,总是在一起,但不限用在夫妻关系,如《水浒传·第二回》:“高俅自此遭际端王,每日跟着,寸步不离。”即为此义。
《金色花》无疑是一首充满大胆新奇想象之作,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现得如幻如真。
通常人们写到孩子的童真和顽皮时,大概只能想到写他怎样的可爱,如何的淘气,怎样的在妈妈面前撒娇作痴,或故意做违拗之语,以引起妈妈更多的注意和关爱。
而泰戈尔的想象却常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他选取了“金色花”这一喻象来处理这一普通题材。伟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备这种才能,善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奇妙之处。
小孩子要跟妈妈来一次调皮。他不采用别的方式,而单单要变作树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着,摇摆着,俯视着他妈妈的一切工作,又让他妈妈找不见他。
变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闲的,千方百计地给他的妈妈捣着乱、逗着趣。他要让妈妈闻见花香,却不知这香气是从她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他要将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欢舞跳跃着伴着妈妈的视点游移,却又不让妈妈猜出这便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黄昏的时候,玩够了闹够了的孩子这才从树上下来,落到妈妈的面前,缠着要讲故事听。而当妈妈责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时,孩子却神秘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
“我不告诉你,妈妈。”
他是在极力将调皮成功的喜悦掩饰着哩!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世界更可爱了。没有什么人对童心的体察比泰戈尔更洞幽烛微的了。这便是一个伟大诗人的高明之处。
成语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如: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又如:“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成语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如:《朱子语类·论语十七》:“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他。”又如:这个老匪开初千方百计想收买这支已经武装了的工人队伍,可是工人们坚决拒绝加入匪股。——曲波《林海雪原》十四
《金色花》无疑又是一首充满大胆新奇想象之作,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现得如幻如真。
通常人们写到孩子的童真和顽皮时,大概只能想到写他怎样的可爱,如何的淘气,怎样的在妈妈面前撒娇作痴,或故意做违拗之语,以引起妈妈更多的注意和关爱。
而泰戈尔的想象却常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他选取了“金色花”这一喻象来处理这一普通题材。伟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备这种才能,善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奇妙之处。
小孩子要跟妈妈来一次调皮。他不采用别的方式,而单单要变作树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着,摇摆着,俯视着他妈妈的一切工作,又让他妈妈找不见他。
变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闲的,千方百计地给他的妈妈捣着乱、逗着趣。他要让妈妈闻见花香,却不知这香气是从她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他要将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欢舞跳跃着伴着妈妈的视点游移,却又不让妈妈猜出这便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黄昏的时候,玩够了闹够了的孩子这才从树上下来,落到妈妈的面前,缠着要讲故事听。而当妈妈责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时,孩子却神秘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
“我不告诉你,妈妈。”
他是在极力将调皮成功的喜悦掩饰着哩!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世界更可爱了。没有什么人对童心的体察比泰戈尔更洞幽烛微的了。这便是一个伟大诗人的高明之处。
成语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如: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又如:从他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
成语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如:《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又如: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杨朔《迎春词》
《金色花》是一首泰戈尔的散文诗。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文中,沐浴着母爱的“我”幻想有朝一日变成一朵金色花,默默无闻地为母亲做些事情,能让她生活地更美好,抒发了母—子情深。诗的开头大胆假设,想象自己变成了圣洁金色花,为下文自己的为母亲默默奉献的行为奠定了基矗诗的第一部分写出了“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开始和妈妈捉迷藏,偷偷的看母亲工作。诗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孩子的三次嬉戏。“我”与母亲的第一次嬉戏——默默的散发香气,让母亲为之精神一振。与母亲的第二次嬉戏反映出了“我”无时不刻都牵挂、思念着母亲,把自己小小的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让母亲不被光线刺伤眼睛,又不让母亲发现,给母亲一个小小的惊喜。第三次嬉戏是在牛棚里,突然还原成母亲调皮可爱的儿子跳到母亲跟前,让母亲大大地担心了一回,又大大地惊喜了一次。
文末的一个“坏”字贬义词褒用,突出妈妈见了我又惊又喜,但又嗔怪“我”。这次对话充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情深。这篇文章写出了孩子的调皮,但他又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的回报也是无私的,不图妈妈的夸奖。
由此,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我。我们拿什么来回报母亲的爱?母亲需要的有时仅仅只是一句亲切问候,或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她就会感到十分欣慰。再想想自己过去对母亲的唠叨置之不理,甚至横眉冷对,我们没有感到一丝内疚吗?让我们都来为自己的母亲做些什么吧。
成语又惊又喜:既惊讶又高兴。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又如:三五年一定胜利,大家听了又惊又喜。——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
成语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如:《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又如:现在不知道他怎样,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那默默无闻的原因,或者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死完的缘故吧。——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二)》
不论是泰戈尔写的《金色花》,还是冰心写的《荷叶母亲》,两篇文章中都含有无穷无尽的爱,只不过《金色花》中是孩子爱母亲,《荷叶母亲》中是母亲爱孩子。不论怎样,我们以后总要孝敬父母;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人都说母爱伟大,那父爱呢?
