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同学少年》读后感6篇600、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01:10:07作者:百科知识库

《同学少年》读后感6篇600、700字

文章包含读《同学少年》有感、恰同学少年读后感(601字)、读恰同学少年有感(621字)、《恰同学少年》观后感(731字)等600字、7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作文6篇,供您参阅。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_601字

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感到无限震撼与内心的无比激动。

《恰同学》这本书讲述的是老泽东、蔡和森、杨开慧等一代革命先驱的刻苦学习生活。同时也讲述了杨昌济等教师的优秀教学理念。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反衬出了毛泽东身上的良好品质及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和永无畏惧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去学习。

有一次,杨昌济老师去毛泽东的寝室找毛泽东,碰巧毛泽东去图书馆看书了,杨老师瞥见他的床,发现床上只有一小半容身之地,其余面积全是用来放书。他还发现了一张《大公报》,上面贴着密密麻麻的小纸片。这全是毛泽东对不懂的词句的注释与理解。接着,他来到图书室,只见毛泽东在昏暗的灯光下读着书,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拿着词典。

读了这段话,我的心里顿时如同一把小石子落入了平静的湖面里,激起了层层涟漪,一面是对毛泽东感到敬佩,他那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多刻苦钻研啊!能把一张报纸都贴得密密麻麻。二是对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感到敬佩,在他的笔下,一个个人物生动,有趣,兴趣性格各不相同。比如不动声色的蔡和森,他遇事十分沉着冷静,有一次他们去打仗,他为毛泽东出谋划策。可毛泽东就不一样了,他跟蔡的性格完全相反,他遇事总是热血沸腾,十分冲动,而在冲动中又带着几分理性。

读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分。以后的世界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学习毛泽东身上的良好品质,以便长大忠心报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成语容身之地:容身:安身。指安身的地方。如:北周·庾信《小园赋》:“若夫一枝之上,巢夫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又如: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成语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如: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又如:他也不动声色,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_618字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的题目出自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一诗中,毛泽东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回想起和同学一起在长沙度过的时光。而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写的正是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年半的学习生活。

在这本书的众多人物之中,我最欣赏的是毛泽东。毛泽东非常爱读书,有一次毛泽东的草鞋破了,杨昌济老师给了他一个铜板,叫他买双新鞋,毛泽东路过书店,看到了《西洋伦理学史论》的广告,就买了一本。毛泽东知错就改,有一次他在作文课上,顶撞了袁老师,虽然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是在他知错后,就立马赶到了袁老师家里,袁门立雨,向袁老师认错。毛泽东虽然有一些科目不好啊,但是他很努力。毛泽东,浑身是胆,在溃兵湘军准备进长沙城抢东西的时候,带领200来名学生,把敌人吓住,面对敌人的要求,勇敢的前往敌营,在计划被敌人揭露的时候,虽然出了一身冷汗,但是面无惧色,最后敌人还是缴枪了。

毛泽东如此爱看书,虽然我也很爱看书,但是如何给我一块钱,我路过书店,未必会选择买一本书。毛泽东虽然顶撞老师,一开始还不肯认错,但是,在他知道错后,以袁门立雨,向袁老师认错,我们一般人恐怕都做不到。毛泽东虽然英语不好,但是他很努力,没有灰心,而我有些地方做不好就烦躁,我应该向他学习。毛泽东的这些优点,是他成为著名军事革命家到著名领袖的关键。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著名人物少年时代经历,也让我认识了民国初期的混乱的局面,令我受益匪浅!

成语受益匪浅: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成语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如:《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又如:武松浑身是胆,赤手空拳打死了凶猛的老虎。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_621字

明媚的阳光从窗口射了进来,照在书上,也照在我身上。伴着周围迷人的花香,我在书海中畅游,向书中的主人公缓缓走去,从模糊到清晰,我离他越来越近,对他也越来越了解。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青年时,以作文第一名的好成绩考进了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得到了好几位老师的赏识。毛泽东在语文等方面名列前茅,总是考第一名。可是数学、英语、理化这一块成绩可就不理想,分数往往不及格,所以毛泽东又是个严重偏科的学生。另外,他的脾气很犟,事事都不服输。

