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高一读书笔记8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03:31:58作者:百科知识库

高一读书笔记8篇800字

本文包括读《香菱学诗》有感(775字)、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767字)、梵高传读后感(789字)、斯巴达克斯读后感(774字)、论语读后感(819字)、《狼图腾》读后感:为狼叹息(827字)、《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775字)、黑熊舞蹈家的读后感(775字)等800字左右的高一读书笔记8篇,供您参阅。

读《香菱学诗》有感_800字

黛玉先教香菱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香菱学会识记,理解运用五言律、七言律等,因为黛玉知道只有让香菱明白识记是基础,理解能帮助识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才能作出好诗。成为“诗翁”。

最后香菱不负众望,理解了作诗的技巧,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她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字也似天理,但这两字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像是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形容的正是如此,联合实际想到那年上京去,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明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但是香菱运用到现实也就是说自己作诗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了。黛玉见香菱学得如此之妙就借昨夜月亮让香菱作诗。起初,香菱作了一首诗,黛玉批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香菱听了,默默回来,连房也不入,只有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含笑,默默天地至公,香菱做出来拿与黛玉看。黛玉说:“还是不好,过于穿凿,还得另作。”香菱自以为很妙的诗被说如此,于是思考不断,结果在梦中出现,这不就是灵感么?不就应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么?

是的,成功源于勤奋,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关键。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香菱正是有追求,才感受到了快乐的心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乐的成长。《香菱学诗》教给我们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明天创造更多希望,为明天设下更多追求,一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_800字

阅读之美

阅读,是一件神圣而又美妙的事。历史上,多少名人,哪个不是通过阅读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家呢?《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就可以带我们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让你感受到阅读的美和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历史。

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历史。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烽火戏诸侯;从齐桓公称霸,到荆轲刺秦王;从秦王统一全国,到黄巾起义;从袁绍拥兵自重,到梁武帝出家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华名族的艰苦奋斗,让我们为这一些历史感到骄傲。

这一切,是多么感动。但同时,也令人怒气冲天。“大禹治水”和“烽火戏诸侯”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大禹在治水时,曾经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想到了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庄稼被淹,房屋被毁,发誓一定要将洪水引退。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呢?周幽王昏庸无能,整天沉迷于美色。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奠定西周的灭亡了。更何况,他为了逗褒姒笑,竟然听从了奸臣虢石父的计策,点燃只有在紧急情况才会点燃的烽火!这一点燃了烽火,虽然逗得褒姒笑了,可是在同时,也消除了其他诸侯国对周幽王的信任。点烽火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在公元前771年时,有三个诸侯国联合向周幽王的皇城进攻。他立马点燃烽火,向其他诸侯国求助。可惜,因为其他诸侯国认为又是个骗局,个个按兵不动。最后,西周灭亡了。

这两个事件,足以证明他们的差距了。大禹,他为了苍生,为了人民,他甚至对自己的妻儿不管不问,只为了引退洪水,保家卫国。周幽王却恰恰相反。他昏庸无能,沉迷于美色,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国家;在诸侯们明白周幽王点烽火是一个骗局时,周幽王有没有想过这样做是什么后果?没有,没有!因此,大禹才是我们的榜样。千万不能学周幽王那样只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历史,也通过历史告诉了我们人生的道理。也许,这就是阅读之美吧!

