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儿子》读后感8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01:17:46作者:百科知识库

《儿子》读后感8篇500字

本文包含读《儿子》有感、鞋匠的儿子读后感(473字)、读后感鞋匠的儿子作文(481字)、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489字)、不贪小便宜——读《了不起的儿子》有感(514字)、《我是你儿子》读后感(516字)、三个儿子的故事读后感(541字)等5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鞋匠的儿子读后感_473字

今天我们班学了第21课《鞋匠的儿子》这一课。学完后我的感悟很深。

这篇文章讲的是:林肯在当上总统的那一刻,在参议院的参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而这些参议员们想,当总统的人应该是出生名门望族的人,从来就没想到现在当选总统的居然是一个出生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于是在林肯首次演讲前就有参议员想羞辱他。在林肯演讲前就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演讲之前请你记住你只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听了之后并没气急败坏,而是处乱不惊,宽容大度,不局势扭转过来,而那个参议员聪明反被聪明误。

现在我想起一件事,想起来还真是惭愧啊:在五年级的时候,在一个课间我在座位上看书,突然一个同学跑过来把我的书给撞下了课桌,我气急败坏的说:“你没长眼睛啊,快把的的书捡起来。”那个同学道完歉后马上把我的书捡了起来,从此这个同学就再也没有理我。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极了。我在这向那个同学道歉:“对不起。”

从今天起,我以后一定要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力量。当我们掌握并能运用这种力量时,就会显得自信和坚强——它不是软弱,而是刚强和坚韧。

成语气急败坏:气急败坏[qì jí bài huài],意指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的样子。形容十分慌张的样子。语或出《水浒传·第五回》。後亦用“气急败坏”形容恼怒的样子。[源]《水浒传·第五回》且说这桃花山大头领坐在寨里,正欲差人下山来探听做女婿的二头领如何,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大头领连忙问道:“有甚麽事慌做一团?”小喽罗道:“二哥哥吃打坏了。”大头领大惊,正问备细,只见报道:“二哥哥来了。”大头领看时,只见二头领红巾也没了,身上绿袍扯得粉碎。下得马,倒在厅前,口里说道:“哥哥救我一救!”大头领问道:“怎麽来?”二头领道:“兄弟下得山,到他庄上,入进房里去。尀耐那老驴把女儿藏过了,却教一个胖和尚躲在他女儿床上。我却不堤防,揭起帐子摸一摸,吃那厮揪住,一顿拳头脚尖,打得一身伤损。那厮见众人入来救应,放了手,提起禅杖,打将出去。因此我得脱了身,拾得性命。哥哥与我做主报仇。”大头领道:“原来恁地。你去房中将息,我与你去拏那贼秃来。”喝叫左右:“快备我的马来。众小喽罗都去。”大头领上了马,绰枪在手,尽数引了小喽罗,一齐纳喊下山去了。[典故]“气急败坏”是指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非常狼狈的样子。这个成语在小说中常被使用。如《水浒传·第五回》记述鲁智深投宿在刘家庄院,接受刘太公的款待,正巧当时山贼前来强娶太公的女儿,鲁智深藉机报恩,把山贼打得落荒而逃。山贼头领安坐寨中,本来预期看到下山娶亲的夥伴凯旋归来,不料却望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状甚狼狈地跑回山寨。另外如《水浒传·第六七回》:“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精忠岳传·第七一回》:“正在盼望,忽见那些逃回军士,气急败坏,跑回营来。”在这几个例证中,“气急败坏”都是用来形容狼狈慌张的样子,但今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亦有用於形容恼怒的样子,如:“他前来请求帮助,不料被拒,於是气急败坏地走了。”就是这个意思。

成语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又如:他们根本不是对手,只好落荒而逃。

鞋匠的儿子读后感_475字

一张试卷上,有一道阅读题《鞋匠的儿子》。内容是: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于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于是,林肯首次演讲时,就有人要嘲笑他。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能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会场上嘲笑声一片,大家都因为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侮辱他,开怀不已。林肯等嘲笑声止歇,说:我很感激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好。“

他又对场上所有人说:”如果你们的鞋子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不合脚,我一定尽力帮忙,因为我从小就学习了做鞋的手艺。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向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了这里,林肯留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都化成了赞叹的掌声。

我认为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有时,批评、嘲笑的石头正是通向成功、潇洒、自由的台阶。

成语名门望族: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如: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即如家嫂,是名门望族,他本族本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又如:他出身于名门望族。

读后感鞋匠的儿子作文_481字

我翻开语文书的目录,《鞋匠的儿子》这一课马上跳到我的眼前。这本书上这一课使我感受很深。我感受到了林肯非常爱自己的父亲,他不但不以自己父亲是一个鞋匠而感到羞愧,而且还以自己的父亲是个鞋匠感到骄傲、自豪。当林肯竞选上总统时,有一个参议员羞辱林肯,说:“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林肯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自豪地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没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的那么好。”林肯有一颗宽容的心。当参议员羞辱他时,他不但不生气而且从容的去面对。这一点让我深受启发。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老师看错了,以为是我再说话,我向老师解释,老师听后知道他误解了我。但是记名字的同学还是把我记上了,我非常生气,在课堂上大发脾气,抓住自己有理不放,我不是像林肯一样从容的面对,而是用非常不好的做法,最后老师批评了我、教育了我,使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读了这一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林肯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我想,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_489字