关于父爱,人们的发言一向是节制而平静的。母爱的伟大使我们在无意中忽略了父爱的存在和意义,但是我想说“父爱如山”。
我知道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美国父亲多少年如一日为儿子榨橙汁,作者说,他每一次喝完父亲榨的橙汁后,总要拥抱一下父亲,对父亲说一声,“我爱你”,然后才出门。那个美国父亲接受了儿子的拥抱和爱,什么也不说。拥抱在西方国家中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我从来都没主动拥抱过自己的父亲,但是每一次看见父亲时总会叫一声:“爸爸”。我长大了一些,觉得天天这么叫有些烦人,有时就不叫了,但我父亲总是走到我面前,问:“我是谁?”,我就只好例行公事的叫一声:爸爸。奇怪的是,那美国儿子与我一样,他说他有一天也厌烦了这种例行公事的拥抱,喝了父亲手榨的橙汁后,想径直溜出去,那个美国父亲就把儿子挡在了门前,说:“你好像忘了什么吧?”这时候我想,如果换了我就顺势说:“谢谢你提醒我”然后拥抱一下了事,但美国人与中国人不同,美国儿子贸然提出了一个强硬的问题:“爸爸,你怎么从来不说你爱我?”这个儿子逼着他父亲说那三个字,然后文章最感人的细节出现了:那个父亲难以发出那个耳熟能详的声音,当他终于对儿子说出“我爱你”时,竟然难以自持,哭了出来。
我读到这而也差点哭了出来,我想我永远不会逼父亲说“我爱你”,我与那个美国孩子唯一的不同是,知道就行了,“父爱如山”,但父爱羞于表达,却巍峨持里,对于你的父亲与母亲,都不要逼他们说:“我爱你”。因为他们都爱你,并且他们的爱很伟大。
成语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如: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又如: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
成语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如: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又如:回来等我把那些例行公事办毕了,还有几句要紧的话同你商量呢。——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四回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题记
试可想象:望不到边的沙漠里,黄沙那不可阻挡的力量一次次席卷着、扫荡者那看似平静,平静得毫无生机的黄土,当一切臣服于它时,一株仙人掌与它“争锋”着。它不高大,但他扎根结实;它不美丽,但它绿色的肤状却能给人以生命的希望。它那坚定的意志任风吹雨淋,任那沧海桑田,却矢志不移——我要开出一朵金色的花。
不知过了多久,它用坚韧和汗水,生命与灵魂凝聚了一朵金色的花,那一刹,世界仿佛失去了颜色,黄沙再大的怒吼也显得疲惫与无奈。说它似金,不,它流光似溢,早已赛过任何金子内蕴的价值。它是奋斗的证明,它的美是一株本是丑陋的生命顽强不懈的结晶,它用那份无与伦比的美,唱响了生命最具意义,最具尊贵的乐章。
它的执着以及它的美丽让我想起了山谷里的百合,石缝间的松柏。当百合还是一根小苗是,与身具来的气质让它受尽了奚落,但“我要开花”的信念支持着它,最后创造了悬崖上的奇迹,我不禁感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同样石缝间的松柏不高大,不苍翠,它扭曲,旋转,却有坚韧得让人太过心疼,它身上的每一道结痂,历经的磨难留下的痕迹,它每一根直刺的松针,又都象征着它那不朽的精神。
古之圣贤,又有哪个不是生于忧患的?孔子早困厄,编制《春秋》;屈原遭放逐,作《离骚》;韩非被囚秦国,写下《说难》、《孤愤》;贝多芬双耳失聪,谱写《生命交响曲》……历经磨难是成才路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关卡。
读了《金色花》,让我见识到了美丽与顽强的结合,也给予了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限的勇气。未来的道路势必坦克,势必布满荆棘,但是只要坚守自我,百折不挠地向前迈进,一定会见到那朵立于天地交接的金色花。
愿我的人生也能开出绚丽的金色。
成语不可缺少:必不可少的。如: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又如: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
成语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如: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又如: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清·程元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