成语家喻户晓: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意指“家喻户晓”典源作“户告人晓”,意为告诉家家户户知晓。语本汉·刘向《列女传·卷五·梁节姑姊》。後来引申为家家户户都知晓,形容事情、名声传播极广。[源]汉·刘向《列女传·卷五·梁节姑姊》梁节姑姊者,梁之妇人也。因失火,兄子与其己子在火中。欲取兄子,辄得其子,独不得兄子。火盛,不得复入,妇人将自趣火,其人止之曰:“子本欲取兄之子,惶恐卒误得尔子,中心谓何,何至自赴火?”妇人曰:“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吾欲复投吾子,为失母之恩,吾势不可以生。”遂赴火而死。《宣和书谱·卷二〇·叙论》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典故]“家喻户晓”原作“户告人晓”。汉朝时,刘向编了一本《列女传》,讲述古代贞烈女子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是叙述古代梁国的一位妇人,有一天家里失火了,她的孩子和侄子都在里面。妇人跑进大火中,原想先救侄子,在慌乱中抱出一个小孩,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孩子。眼看火势愈来愈大,已经不可能再进去救人。妇人心里十分难过,想投火自尽,旁人赶紧把她拦下劝说:“你原本是想救侄子,只因一时慌乱才救成自己的孩子,又何必想不开呢?”妇人说:“话虽如此,但我又怎麽可能挨家挨户的去解释,让全国上下都知道呢?一定会有许多人不了解事情的经过,因而指责我偏心,只救自己的孩子,我以後都要背负这个不义的罪名,还有什麽脸见人?要我再把自己的孩子推回火场,和侄子一起死,我这个做母亲的也办不到,这样下来,还是只有一死吧!”说完就冲进屋子,葬身火海。在这篇故事中,原作“户告人晓”,指的是挨家挨户告诉大家知道。到了北宋的《宣和书谱》,有这麽几句话:“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说皇帝端坐深宫中,靠着行政机制的运作,不用挨家挨户告知就能实行政令,也是同样的用法。後来“家喻户晓”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用来表示家家户户都知道,亦用来形容事情、名声传播极广。

成语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又如: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

梵高传读后感_800字

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的话用在梵高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读梵高的传记以前,我对他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拥有绘画天分的疯子,可是读过之后,才发现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心思缜密的,才华斐然的,悲天悯人的天才。

梵高是个悲剧英雄。27岁以前从事各种各样的事业,当过画商,做过牧师,但都和他敏感的性格相抵触,最终以失败告终,然后他穷困潦倒,被人嘲笑,家人也不了解他,他郁郁寡欢,常常在郁闷致死或者饿死的边缘挣扎。他失败的生活还以及有点丑的外形,使得爱情也总是受阻,生活的每一步都将他推向深渊。不过还好,他有一个一生的知己,就是他的弟弟提奥,提奥不但在精神支持梵高的绘画事业,并且每月按时支付给梵高生活费,让他无忧的创作。可是,这也没能阻挡梵高最后的精神崩溃,仅仅37岁的梵高,在一个圣诞前夜,开枪自杀。

梵高的一生,用在绘画上的时间只不过七八年而已,生前绘画带给他的是一贫如洗,是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巨大的不幸,但是梵高死后,他的画被世界疯抢,拍卖价格高的惊人,可是,这一切都跟梵高没有任何关系了。对死者再高的荣誉,也只是能给生者带来慰籍。有时候我想,梵高根本不该去画画,可是其中的得失,旁观者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即便再苦再难,梵高对绘画的热爱也是至死不渝的。这个,从他的画中也能窥探一些。

梵高的画总是浓墨重彩,感情强烈。他并不是一个疯子,他用赤子之心热爱着这个世界,就算这个世界不给他一点点的回应。他的画里满是热情。就梵高活着的一生里,他并不是一个成功者,在他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肯定也是充满了迷茫,到底是屈从世间的利益,还是跟随内心的声音,哪怕这是一条不归路……

我觉得,比梵高的画更加珍贵的是梵高的生活抉择,要么庸碌一生,违心的生活,要么疯狂的跟随自己的内心,结果不是成了天才就是成了疯子。选择,远比生活本身更难。

成语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如: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又如: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成语赤子之心:赤子之心[chì zǐ zhī xīn],意指婴儿的心。比喻纯洁、善良的心地。语出《孟子·离娄下》。[源]《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典故]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受学於子思门人,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後世尊称为“亚圣”,传有《孟子》七篇。他曾经到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最後以所说不合王意而不见用。他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论说,以期说服诸侯,停止武力兼并。晚年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着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後世影响甚大,被认为是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典源所录是孟子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品德修养良好的人,不会失去他做赤子时的一片纯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於比喻纯洁、善良的心地。