我合上了书,咽了口唾沫,仿佛回味着什么,然后低下头陷入了沉思。毛泽东很喜欢看书,孔校长看到毛泽东的布鞋已不堪入目,便给他一块大洋,让他去买鞋。结果,他去买了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看到这样的毛泽东,我不禁心生佩服。毛泽东很喜欢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本书上,他必然要把所有空白部分全都填满,才算读完了这本书。分不清哪些是书上的字,哪些是毛泽东写的字。结果大家都不愿意把书借给他了。看到这样的毛泽东,我又瞧了瞧眼前这几本雪白的课外书,我无地自容。毛泽东很喜欢不懂就问,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或者没见过的词语,一定会圈下来,然后在图书馆大量查阅,如果还不知道就会请教老师,不管怎样,一定要刨根问底,才肯善罢甘休。看到这样的毛泽东,我内心无比惭愧。

毛泽东的每一个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也要像他一样好学。像他一样喜欢读书,像他一样在书上做批注,像他一样圈点勾画,像他一样不懂就问,像他一样刨根问底。

好学,方能学好!

成语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又如: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成语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如: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又如:你刨根问底,是啥意思?你既不是治安组长,又不是民兵队长!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_703字

在看《恰同学少年》的时候,我不禁感叹:"毛泽东,是怎样从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呢?"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毛泽东有个性。他是个有自己独特想法和观点的人,而且,他似乎与生俱来就有不同于常人的特质——勇敢、无畏,还有超强的领导力。最重要的是,他有颗经受过血肉刀光,经历过刻骨铭心教训,而不放弃的初心,拥有远大抱负和理想!当大家还迷茫、彷徨,为个人命运担忧,对新社会充满怀疑时,唯有这些少年,已经奋勇上前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非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先生莫属。他的每一个决定,每一句言词,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呢?我认为,杨老师有一双"伯乐"的眼睛。只有他才看到了稀世人才。"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要是没有杨先生,哪来出类拔萃的毛泽东呢?杨昌济先生还很低调,他从不炫耀金钱,卖弄才能,也不贪官。他一直在旁边默默地帮助着青年毛泽东。我们不也一样?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的背后,有多少老师与父母的心血与付出。毛泽东当然是幸运的,但是世上"伯乐"不多,主要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假如你是一颗金子,就需要发出金子的光芒,而不是只等着被别人发现。

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便是坚强的毅力,谦虚的态度,和心中坚定的意志与信念。虽然,这本书中的主角毛泽东,已给予了我们一个比较安宁的社会,但这不也正好在敲响警钟吗:不要再那样的迷茫!现在,已没有多少人,再会想起汤芗铭,更没有人在游戏打得正起劲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沉浸娱乐,其实这正是迷茫的一代。

假如连我们新一代少年都沉沦了,还有谁去撑起祖国的未来?还有谁去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振兴祖国,改变世界!

成语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如:《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又如: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杨朔《迎春词》

成语五体投地:五体投地[wǔ tǐ tóu dì],意指本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仪式,指双膝双肘及头五处着地,佛教徒沿用以礼敬三宝(佛、法、僧)。语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後用“五体投地”比喻非常钦佩对方。[源]《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典故]“五体投地”是佛教徒用以礼敬三宝(佛、法、僧)的仪式,以双膝双肘及头五处着地行礼,见用於佛经中。如唐·中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的《大佛顶首楞严经》经中述及阿难,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及十大弟子之一,有“多闻第一”的称号。有一次他出外托钵化缘,受到淫女魔咒诱惑不能自持,在快要破戒的最後关头,他心中动念向佛陀求救,佛陀受到感应立即派文殊菩萨将他救回。回来後在佛陀座前忏悔,恨自己平日没有用心修持,以致道力不足不能抵抗魔咒,请求佛陀开示修持法门。佛陀就问他:“你的心在何处?”他回答:“我的心在我的身体里。”结果被佛陀否定了。可是他不服气,接着相继提出七种答案,但都一一遭到佛陀的否定。这时候他起身,露出右肩,右膝着地,双手合十,请求佛陀大发慈悲开示众生,使众生能够认识自己的真心本性,说完随即行双膝双肘及头五处着地的大礼。“五体投地”本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仪式,在《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盘那寐》中记载:“三头至地者,即五体投地,故大论云:『人之一身,头最为上,足最为下,以头礼足,恭敬之至。』”佛教徒沿用此礼来敬奉佛陀、佛法、僧人。後来“五体投地”也被用来比喻非常钦佩对方。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_731字