做团结友爱的好学生

——《我的儿子皮卡之尿王》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我的儿子皮卡之尿王》,这本书是曹文轩叔叔写的,很有意思。

皮卡的同学马飞经常尿裤子,被别人称为名符其实的尿王,不可思议的是马飞特别喜欢欺负皮卡。马飞的哥哥马强是学校里的霸王,天天欺负别的同学,搜刮别人的钱财。皮卡的哥哥皮达是初一的学生。

有一次上课马飞又憋不住了,要去尿尿,皮卡就喊马飞“没有底的水桶”,马飞十分恼怒,告诉了马强,放学后,马强和马飞把皮卡关到一个小黑屋里,并向他要150元,而且告诉皮卡以后不能再叫马飞“没有底的水桶”。皮卡把这件事告诉了哥哥皮达,皮达每天陪弟弟去上学。

马强向皮卡要债,皮达警告马强不要欺负皮卡。马强和皮达各叫了一帮人打架,被警察叫到了警察局,经过调查,警察知道了马强经常欺负其它同学并敲诈勒索的事情,把马强送进了少管所。

皮卡看到马飞非常孤单,心里过意不去,就买了两罐可乐,给了马飞一罐,后来马飞也买东西给皮卡,慢慢地他们又成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学之间不能互相欺负,一定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努力学习,作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成语名符其实:符: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如:茅盾《全运会印象》:“那边的‘国术场’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还不是名符其实的‘大杂耍’么?”又如: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只是做官要做得名符其实,官派十足,那就不容易了。”

成语过意不去:心中很不安,感到抱歉。如: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陶家翁大雨留宾》:“而今见下得雨大,晓得躲雨的没去处,心下过意不去,有心要出来留他们进去,却又怪先前说这讨便宜话的人。”又如:想起安老爷这等办得周到,却又添了一层过意不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

不贪小便宜——读《了不起的儿子》有感_514字

上周我读了《了不起的儿子》,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公司经理叫阿里夫,一次上司为了测试阿里夫对公司是否忠诚,于是派仆人给阿里夫打了四次电话,一敌对公司的身份向阿里夫要特殊档案,而且回报也异常丰厚,可他儿子纳赛在母亲一次次的反对下,让父亲拒绝了“敌对公司的人”诱惑。最后阿里夫通过测试留在了公司。

在这篇文章里我最欣赏儿子纳赛,虽然他不知道实情,但是他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能贪小便宜!可我比起他来真是差远了,6岁时,我拿着溜溜球下楼与小伙伴比持久,可因为我的线太粗糙,持久下降了许多,这时旁边的两位大哥哥说:“小朋友想要好的线吗?想就来!”我点了点头然后把溜溜球交给他们就跟着跑,可他们跑的太快,我跟不上,很快就消失在我的视线内,就这样我被骗了。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也是这样,为贪图小便宜而吃苦,轻呢亏了钱,重则锒铛入狱

身败名裂,可见贪一些小便宜,到最后遭罪的都是自己,只有受了教训以后才怪自己因小失大,当初不该谈那些小便宜,可后悔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们在遇到各种诱惑时千万不要上当,一定要抵挡住诱惑,不论自己多么需要都不能要,只有自己拼搏而得来的东西才是最踏实的东西!

这一段话让我明白了终生难忘的人生哲理。

成语身败名裂:身败名裂[shēn bài míng liè],意指事业、地位丧失,名誉毁坏。指人澈底失败。语或本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鴃〉词。[源] 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鴃〉词(据《全宋词·辛弃疾》引)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典故]“身败名裂”原作“身名裂”,而“身名裂”又从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中〈袁盎鼂错列传·述赞〉“悲彼二子,名立身败”一语转化而成。“身败名裂”是说一个人地位丧失,名誉毁坏,遭到澈底失败。“身名裂”出自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鴃〉词,当时辛弃疾的十二弟茂嘉,因获罪而被谪放,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写了五个古时生别离的故事,藉以发泄心中的悲痛。其中:“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写的是李陵与苏武别离的故事。“将军”指李陵,他与匈奴多次对战,却因得不到後援,不得已投降匈奴,於是“身名裂”。李陵与苏武原是故交,在此一别即永离,是多麽悲痛的情景。後来“身败名裂”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人澈底失败。

成语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如:汉·刘昼《新论·贪爱》:“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又如: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