古今中外对于母爱的颂歌不胜枚举,或是孩子萦绕于母亲膝下求欢;或是母亲如容纳百川的大海,从无怨言地包容孩子所有的缺点与委屈。而世界文坛巨匠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独辟蹊径,以孩子的口吻叙写母子情深,并且借助童稚奇特的想象,虚实相间地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扑朔迷离的童话世界,谱写出了一首人间最动人、最和谐的母爱赞歌。
诗中流露出的感情像一条幽谷密林中的小河,给人一种率真质朴的美。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孩子的口吻表达着对母亲的爱恋。众所周知,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在他们眼中,世界万物都具有人的思维,人与万物既可以对话,也可以相互变换。我们不是常发现孩子面对大海时会把海带认作海的女儿头上飘着的发带,而面对花丛时,又会把蝴蝶看成是一朵朵跳着快乐舞蹈的碗豆花吗?那么,当有一个小孩儿梦想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时,我们就可以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了。他要同妈妈捉迷藏,“悄悄地开放花瓣儿”,散发出诱人的花香,投影在妈妈的书桌上。天哪,这么小的孩子已有如此的爱心,他是在用自己摇曳的舞姿、淡雅的芬芳、玲珑的身影去陪伴母亲、抚慰母亲。这个小小人儿的爱心,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细读原诗,不难发现,这爱源于母亲深厚而宽广的爱,这种爱从诗中母亲寻找和呼唤孩子时情不自禁流露出的焦急心态而一览无余。这难道不是人间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母爱吗?我们在啧啧称奇的同时又不禁点头叹服。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触摸到发丝的湿润与柔滑,仿佛嗅到花的清香与女子沐浴后的芬芳,仿佛听到孩子银铃般的嬉笑声和母亲温婉的责问声。这优美清丽的画面、自然和谐的音韵以及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真挚爱心也许就是这篇散文诗永远具有艺术魅力的真谛。
读完此诗,我深深领悟到:沐浴在母亲爱河中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它就是一支神奇的梦幻曲,是一幅鲜亮无比的画卷,还是一首写不完的诗。
成语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如:清·叶燮《原诗·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又如:雍小源独辟蹊径巧构思,研制成我国首创电液组合泵。——《文汇报》1982.9.24
成语不胜枚举:不胜枚举[bù shēng méi jǔ],意指胜,尽。枚,一个一个的。“不胜枚举”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举出。语本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三九·俗语有所自》。[源]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三九·俗语有所自》“积财千万,不如薄艺随身;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见《颜氏家训》;“生为人所咀嚼,死为人所懽快”,见左雄语;“举头三尺有神明”,见徐铉语;“龙生龙,凤生凤”,见丹霞语;“对牛弹琴”、“作死马医”、“冷灰豆爆”皆见禅录。似此等语,不可枚举。宋·蔡沈《书经集传·卷五·无逸》又下文周公言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及云者,因其先後次第而枚举之辞也。[典故]“不胜枚举”原作“不可枚举”。“枚”是计算物品的单位,相当於“个”,“枚举”即是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宋代王楙在《野客丛书》中,追溯一些俗语的可能来源。王楙举出古书中的相关资料,类似的说法很多,实在无法一一举出,也就是“不可枚举”。後来“不胜枚举”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举出。“不胜枚举”较早的书证如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七·艺文志脱漏》:“而宋人撰述,不见於志者,又复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