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们的话语让我激情澎湃,他们的行动让我热血沸腾。我不忍心错过任何一集,哪怕是一秒,因为每一集都会告诉我们一些现代人正在遗忘着却是那最为宝贵的道理,那里面老师的很多话,都让人回味无穷。

在那时,我们中国是一个多么贫穷的年代啊!如果没有像毛泽东他们那样的有志之士,我们有怎样谈强大发达啊!就连普通的衣食住行都成困难,我很清楚的记得蔡和森和刘俊卿那次因为吃饭而引发的争吵,他们两个把饭倒掉了本无关蔡和森的事!但蔡和森却愤怒了,因为他想到的是有多少人在忍受饥饿啊!他捡起了窝窝头,没有多说什么!这时,徐特立老师走了过来,他无声的和蔡和森一起吃了起来!所有的学生被感动了,徐老师用无言的批评让刘俊卿羞愧。那时我真的被感动了!我的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想到生活实际中,学校的食堂,每天都有一大桶饭菜被倒掉,菜不好吃就倒掉,悯农这首诗我们三岁的时候都会背,可见粮食的来之不易。饭从哪里来呀?米饭首先要……然后再……最后用麻袋子一袋袋的装好,用货车运到各大商场,米的过程就这么麻烦,何况菜呢?我们中国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但是我们的国土才排第三,如果人人都这样浪费,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我们就更应该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口粮食……

刘俊卿不仅如此还花钱买了一双贵鞋,这样奢侈的行为让我很看不惯,但是我们身边经常有人在攀比谁家更有钱啦?谁的衣服是名牌的?什么饭店的菜最贵啦?我们应该学习毛主席、蔡和森……他们也是贫困出生,他们却知道省吃俭用……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片段实在是太多了!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全部描述。

祖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上,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毛泽东刻苦学习的品质,学习徐特立珍惜粮食的品质……做一个有用之才。

成语来之不易: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如: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如:我们活着的人都不要忘记,我们的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啊。——何长工《红旗插上井冈山》

成语回味无穷: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如: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又如: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回味无穷。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_735字

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把我的房间照得亮堂堂的,我捧着《恰同学少年》,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故事情节,我发现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情怀,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令人爱不释手。

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个外强内弱、民不聊生、外忧内患、硝烟四起的那个时代,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气息迎面而来。故事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就是第二十九章“男儿蔚为万夫雄”。主要内容是在1917年11月18日,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傅良佐,在护法战争中被护法军程潜部(湘军)击溃后大闹猴子石,正当全城老百姓都落荒而逃的时候,第一师范的学生在困境中,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鼓舞,穿上了学生军装奋勇崛起,而他们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面对如狼似虎的敌军,临危不惧。用出众的智慧和过人的勇敢,战胜了真枪实弹的敌人。

在毛泽东的身上,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因为毛泽东从小发奋读书,所以他才能学以致用,面对那黑洞洞的枪管,不用一刀一枪,用自己的智慧把敌人吓得四肢发软,缴枪投降。不止如此,在未来的历史里,他更是用自己的智慧,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出黑暗,走上了一条属于中国人民的大道,解放中国,从此让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我们民族的历史里,像毛泽东一样用知识击退敌人的人有很多,比如春秋战国时代的墨子,鲁班为楚王做攻城器准备攻打宋,墨子听了来到楚国劝谏。墨子用腰带等物品和鲁班进行了一场模拟战,鲁班制造的攻城器,都被墨子巧妙打败。然后鲁班劝楚王杀了墨子,可以破宋,而墨子说自己事先将守城的方法告诉弟子,并去守卫宋国,所以楚王不得不放弃攻打宋国的念头。

知识就是力量,如果你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那就要好好的读书,让知识把你变得更强大!

成语临危不惧: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如:《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又如:在重庆红岩的日日夜夜,你英勇斗争,临危不惧。——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

成语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如: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又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以致用。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