斯巴达克斯读后感_800字

《斯巴达克思》这本书是意大利的著名作家拉·乔万尼奥里写的。它讲述了一个英雄角斗士——斯巴达克思的传奇经历。

当时的古罗马分为三类人:奴隶、贵族和平民。而在这个时期,有一种看似愉快而有趣,其实残忍而血腥的娱乐活动——角斗。可怜的奴隶们被送到角斗士学校学习角斗技巧,然后在角斗场互相打杀,直到其他的角斗士都死了,最后剩下的那个人就获得胜利。而贵族们呢,却舒舒服服地坐在观众席上,还时不时发出愉快的喝彩声!这实在是糟透了!太残忍了!

斯巴达克思原来是罗马军团的小队长,还因为作战勇敢获得过公民桂冠。后来由于不幸在战斗中负伤,落到敌人手中,被卖给了一个角斗士老板。恢复自由以后,他对奴隶制和角斗这种残忍的活动感到非常不满,便发起了角斗士起义。

斯巴达克思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他是希腊人,有着卓越的统帅才能、强烈的英雄气概。他十分勇敢,武艺高超,足智多谋。他发起了角斗士起义,与成千上万的角斗士们反抗罗马人,追求自由,愿意为了大家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这是他十分伟大的一点,许多年轻气壮的小伙们都做不到这一点。

我认为奴隶制、角斗都是非常没有人道的东西。凭什么你们贵族可以整天骄奢淫逸地享乐,而这些无辜的人们却要去当奴隶,为你们辛辛苦苦地干活?而且,奴隶们每天给贵族干活,不但得不到奖赏,还经常吃不饱、睡不好,这又是为什么?角斗也是一样。在贵族眼中这种“有趣”的娱乐活动,在角斗士眼里却是一场恐怖的大屠杀!战死的无辜的角斗士们的痛苦,你们贵族感受得到吗?“将心比心”这种连小学生都懂的道理,你们还不懂吗?

还有一点令我不解的是,在角斗场的观众席上,不仅有骑士、贵族、贵妇等人,还有平民!这些平民,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被沦落为奴隶。那他们为什么还看得津津有味呢?如果有哪一天,这些人们也被放到角斗场上,他们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愚蠢。

成语骄奢淫逸:逸:放荡。原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四种恶习。后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如:《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又如:况且是丰厚这之家,本有骄奢淫逸之资;况且是寡妇之子,又有信惯纵放之端。——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十一回

成语辛辛苦苦:辛辣艰苦。比喻艰难困苦。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我们辛辛苦苦的,里头赚些东西,也是应当的。难得是贼偷的不成?”又如:哪怕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也好,哪怕是艰苦奋斗的命令主义也好,都在反对之列。——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论语读后感_800字

翻开一本中国的经典之作,走进孔子的世界,品味《论语》的墨香,细细咀嚼“仁爱”之意,我不禁陷入深思之中……

孔老先生是我乃至我们民族备受崇敬的思想家,孔子一生推崇“仁”的思想,推已及人,仁爱待人正是他崇高思想的表现。记得有一次,颜渊问到孔子怎样做才能是“仁”,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则论语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也是我们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那么,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不适合我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书、影像等,我们是坚决杜绝的。可是我们个别同学还是不免去看一些认为无关紧要的闲书,我们应该劝阻他们,因为这不但是在浪费时间,而且会极大的干扰学习,减弱学习的积极性。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没有礼貌的话语就不要去说它,不文明的行为就别去模仿,否则不但会损坏我们中学生的形象,还会影响社会的文明和风气的好转。我们的语言是先辈经过几千年才演变而来的,我们不要去刻意地玷污它。不要忘记汉语是世界上发源历史最长而且最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弘扬中华的语言,让世界都能领略到中国美,汉语美。

“非礼勿动”,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去动它。偷窃可耻,而且是要严惩的。别人拥有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从另一个角度说,拾金不昧就是“非礼勿动”生动的表现。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将这个美德发扬光大,为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出一份力吧!

