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6 00:36:34作者:百科知识库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时候,东北军撤退到西安。东北的父老兄弟姐妹遭受日寇的非人蹂躏。在古城西安,到处都可以看到东北军官携老带幼的惨状。
当时,西安二中有位叫张寒晖的教员,看到东北军官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回家后花天酒地,寻欢作乐,非常气愤。为了教育这些迷途的学生,他画了一张东北三省的大地图挂在黑板上,地图的边缘用红色画着流淌的鲜血,给学生们讲东北父老兄弟姐妹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呻吟??可是学生们只是愤恨一阵,又恢复平常。
1936年11月,张寒晖为了让学生永远记住“九·一八”这一天,记住东北父老兄弟姐妹的悲惨生活,创作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他把东北妇女在坟上哭丈夫、哭父母、哭儿子的哭音变成《松花江上》的曲调,倾诉性的音调贯串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蹂躏的力量。他把这首歌教给老师和学生,立即感染了大家,很快校园里到处响起了《松花江上》的歌声。
这首《松花江上》,像长了翅膀,飞向社会,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成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歌曲。