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初三读书笔记作文大全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09:18:31作者:百科知识库

初三读书笔记作文大全1000字

整理了读书是世间最幸福的事优秀作文(1034字)、中日战争读后感(1023字)、和夜莺比,我很惭愧—读《夜莺的歌声》有感(1033字)、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1041字)、那一次,我读懂了他们(988字)、《惊天动地》读后感(963字)、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09字)、《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秀作文(982字)等1000字左右的初三读书笔记作文8篇,供您参阅。

读书是世间最幸福的事_1000字

星期五的晚上,我正在看书,妈妈把我叫过去,说是有什么惊喜要给我。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迅速地跑过去,边走边想:妈妈会给我什么惊喜呢?是好吃的,是好玩儿的,还是有新衣服呢?

我的屁股刚刚坐在沙发上,妈妈便把手提电脑放在了我的腿上,让我看看电脑屏幕上的一组照片。我不屑地对妈妈说:“妈妈,这不就是一组照片嘛,算什么惊喜啊?”妈妈温和地笑着说:“宝贝儿,你要认真看,才能体会什么叫惊喜。”

于是,我怀着疑惑不解的心情认真地看了起来。这组照片一共有二十五张,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三张。

第一张照片上,一座破烂不堪、几乎快要倒塌的房子首先印入我的眼帘。房子里,两个小孩正在煮饭:哥哥在锅边切菜做饭,妹妹在灶边烧火,一口大大的锅,四周却是烂的。那灶台歪歪斜斜的,像是马上就要垮了。

第二张照片上,一位头发已经全白的老奶奶,身材矮小、骨瘦如柴,却背着比自己身体大三倍的柴火,在一个没膝的雪地里吃力地走着,后面显现出一个个深深地脚印,脸上露出了十分痛苦的神色。

第三张照片上有一位脸被冻得通红的小女孩,坐在地上,拿着树枝,在泥土地上写字。手黑黑的、红红的,手上的冻疮一个接一个……

看完这些照片以后,我已经泪流满面,百感交集。为什么现在日益强大的祖国还有这样生活的人呢?那些孩子那么小,为了吃饱肚子,就要自己在冰天雪地里或炎炎烈日中砍柴;为了学习,就要在黑暗狭小的房子里读书;为了生活,很小的时候就要担负起重大的责任………想想自己吧,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幸福,每天不愁吃不愁穿,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有一流的老师为我们授课,经常可以出去旅游……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生活条件好的孩子没几个可以考上重点大学,而许多名人幼年时的生活都不怎么富裕呢?我带着疑问去问妈妈,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宝贝儿,现在城里的孩子条件好,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他们很享受父母带来的幸福,也很满足这种生活,因此学习也不够努力,遇到困难就退缩,这样当然就学不好了。而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的孩子因为从小吃苦,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就是世间最幸福的事情了,因此只要他们有机会学习,他们就会用十足的干劲、毅力和恒心去努力学习。因为他们想要离开大山,过上好的生活。”

听完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是啊,能够读书就是世间最幸福的事了,我一直都是世上最幸福的人。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劲头,我想,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阻挡我实现梦想的脚步!

成语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又如: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恍然大悟,彼此相视而笑。——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成语骨瘦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如: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又如: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中日战争读后感_1000字

一个昏庸的朝廷,一个败落的社会,一场伟大的战争,一种不屈的精神。

——题记

镜头步入了一个一个败落的时代,当时,腐朽不已的清廷已在慈禧太后的昏庸统治下,变得国力大减,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打开中国的大门,继而进行残暴的侵略。炮火轰开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滚滚硝烟涌出了一张张在炮火中消逝的容颜。

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危害兵民,牟取暴利时,林则徐没有犹豫,他愤然上书道光帝,并实施了震撼国人的壮举——虎门销烟。他给英国人一个迎头痛击,他显示了中国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这是一场没有战火的伟大胜利,是一场意志与决心相与斗争的历史伟绩!