《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论,里面还有许多宝藏在等待我们的挖掘。古人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这足以显示出它的博大。老师说“半部论语修自身”,我想它也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又告诉我们如何去不断完善自己。

孔子推崇人“仁、义、礼、孝”等,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也携手孔老先生,踏上仁爱的旅途吧,我们要时刻铭记“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的含义!

成语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如: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又如:瑚之为学,博大精深,以经世自任。——《清史稿·陆世仪传》

成语何乐而不为: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又如:这件事对国家对个人都有益处,何乐而不为?

《狼图腾》读后感:为狼叹息_800字

今天读了姜戎的《狼图腾》,平生第一次为了一本书而足足站了半天,不觉得累,也不觉得饥渴,全神贯注,像是着了魔。然而,越读越不忍心看下去。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因为狼的命运。

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捕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类哺乳类动物,它也只能去欺负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像一部电影,它永远只能做配角。然而,读《狼图腾》,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有点愚昧。

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狼是团结的,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仆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狼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同时也爱狼,杀狼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了那里文明的起点,那里人们的歌声,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无不和狼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这一切被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坏了。他们开着大马力的吉普车,扛着射程极远的步枪肆意捕杀那里的草原狼,并乐此不疲。当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辆吉普车狂追了20公里,费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带着不屈的眼神轰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读不下去了。这时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动物。

罢了,罢了,不读也罢,就让草原的腾格里来惩罚那些在草原展开屠杀的人好了,就让黄沙掩盖那些所谓的文明好了。种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人类……

成语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如: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又如:雷参谋此时全神贯注在徐曼丽身上。——茅盾《子夜》

成语前仆后继: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如: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又如: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清·秋瑾《吊吴烈士樾》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_800字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成语引人入胜: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又如:扇画小幅,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秦牧《虾趣》

黑熊舞蹈家的读后感_800字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系列之一——《黑熊舞蹈家》,书里面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令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黑熊舞蹈家》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之一,他写的小说主要以动物小说为主,他写的小说几乎都获的了奖项:有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这本《黑熊舞蹈家》讲了一个个动物的短篇小说,这些故事当然都是跟熊有关了:有母熊大白掌,蠢熊吉帕,黑熊的代沟,北极熊飘逝的母爱……这些故事个个都非常的精彩,一个比一个好看。下面就有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喜欢的一个故事吧。

黑熊舞蹈家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马戏团的动物演员里有一只叫“阿宝”的黑熊,它能歌善舞,这只黑熊天生就对音乐有好感,音乐一放,它就会随着音乐摇摆,经过训练,更是跳的非常的棒了。在马戏团的黑熊演员里还有一只叫“圆球”的,它也是一只很有天赋的黑熊,要是给它们排排名次的话“圆球”是紧随着“阿宝”的。“阿宝”天生脾气不好,很容易发火,而“圆球”则性格温顺,从不发火。有一次,有人想亲自和黑熊跳支舞,马戏团的人怕“阿宝”伤到人,就叫“圆球”去了,“阿宝”觉的是“圆球”抢了自己的风采,就对“圆球”乱喊,乱打,马戏团为了保护“圆球”不再被“阿宝”伤害,就把“阿宝”关在禁闭室里。“阿宝”失去了自由,也就失去了上台表演的机会。从此“阿宝”开始绝食,它一天比一天虚弱,它就要死了……最后,“阿宝”跳了它人生中的最后一支舞,它跳的是那样的认真,是那样的专注,最后“阿宝”死了,死在了舞蹈和掌声中,对于“阿宝”来说这可能是它最好的归宿了。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的精彩的故事,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自己看看吧!

读了这里面的故事,我感受到了动物之间浓浓的母爱,动物对人的感情,这些故事不也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成语能歌善舞:擅长歌舞。如: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不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见者,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

成语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如: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又如: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记忆犹新,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阳《玉座珠帘》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