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6 07:16:03作者:百科知识库
1、家春正默默地在回想崔日用的诗《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嘴巴左边有颗痣的西门总老师猛然间走到前面,要他用“磨杵作针”造句,把他吓得忘了自己的名字。
2、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的罗唯楚听名字叫做Kenton的留学生说,应用“磨杵作针”造句是一件特别单调的事。
3、耐心持久,如磨杵作针,不计岁月,此用功样子也。见明·黄淳耀《陶庵集·自监录一》。
4、在前往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中学的车上,振烽哥哥给蔓萱和倩滢介绍了“磨杵作针”的成语典故。
5、成语磨杵作针来自宋·祝穆《方舆胜览·磨针溪》:“彭山象耳山下,相传李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问:‘何为?’媪曰:‘欲作针耳。’白感其言,还,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