当鸦片战争卷入中国时,太平军没有沉默,在与洋人的斗争中,他们没有低头,他们有硬朗的骨骼,不屈的斗志。他们征战沙场,击败洋军,痛杀清军,他们在历史的典籍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当日本雄心勃勃地想要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既而称霸世界的梦想时,一个声音在那一刻喊起。

清政府当时日益腐朽,致使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可清廷仍处于华贵的奢侈中,浑然不知要强国富兵,挽救危亡,在各国势力已经相当庞大时,中国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武器。军饷已被各路地方官员收入其囊中。当时日本已对中国虎视眈眈,在中日两方交涉中,日本居民甚至亲自到中国兵船上公开挑衅,并企图开炮。况且当时清朝并没有意识到日本想要吞并中国国土,认为区区一个东洋小国何以兴起起几层浪。由于当时洋务运动的成果,让清军不免有些飘飘然,自从1888年正式建立海军后,再也没有购进任何船舰,船龄渐渐老化,何况日本当时新添战舰,与之中国相比,遥遥领先。再者当时慈禧花重金修筑颐和园,抽掉各路军饷,哪里还顾得上战舰重置,连预先订购炮弹也退掉了。

1894年,日海军率领日海军联合舰队开进黄海大东沟伺机埋伏。当中国护航舰驶入黄海大东沟时,日舰便开火袭击,于是北洋舰队便纵队排开。实施反击。炮火炸开在水面上,激起一道白色的浪花,霎时,海水沸腾。硝烟弥漫在海面,久久不散。由于当时中日悬殊太大。中方舰队严重受到日方的摧残,可中方仍然坚持还击。邓世昌所在的致远舰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可他仍是沉着冷静,他下令致远舰向日方舰队开去,可致远舰不幸被鱼雷击沉,破碎沉没。当随从递给邓世昌救生圈时,他拒而不接,最后与他的爱犬共同葬身大海。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一副沉痛的挽联,一代历史的伟绩,一种意志的坚定,一次伟大的战役。

成语迎头痛击:迎头:迎面,当头;痛:狠狠地。迎上去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如:清·吴趼人《发财秘诀》:“倘使此辈都是识时务熟兵机之员,外人扰我海疆时,迎头痛击,杀他个片甲不回。”又如:我只见到对青年作家的迎头痛击,冷笑,抹杀,却很少见诱掖奖劝的意思的批评。——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

成语硝烟弥漫:弥漫:充满。指战场上炮火充满了整个空间。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掌子面炮声轰响,硝烟弥漫,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轮番在地下作业。”又如: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想读书是太难了。

和夜莺比,我很惭愧—读《夜莺的歌声》有感_1000字

自从我读了《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后,我的内心如潮水一样汹涌澎湃,平时没有对比,以为自己特别勇敢,现在一读了这篇课文,才觉得我是一个十分胆小的人,而且我明白了战争是恐怖的。当然在这战争中,肯定会有一些勇敢、不怕敌人,不畏惧困难,不向邪恶屈服的人,就比如说“夜莺”。

“夜莺”是一个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一个勇敢机灵的好男孩。在《夜莺的歌声》里,他引诱敌人上钩,不怕敌人的凶言恶语,看清敌人的威逼利诱。当敌人问他话时,他懂得引开话题、隐瞒事实、保护自己,并利用自己的歌声将敌人带进了“埋伏圈”。传递情报,帮助游击队顺利打败了敌人们。真不愧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小游击队员”,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夜莺日复一日都在协助游击队消灭鬼子,不怕任何危险。而我和小夜莺相比,就是温室里的花朵,娇生惯养,遇到什么小事情就十分害怕,哭哭啼啼的。真是胆小如鼠!一说到胆小,就又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那一件事: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生病了,原本是肯定要去打针的。但当我听到医生说要“打针”这两个字,就好像天要塌了下来似的,十分害怕,拼命地挣扎,拼命地叫喊:“我不要打针!我不要打针!”妈妈和护士姐姐都在一旁极力劝我,“打针不会疼的,只是像蚂蚁咬一样。”“你们骗人的,你们骗人的,我不听!”我大声地哭啕着,身子不停地在摆动着,手在不停地拍打着,想把护士推开,逃出护士的手掌心。妈妈拽不过我,只好又叫了好几个护士按着我的身体,才能把针头艰难地扎下去。一扎,我哭得就更加来劲了,可因为我身体的强烈摆脱,针头从血管里掉了出来。护士又扎了几次,每次的结果仍然相同——针头又从皮肤里掉了出来,搞得连护士们都说无能为力了。后来是爸爸来出把我按住了才将此事完成了。现在一听起我妈妈说我这小时候的这件事情,我就感到非常地惭愧:和小夜莺相比,我真是多么得胆小啊!真的连小夜莺的十分之一的勇气也没有啊!

还有一件事情相比,我就显得更胆小了:在前年的一次骑自行车时,因为我没拐好弯导致摔了一跤。结果患上了“自行车摔后恐惧综合症”,后来死都不肯再骑自行车了,直到去年我才重新骑上了我的自信车。我觉得我骑个自行车都怕,如果我生活在战争的那个时代,那不是就更不得了了啊!