鞋匠的儿子读后感_515字

周末,我静静地坐在书桌旁认认真真地拜读林清玄的《鞋匠的儿子》一书。

这本书写了美国的一位总统林肯。林肯第一次上台被嘲笑,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用自豪的语气,承认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赞美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技术高超的鞋匠。林肯用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赞美,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这位自信、真诚的林肯总统,让我十分敬佩。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爸爸是鞋匠而看不起他,或是因此低估自己,而是为爸爸是个鞋匠感到骄傲、自豪。林肯以一颗诚实、宽容的心,扭转了尴尬的局面。同时,他的才华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位小女孩,早上起床,一看家里没人就主动帮奶奶拖地,奶奶回来后张口就问她:“怎么不烧饭啊?”小女孩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放好米,烧了20分钟,当盛完饭端给奶奶时,奶奶准备踩在刚刚拖过的地上。小女孩说:“奶奶,我刚拖好地,你踩上去会有脚印的。”奶奶气愤地到处宣传,说小女孩和她顶嘴。当所有人指责她时,她却淡淡一笑,说:“我不伤心,我还要感谢她。”

这个小女孩和林肯一样感激那些伤害过她的人。这些故事说明他们很宽容、大度并且自信。看来人的自信心,是在一次次考验中磨练出来的。如果你选择放弃,将失去选择的机会,因为机会只有一次。

《我是你儿子》读后感_516字

看完了《我是你儿子》感触颇深。想想自己,二十多年了自己又何常不是呢?他们默默的为我付出着,而我呢做过什么,有的也只是不够理解,不懂的关怀。我们的爸妈和我们是有代沟的,当我们在交流中产生障碍时,不要急着自私的去抱怨他们,先回头想想自己,说话前考虑考虑他们的感受。看看文中的爷俩,时而赌气时而欢快的像兄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人人都有,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小说中杨帆虽年轻时不懂的父爱的深沉、伟大,何尝不同我们一样呢?但在父亲重病时翻然醒悟,意识到岁月的无情,父亲已经老了。

止不住的岁月,停不住的年轮。长者不在奢求什么,记得常回家看看。在外在忙也要记得常打个电话和他们唠唠。每个人都害怕孤单,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到那时后半生留给自己的将是良心苦苦的煎熬!又是一阵胸闷心疼,无尽的思念啊。想想他们伟大无私的爱,我想我只有低头的份。再看看小说中爷俩的人生经历,偶尔父亲的爱会让人难以接受:小时候,时尔为男人尊严打打骂骂,偷偷看儿子日记,反反复复的叮嘱,还常常冷战。总归来说都是小大小闹。看看这位父亲,真令人佩服、敬仰,他证明了父爱的伟大。也不多夸夸其谈了,给自己定个目标,好好的爱他们。《我是你的儿子》值得我们当子女的从中总结学习!

成语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如: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因此要对党内干部作反反复复的教育,才能保证其执行。”又如: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因此要对党内干部作反反复复的教育,才能保证其执行。”

成语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又如: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三个儿子的故事读后感_541字

今天我读了《三个儿子的故事》,从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我很开心。

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个老人,他有三个儿子,他让儿子们去外地旅行,三个月后,把旅途中最得意的事告诉他。三个月到了,儿子们都回来了。他们开始向父亲诉说旅途中最得意的事。

大儿子说,别人把一个装满宝石的袋子给了他,然而那人并不知道袋子里有多少颗宝石,他就算拿走几颗,那个人也不知道,但大儿子原封不动地还给了那个人。二儿子说,他看到有人落水,跑去把人救了上来,这个人的家人给二儿子厚礼,二儿子没有接受。三儿子说,他在悬崖边救了他的仇敌,并把他送回了家。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儿子虽然没有拿别人的宝石,但是如果他拿了就是小偷了。所以,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哪怕别人并不知道,但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二儿子救了落入水里的小孩,他也没有接受厚礼。当然,他如果见死不救,心里一定也过不去。所以,我们要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儿子帮助了自己的仇敌,这是以德报怨,这才是非常难得的。

我以后也要努力学会不记别人的仇,反而帮助他。学会宽容,让爱洒满世间。善待恩怨,学会尊重自己不喜欢的人。那样就会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乐,就会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和尊重,这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成语以德报怨:以德报怨[yǐ dé bào yuàn],意指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语出《论语·宪问》。[源]《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第六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尸子》(据《太平御览·卷四〇·地部五·太行山》引)夫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典故]《论语》一书是由孔门弟子记录而成,内容是孔子自述或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间相互问答的话。〈宪问〉篇中有一段论述谢恩报怨的方法。有人问孔子:用恩惠来回报仇恨,你觉得怎麽样?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用恩惠来回报仇恨,那用什麽来回报对我们有恩惠的人呢?不如用正直之道对待仇人,除非别人用恩惠待我,我才同样的用恩惠回报他。此外,在《礼记·表记》中也记载了孔子曾经说过的话:“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及“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这些话也是在讨论谢恩报怨的方法。“以德报怨”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於表示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

成语原封不动:原封:没有开封。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如: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是你的老婆,这等呵,我可也原封不动,送还你罢。”又如:他把那个人送来的礼物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儿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