我曾经想过:如果小夜莺就是我,他会怕打针吗?如果小夜莺就是我,他会怕骑自行车吗?如果小夜莺就是我,他会怕……

和小夜莺相比,我真的还有很多不足。读了《夜莺的歌声》后,我一定要鼓起勇气,重新做一个勇敢、聪明的好孩子!

成语无能为力:无能为力[wú néng wéi lì],意指“无能为力”,典源作“无能为”。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事。语本《左传·隐公四年》。[源]《左传·隐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於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典故]“无能为力”原作“无能为”。《左传·隐公四年》记载,春秋时卫国发生弑君事件。卫庄公的庶子州吁十分受宠,又好勇斗狠。大夫石碏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要卫庄公小心防范,但庄公不听。後来州吁果真造反,和石碏的儿子石厚一起杀了庄公,自立为王。州吁为王後,一直不能收服民心,石厚便去请教曾任大夫的父亲石碏,要如何稳定州吁的王位。石碏说:“请君王出访外国就可以了。”石厚问要如何做,石碏又说:“目前卫国与陈国交好,出访陈国便可。”於是石厚便随着州吁到了陈国,石碏赶紧派使者到陈国,告知他们这二人是弑君逆贼,并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意思是卫国弱小,我老臣年纪又大了,实在是没有能力啊!请陈国人帮忙将他们捕捉起来。陈国人果真将二人逮捕,卫国便派使者杀了州吁,而石碏则派家臣獳羊肩杀掉儿子石厚,以咨正法。当时人都称石碏为“纯臣”,大义灭亲。“无能为”就是指没有能力面对事情之意,後世多作“无能为力”,用来表示使不上力,没有能力做好某事。也用“无能为技”,表示没有能力使出技能;“无能为谋”,表示没有能力贡献计策。

成语大义灭亲: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意指指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语出《左传·隐公四年》[源]《左传·隐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於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典故]据《左传·隐公四年》载,州吁是春秋时代卫国庄公与宠妾所生的儿子,庄公非常宠爱他,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庄公不要把州吁给宠坏了,但是庄公不听,州吁也因此养成好战骄奢的个性。庄公死後,桓公继位,州吁密谋杀害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引起人民不满而导致国内不安。州吁的亲信石厚就去问他的父亲石碏,要怎麽做才能安定民心、巩固王位。石碏曾经是卫桓公的重臣,很受到人民的尊敬,当石厚来请教的时候,他说:“只有觐见周天子才能安定君位。”石厚又问:“如何才能觐见天子呢?”石碏说:“陈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宠信,而现在陈国和卫国的关系非常和睦,因此如果去拜访陈国的国君,请他向周天子请示,必定可以得见。”於是石厚就跟随着州吁到陈国。这时石碏暗中派人告诉陈桓公:“卫国领土狭小,而我已经年老了,不能有所作为。州吁和石厚就是杀了我国国君的人,请你们趁这个机会处置他们。”陈国人就把他们抓起来,请卫国人亲自来处置二人。卫国派右宰丑在濮县把州吁杀了。至於石厚,大家认为因为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杀了首恶州吁就够了,但是石碏不认同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州吁做的许多坏事,石厚也都有参与筹画,不能不严惩,所以就派他的家臣獳羊肩到陈国杀死了石厚。石碏这种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父子私情的做法,深受後人所敬佩和赞扬。後来原文中的“大义灭亲”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比喻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_1000字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好几本书,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想吧。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宝葫芦真是一个宝贝,我要是有一个宝葫芦该有多好啊,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当把整本书读完以后我的想法就变了,我认为,宝葫芦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更多的也许是讨厌和烦恼吧!文章是从这里讲起的:有一个叫王葆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听奶奶讲故事,奶奶就总是讲宝葫芦的故事,有了宝葫芦就会变得好幸福,要什么有什么。有一天。王葆自己在钓鱼的时候,意外的钓到了一个宝葫芦,他一连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觉得他自己总算可以要什么有什么过得幸福了,先的时候,觉得宝葫芦真好,要什么有什么。可是到了后来,却发现宝葫芦知道了自己的心事,把他要做的事全部做了,自己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到了后来还发现宝葫芦的东西是偷来的,一气之下,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家,使得宝葫芦没有用了,他也就把宝葫芦给扔了,自己也就彻底轻松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什么事都是要用你的劳动的成果换来,不能要不劳而获的东西。就拿这个宝葫芦来说吧,当你觉得你要什么有什么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开心、很快活,可是当你发现这些东西是偷来的时候,你心里又会怎么想?不劳而获的东西在你的面前你会吃吗?宝葫芦知道我的心思,在邻居和同学面前把我想要的东西偷来放在我手上,这不是让我在邻居和同学面前难堪吗?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贪图小利,贪心的人是没人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贪图小利的人,这个宝葫芦的故事正告诉了我们,不能要不劳而获的东西,要用自己的劳动而换来的成果才是最珍贵的。有了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成果,才知道劳动的辛苦,就不会把别人的劳动不当回事了。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宝葫芦偷了东西我若接受了,也就等于是我偷了东西,时间长了我就会养成好逸恶劳的坏毛玻我提议,大家来一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偷任何东西,也不拿不劳而获的东西。王葆最后把宝葫芦扔了,我们大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的是认为王葆把宝葫芦扔了是不对的;而有的人却认为王葆把宝葫芦扔了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我是这样认为的,王葆把宝葫芦扔了是不对的,因为既然王葆认为宝葫芦做得不对,那就应该提早地对宝葫芦说说自己对它的意见,而不是对宝葫芦大喊大叫的,我想如果宝葫芦真的懂得主人心里想什么,就应该和王葆一起做王葆自己想做的事,那宝葫芦也就可以和主人成为最好的一对了。我们不能收不劳而获的东西,但是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诚实的孩子吧!

成语好逸恶劳:好逸恶劳[hào yì wù láo],意指贪图安逸而不愿劳动。语本《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源]《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於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於胜理。[典故]“好逸恶劳”典源作“欲逸恶劳”。《吕氏春秋》是战国时代秦相吕不韦与门下食客的集体著作。综合九流百家,畅论天地人物,多主儒术,而参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赅,颇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卷五〈仲夏纪〉是说明音乐的功效、历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适音〉篇说明音乐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适当的发展,与治身治国的道理相通。文中认为:人有四种欲望,四种厌恶:希望长寿而憎恶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恶危险;想要荣华而憎恶耻辱;贪图安逸而憎恶劳动。如果能让四种欲望实现,四种厌恶消失,那麽生活必然能称心如意,也就能长寿了。後来“好逸恶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贪图安逸而不愿劳动。出现“好逸恶劳”的书证如《後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下·郭玉》:“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成语九流百家:泛指各种学术流派。同“九流一家”。如:唐·韩愈《毛颖传》:“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乃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如:凡九流百家,以其所明者,沛然随地涌出。——清·黄宗羲《论文管见》

那一次,我读懂了他们_1000字

曾记得化学课,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中国的资源浪费多是因为开采得不合理,小煤窑的开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当煤窑废弃后,那百分之七十几的原煤,就这样成了浪费,当时同学愤慨地说:“都是那些地区的人素质差,根本就不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我们固然有学识,我们固然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但是我们不是他们,我们尚未读懂他们。

当我翻开《乌蒙矿工》,当我看见一副副陷在乌黑中的面孔,当我看见老矿工脸上纵横的黑色沟壑,当我看见小矿工黑乎乎的已经失去光泽的脸――这些照片只有黑白二色,犹如炭笔画的素描。但这就是他们真正的颜色,他们的生活只有黑白二色,怎可能如我们般万紫千红?周奇元,我记得这样一个名字,照片上的他看起来不过十岁年龄,与我的表弟相仿。表弟是家里的独子,他可爱、天真,人见人爱。然而到了周奇元身上,我却看不到这般年岁的孩子的一切妄想和天真在他和原煤一样黑的眼里有着百分之一二的体现。照片里的周奇元在吞云吐雾,十岁的他烟瘾极大,给他一根烟,他一口气能吸掉三分之一。从边角注释上,我还知道了周奇元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然而无奈却要到煤窑上赚钱贴补家用,工人们惟一的欢乐便是在收工后喝酒、抽烟,于是周奇元便也学着……读到这我不禁要落泪――喝酒?吸烟?他还是未成年人!但他同时是一个矿工,每天要让煤从自己身边倾泻而下,浑身是煤粉留下的乌黑,这样也就遮掩掉了他的圆脸上的稚气,磨洗了他初生时和我们一样的憧憬……乌黑的煤磨出了“周奇元”这个名字的老成和粗俗,而不是城市里我们彩照的艳丽、名字的富贵浮华――惨淡黑白!复杂地注视着那张图片,周奇元的双眼茫然地望着远方。那一次,我读懂了他,读懂了他们――矿工们。当我们在走进考场前畏惧地想着希望的时候,课堂里走神想着放假在哪里玩的时候,矿工们已经在“现在”里挣扎了许久。我们有“未来”,他们却只有“现在”,因为“现在”才是“生存”。而“生存”在他们只是挖煤,因为不挖煤就没有生存。既无法生存怎么去想教育,怎么去想未来。那些对未来美好的梦,即便有,也被黑色吸收埋葬。我读懂了。当被硒肺病折磨着要跪着死去的矿工的眼泪流淌而下的时候,我明白了。请让我们,找到他们的未来,背负着这“两份未来”在长大,然后还给他们。我读懂了,因为我们同是生命,当生命痛苦的时候,一个生命会去寻找另一个生命。他们的沧桑,他们的复杂,他们的黑白不再与我们的彩色相去很远的!

成语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如: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又如: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

成语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如:宋·徐度《却扫编》卷下:“而邓枢密洵武真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又如:如此好令,真是酒席宴前所未有的,妹子恭逢其盛,能不浮一大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惊天动地》读后感_1000字

死亡已超过12000人,受伤26206人,被埋9404人,损害房屋346万间。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

影片《惊天动地》讲述了我军的摩托代步兵旅在演习中,突遇地震灾害,在通讯,交通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旅长唐新生毅然带领部队,冲破重重险阻,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生死救援,并和后续赶来的大部队一起,奋力营救映川中学师生和羌寨沟受困群众,成功化解七顶山堰塞湖险情和化工厂次生灾害危机。

那一天,孩子们正在操场上无忧无虑地嬉笑打闹;大人们正在辛勤地工作;而老人们正在谈天说地。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地震了无声息地偷袭四川。霎时间,整个大地都在强烈的摇晃着,人们似乎都站不稳脚跟,楼房全都倒塌了,烟尘在空中飘散着,远处蒙胧一片。逃出来的孩子躲在角落里,身体颤抖着,不停地抽泣;失去孩子的母亲,不停地用手在废墟里挖掘,还时不时呼喊着孩子的名字;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青年,在声地哭喊着,乞求人们救他出来。顿时,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还记得,唐新生曾说过一句话:“地震就是命令,抢救生命就是命令”。这是充满理性的肯定的语气。抗震救灾,争分夺秒,时间联系着上万条宝贵的生命呀!俗话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他没有执着于死板的命令,而是以“拯救人民的生命”为已任,丝毫不惧怕处罚。毅然带领部队前去救灾,这无疑是给士兵们吃了定心丸,鼓足了士气,勇往直前。

从废墟之下救出的婷婷,气息微弱,在死亡的边线徘徊。然而,解放军却并没有放弃她。光明代表着希望同。大家用手电筒为她于黑暗中制造光明。用生日歌唤起她的求生的意志,这歌声汇成了生命力量的雄浑交响。这一切印证了“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刚入伍的新站士田野,争当突击队员,在余震中用身体挡住了垮塌的楼板,保护了三名学生。田野本是家里的独生子,他明知道,对于他的父母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件多少么残酷的事。可正因如此,他将心比心地体会到这种撕心裂肺的痛。他用自已的身体来挡住楼板。让三条宝贵的性命不致于被灾难摧残。我想:引领着他走上这条伟大道路的,是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田野这个名字将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LeiF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凝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Lf精神就好似一坛陈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纯。鞭策着我们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成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如: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又如:太尉不将心比心,小子待将计就计。——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三十八出

成语惊天动地: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意指形容声音很大。语本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後用“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惊人。[源]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引)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虯,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後道游;孙叔奉辔,卫公骖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獠者,江河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隐天动地,先後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另可参考: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据《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引)[典故]“惊天动地”原作“隐天动地”。汉朝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他的赋,词藻瑰丽,气韵排宕,为汉赋辞宗,影响当代及後世甚钜。司马相如以〈子虚赋〉得到武帝的赏识。在见到武帝之後,他又写了一篇〈天子游猎赋〉,也就是〈上林赋〉,献给武帝,文中藉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个假想人物的对话,大肆铺陈汉朝“上林苑”的壮丽,以及天子游猎的盛况,文章最後对天子贪恋游猎,荒废政务,提出讽谏。典源所收的内容节录自〈天子游猎赋〉,大意是说:秋冬交会时节,皇上乘坐华丽的车子,率领官员、随从出外校猎。他命令随身护卫他的侍卫击鼓,让猎人出击,以江河作为围挡野兽的栅栏,大山当作是了望楼,一时间车马奔驰,像忽然响起的雷声,声音很大,足以遮天动地。猎人分散四处,各自追逐自己中意的猎物,沿着山陵,顺着沼泽行进,人数多到像天上密布的云、倾注的大雨。後来“惊天动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声势惊人。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_1000字

《格列佛游记》因深得孩子们的喜爱而知名于世。格列佛,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他的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心地善良,易与人交往,知恩图报,有君子之风,愿意将自己所了解的先进的思想知识和他人一起分享,愿意帮助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对朋友不利的人。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世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能够急中生智,对于面临的困难不退缩,能够见机行事,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顾惜自己的面子,对敌视他的人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敬重高尚,知识丰富的学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佛利姆奈浦是利立浦特国王的一个宠臣,对于国王他一味阿谀奉承,为了讨好国王,他会想方设法让其开心,甚至愿意做出威胁自己生命安全的行为来得到国王的欢心。反过来对人民却颐指气使,看不起平民,认为他们比自己低级。佛利姆奈浦有才能和本领,但却不将此运用到正途上来,没有为百姓做多少好事。他心眼极其狭小,嫉妒心强,对于党派斗争十分熟悉,痛恨比自己有能耐的人,并且睚眦必报,喜欢暗地里给人打小报告,诬蔑他人,做事毒辣,不计后果,不择手段寻找机会来进行打击报复,不给对手留下丝毫的余地。在格列佛看来,他有阴暗乖僻的本性,狡猾奸诈,口蜜腹剑,并且多疑,猜忌心很强,甚至会无端地怀疑自己的至亲和至爱,是一个受人鄙视的人。格列佛游记读后感600字布罗卜丁奈格国国王,他容貌雄健,性格和善儒雅、聪明、认真,做事仔细,一丝不苟,理解力甚是突出,热爱艺术,尤其酷爱音乐,非常博学,思维清晰,流畅且不华丽,好奇心很强,善于提出疑点和不同意见,喜欢学习先进的东西,吸取自己以前没有学习到的知识,认识事物迅速通透,但由于环境所限,与世隔绝,对于别的事物知道不多,就不可避免的有点固步自封,产生了一些偏见及某种狭隘的思想。国王待人可爱可亲、理智、正义、仁兹,让人容易亲近,爱护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臣民,不喜欢甚至是鄙视有阴谋、虚伪、背信弃义、残暴和有嫉妒心的人,心里没有任何非人道的念头。在格列佛看来,他具有令人崇敬、爱戴和敬仰的所有品质,有杰出的才能,伟大的智慧,高深的学问,有统治国家的雄才,有一种天生为王的人格魅力。这本书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坚强地面对世间万物,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坚强地面对。

成语不可避免: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如: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6章:“男女之间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这种心心思思的现象。”

成语不择手段:择:选择。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如: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又如:要谋生,谋生之道,则不择手段。——鲁迅《三闲集·通信》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1000字

今天我观看了2015年的《开学第一课》,里面主要讲了抗日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

抗日战争时期,还有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小铁锤。小铁锤十二岁,矮矮的个子,长得很结实,还很聪明勇敢。有一次,小铁锤装作放羊的抗日英雄——小铁锤。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小铁锤。小铁锤十二岁,矮矮的个子,长得很结实,还很聪明勇敢。有一次,小铁锤装作放羊的为八路军放哨。这时候,他远远地看见一群鬼子,马上报告了村里,村民都隐蔽起来。这时日本鬼子来到了近前,看见小铁锤,鬼子官就跳下大白马,把枪口对准了小铁锤恶狠狠地说:“你这个八路探子!”小铁锤不慌不忙,指了指羊说:“俺是放羊的。”日本鬼子看看羊就信了。并让小铁锤把大白马赶进李家院吃草。这时小铁锤看中了那匹大白马,心想:我要想办法得到这匹大白马。他看草很少,就对鬼子官说:“马饿了,院子里草少,我带马去草多的地方。”鬼子官看了看小铁锤想了想说:“去吧,如果照看不好就杀了你!”小铁锤牵着马走出李家院,转到后面就骑上大白马一溜烟儿跑了。他跑出很远的时候才听见鬼子的枪声,他成功了。

这就是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

成语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说罢了这一句,便一溜烟外面去了。”又如:那捉他的巡捕见问官和他认得,便一溜烟走了。——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八回

成语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如: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又如:公路在山上盘旋,车子不慌不忙地打着圈子。——巴金《旅途杂记·成渝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